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东南大学图书馆

东南大学图书馆历史悠久、底蕴深厚。百余年来,先后历经三江师范学堂、两江师范学堂、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国立东南大学、国立中央大学、南京工学院等重要发展时期。1902年,三江师范学堂藏书楼建立。1923年,国立东南大学孟芳图书馆独立建馆。国立中央大学时期,洪有丰、桂质柏、戴志骞、柳诒徵等一批着名图书馆学家曾在此任职。1952年10月,调整合并为南京工学院图书馆。1988年5月,复更名为东南大学图书馆。2000年4月,原南京铁道医学院、南京交通高等专科学校、南京地质学校图书馆并入,组建成新的东南大学图书馆。2007年6月,九龙湖校区李文正图书馆建成。如今,东南大学图书馆已经发展成为资源丰富、空间舒适、技术先进、服务完善的研究型图书馆[1]

目录

文献资源

东南大学图书馆文献资源内容丰富、重点突出、结构合理、特色鲜明。截至2020年12月,馆藏纸本文献452万册,订购中外文纸本现刊2137种;中外文数据库平台144个(220个子库),电子图书364万册,电子期刊8.7万种,电子学位论文1200万篇。此外,还拥有李国鼎、田原捐赠、南京工学院教材等特色收藏。图书馆正逐步实现各学科文献资源的精准保障和合理配置,有力保障了学校领军人才培养与“双一流”建设。

馆舍空间布局合理、功能齐全、环境优美、设备先进。图书馆现由九龙湖校区李文正图书馆、四牌楼校区图书馆、丁家桥校区图书馆组成,馆舍面积66900平方米,阅览座位4914席,周开馆时间达98小时。并设有国鼎图书室、童寯画室、特藏阅览室、共同学习室、多媒体小间、单人研修间等特色空间,可满足师生个性化学习和互动交流需要。图书馆设有信息检索终端、3D人脸识别门禁系统、自助文印、自助借还机、咨询机器人、电子书瀑布流、朗读亭、无人驾驶还书车等自助设备,极大方便了读者的学习和生活。

信息服务体系完备、优质便捷、管理规范、运行高效。图书馆坚持以用户为中心,提供资源发现、馆藏查询、图书借阅、新书通报、专题书展、文献传递、信息素养教育等文献信息服务,数字图书馆每日24小时不间断服务,可远程获取文献资源。并提供科技查新、学科服务、情报分析、专利信息分析、数字学术等深度知识服务,有力支撑了学校师生学习、教学、科研和管理需求。图书馆持续开展“两季两月”“鸿声东南”等品牌文化服务,出版原创电子杂志《书乐园》,培育学生社团“善渊读书会”,极大丰富了校园文化氛围,被中国图书馆学会授予“全民阅读示范基地”称号。

机构设置

东南大学图书馆设资源发展部、流通阅览部、学科服务部、文化与特藏部、技术支持部、查新与知识产权信息服务部、办公室、四牌楼校区图书馆以及丁家桥校区图书馆等9个部门。截至2020年12月,在职馆员112人,其中正高职称5人,副高职称13人,中级职称[2]57人,博士学历10人,硕士学历63人。多人次在教育部高等学校图书情报工作指导委员会、江苏省图书馆学会、江苏省科学技术情报学会等行业组织中担任重要职务。图书馆历来重视业务研究工作,并取得丰硕的学术研究成果。近年来,承担多项国家级、省部级课题,发表SSCI、CSSCI学术论文100余篇。承担学校“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一级学科硕士点的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工作。

东南大学图书馆是国际图联(IFLA)、中国图书馆学会、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体系 (CALIS)、卓越高校图书馆联盟、江苏省图书馆学会、江苏省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JALIS)、江苏省工程技术文献中心、南京高校(江宁地区)图书馆联合体、南京文学之都图书馆联盟等行业组织的重要成员馆,设教育部科技查新工作站、教育部外国教材中心(土建、工程力学类),2020年入选第二批“高校国家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近年来,图书馆主办多场次全国性学术与业务会议,与香港理工大学图书馆等境外高校图书馆建立了长期深入的合作关系,社会影响力日益提升。

视频

东南大学图书馆 相关视频

东南大学图书馆2020-2021跨年夜 直播
东南大学图书馆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