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晋大名士谢万败光了谢家唯一的家产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东晋大名士谢万败光了谢家唯一的家产东晋“王、谢”齐名,但实际上,“王家”在打天下的时候,“谢家”还在“穿开裆裤”。谢尚出任豫州“省长”,是第一代创业者。和“王家”一直把持中央不可同日而语。[1]
这块地盘是谢家唯一“挡风遮雨”的依靠,死也不肯丢的。万没想到,谢家出了一个“奇葩”,把祖传的这点家产败得精光,也把谢家逼到了绝境。这个败家子是谁呢?叫谢万。
谢万特别喜欢作秀
谢万是谢裒的第四个儿子,是谢奕(老大)、谢安(老三)的弟弟,本人是有才华的,但整天飘飘然,自我感觉特好,总认为“老子天下第一”。
他的岳父是王述,30岁以前有点“呆”,默默无闻。但30岁以后已是名声大震。而且地位很高,任扬州刺史,属于国家级的干部。
谢万坐着轿子,晃悠悠地来到扬州府衙,站到王述面前,说:人家都说你傻,你确实是傻。
王述看着这个“二百五”女婿,说:外面是有这样的说法,只是因为我大器晚成罢了。
谢万自己觉得很“牛逼”,在别人眼里,他只是“吹牛逼”。大多人看不起他。
一次,谢安和谢万一起拜访王导的儿子、时任吴郡太守的王恬,谢安说:王家是大族,他不一定理睬我们。
谢万一定要去,谢安不同意。谢万不服,说:那我一个人去。
他大咧咧地走进去,王恬看着他,坐了几秒钟,进里屋洗头。过了很久,披着一头湿发走出来,坐到院子中间晒太阳,拨弄头发。
谢万觉得无趣,怏怏地回家。谢安对他说:阿螭(王恬小名)这是不做作,没有装出客气来招待你。他是老贵族,看不起我们这些新贵族的,是你没有自知之明。
他和另一个名士蔡系等人去送别高僧支道林,中途大家闲聊时,蔡系出去有事。谢万就坐到了蔡系的位置上,可以更接近支道林。
蔡系回来后,也不说话,用力一推,把谢万连着坐垫推滚到了地上,然后坐回自己位置。谢万在地上狼狈不堪,帽子和头巾都歪了。谢万慢慢站起来,掸掸衣服,又坐回自己位置,神情很平和,也不生气或者愤怒。
坐好后,谢万说:你差点弄伤了我的脸。
蔡系答:我从来就没有为你的脸考虑过。
又有一次大家聚会,谢万突然站起来,走到谢安面前说:你家夜壶在哪里,我现在要小便。
另一个名士阮裕看不下去,说:新兴的高门大户,人是真诚,就是太没有礼貌。
他被司马昱委以重任
司马昱听到他的大名,也想见见这个“奇人”。
谢万进宫时,头戴白色头巾,身穿鸟羽做成的宽大外套,脚蹬高高木屐,像个艺术家一样。司马昱喜欢清谈,和他谈了很长时间,觉得碰到知己,不久任他为吴兴郡太守。本来在南方做个市级领导,随便怎么“作秀”,也最多是个名震江南的“小丑”,不会掀起大风大浪,没想到政局的风云变幻,把他推到前台。
东晋大部分已经属于“桓温派”,但有两处属于“朝廷派”。
第一处是徐、兖二州(今苏北、山东等一带)。这二州的第一任“老大”是郗鉴,从此就成了郗家的地盘,历史悠久。荀羡做了皇帝的女婿后,担任了这二州的刺史,但他的“大秘书”是郗鉴的第二个儿子郗昙。
荀羡在殷浩北伐时一直在屯田,后来也和北方交过手,但死得太早,只活了38岁。荀羡一死,郗昙就继任了“一把手”的位置。一心向着中央。
第二处是豫州(今安徽、河南等一带)。谢尚死后,由谢安的哥哥谢奕继任,但一年多后,谢奕又死了。
司马昱看到桓温虎视眈眈的样子,心惊肉跳,千万不能再被他抢了去,于是想到了“知己”谢万,把他调任刺史。
谢万上任的时候,王羲之写信给桓温,说:谢万这个人适合发发议论,如果留在朝堂之上,可能成为后起之秀。让他统兵打仗是用错了人,会耽误你北伐的事啊。
桓温内心一清二楚,但他正巴不得豫州出乱子,自己能趁虚而入。
王羲之又给谢万写信,说:你不屑于俗务,现在让你去处理这些事,的确很难,但愿你能和底层士兵同甘共苦,就很好了。
谢万把信扔到一边。
上任后无所作为
谢万上任之后忙什么呢?吹口哨、吟诗,东游西逛。
谢安非常担心,跑到营中,从高级将领到中小队长,一个个地打招呼,希望大家担待一点。
忙完了一切,回头对谢万说:你和将领们说话的时候,不要再清高了。要让大家心悦诚服,哪有傲慢怪诞能成大事的呢?
谢万还是听哥哥话的,立即通知每个将领,一起来开会,准备显示他亲切随和的一面。
但是他过惯了雅人的生活,面对这些打仗的“粗人”浑身不适应,张口结舌,憋了半天,一句话说不出来。最后没办法,拿着如意指着众人说:“诸将皆劲卒。”
这句话如同商标,牢牢地贴在他身上,成一时笑料。
兵、卒都指小兵,东晋等级观念森严。做了将领后,如果再用“兵卒”称呼他们,就是侮辱,比骂脏话都难听。众将恨在心里。
360年,徐州、兖州、豫州部队再次北伐。谢万领兵驻扎下蔡(今安徽淮南凤台县),郗昙驻军高平(今山东菏泽市巨野县南)。徐州的军队与前燕交手,稍稍失利。郗昙正好生病,就让部队暂时南撤,退回到彭城。
谢万一听到消息,以为大败,吓得命令晋军全线撤退。由于命令仓促,又没有统一指挥,大军还以为后面有追兵,大溃而散,互相践踏,死伤无数。就这样莫名其妙地失败了。
谢万逃跑前,问侍卫:我平时用的玉饰马镫呢?
谢安冷冷地说:到了这个时候,还要这么讲究吗?
将领们聚在一起讨论,打算趁乱杀了谢万。谢安在混乱之中,急忙走过去安慰众将,说:这种人还是应当让他去做隐士啊。
大家看在谢安的面子上没有动手。谢万一个人骑着马狼狈逃回,没有人愿意跟随他。
谢万大败后,写信给王羲之说:很惭愧辜负了你平时对我的期望。
王羲之回信说:这是禹、汤自罪一类的做法。
古代帝王下诏自责罪己,往往为了收买人心。王羲之是讽刺他其实并不认罪,只是为了挽救名声而已。
这次失败让许昌、颍川、谯城等豫州各郡落入前燕之手。洛阳成了一座孤城。郗昙被降为建武将军,谢万回时就被废为庶人。
这样豫州刺史就空了出来,朝廷派桓温的二弟桓云加都督司、豫二州军事,主政豫州,桓温成功地把豫州的军事大权抢了过来。
朝廷在步步后退,仅剩下徐、兖二州成最后的“救命稻草”。正是危在旦夕之时,皇室又发生惊天巨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