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东汉青釉水波纹四系罐

东汉青釉水波纹四系罐此罐直口短颈鼓腹平底,肩部有四个等距离的横系,用以系绳提水,肩部饰一圈水波纹,全由自然生动的曲线构成,丝毫不嫌呆板。器表施青黄色釉,光泽度强,胎质吸水性低,透光性好,胎釉结合紧密。器底未施釉,露出的瓷胎证明它已具有瓷器的特征。从各方面看,此罐都已达到真正瓷器的标准,是 中国最早的青瓷产品。

此罐无论胎质釉色,还是造型烧成技术,都还露出中国瓷器的童年气质——稚气而生机勃勃。但它又确是一件划时代的产品,它的出现,是陶瓷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标志着中国人对自然的改造取得又一个伟大进步。从此,中国的瓷器制造业走上了一条兴旺之路。[1]

[]

目录

产品简介

【名称】:东汉青釉水波纹四系罐

【类别】:瓷器

【年代】:东汉

【文物原属】:东汉民间用瓷,上虞县面官镇东汉墓陪葬品

【文物现状】:浙江省上虞县面官镇出土,现藏于上虞县文物管理委员会。【简介】:

高19.8厘米,口径为10.7厘米。

相关资料

来源 瓷器是中国对世界文化的一个伟大贡献,以至于在英文中“瓷器”和“中国”是同一个单词“china”。瓷器与陶器相比,具有外部施有釉色、光泽极强、基本不吸水的特点。这件瓷器器表施有青黄色釉,光泽度强,胎质吸水性低,透光性好,胎釉结合紧密。从这几个方面来看此罐都已达到真正瓷器的标准,是中国最早的青瓷产品之一。这件四系罐无论胎质釉色,还是造型烧成技术,都表现出现代瓷器的特点,虽然和后代的瓷器相比在许多方面还有明显的缺陷,但无疑它的出现是陶瓷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标志着中国人对自然的改造取得又一个伟大进步。

陶器 瓷器脱胎于陶器,是中国古代人民在烧制陶器的过程中逐渐摸索出来的。瓷器相比于陶器需要更特殊的原料,温度要求也更高,而且瓷器表面要求施有釉色。早在公元前16世纪的商代中期,早期瓷器就产生了,但这时候的瓷器具有明显的原始性和过渡性,烧制温度较低,釉色的光泽不够而且不够均匀,胎体也不够结实,所以一般只是把它们叫做原始瓷器。但这时的瓷器已经表现出陶器所不具备的优点:经久耐用,便于清洗,外表美观。因此这种原始瓷器开始不断向现代瓷器发展。真正意义上的瓷器在经过无数代人民的摸索后终于在东汉时产生了。浙江上虞凭借其悠久的制陶传统和得天独厚的条件制造出了中国最古老的瓷器,揭开了中国陶瓷史的新的一页,此后中国的制瓷业步入了快速发展的时期。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