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河區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東河區是內蒙古自治區包頭市轄區,屬於包頭市的老城區,因東河(古稱博托河)流經區內而得名。東與土默特右旗接壤,南與鄂爾多斯市達拉特旗隔黃河相望,西毗鄰九原區,北鄰石拐區,屬於溫帶大陸性氣候,面積470平方公里。2016年統計常住人口數54.83萬,有蒙、漢、回、滿、朝鮮等32個民族,有佛教、伊斯蘭教、道教、天主教、基督教5個宗教界別。轄2個鎮、12個街道辦事處。有49個行政村,60個社區居委會。
目錄
歷史沿革
東河,北依大青山,南臨黃河,歷史上曾是北方遊牧民族與中原王朝矛盾交織的要衝,也是民族大融合比較典型的地區之一。隨着中原王朝和北方少數民族力量對比的變化,包頭及東河政區轄境也在不斷地變化。
1760年(乾隆二十五年),包頭當時為薩拉齊廳下轄村。
1809年(嘉慶十四年),包頭人口大增,商業集鎮形成,改村為鎮。
1912年,薩拉齊理事通判廳改為薩拉齊縣,包頭鎮歸其管轄。
1923年,平綏鐵路通車至包頭,成立包頭設治局與薩拉齊縣分治。
1926年,升級為縣。
1937年,日本侵略軍占領包頭,同年12月改包頭縣為包頭特別市,翌年1月,又改為普通市。
1946年,成立包頭縣(包頭縣轄包頭市城關以外地區),與包頭市分治(包頭市轄城關及近郊一帶)。
1949年9月19日,綏遠全境和平解放。
1950年2月13日,包頭市人民政府成立,轄市三區(一區、二區、三區)。
1953年1月,在城東北回族聚居區設立回民自治區。
1956年8月,成立東河區,管轄地域即原包頭市一區、二區和回民自治區。
1998年,九原區河東鄉劃歸東河區;東河區時轄1個鄉、11個街道辦事處。
2005年,設立楊圪塄街道辦事處;東河區時轄1個鄉、12個街道辦事處。
2008年,九原區沙爾沁鎮劃歸東河區;東河區時轄2個鎮、12個街道辦事處。
行政區劃
截至2017年底,東河區轄2個鎮、12個街道辦事處,分別為:河東鎮、沙爾沁鎮,南門外街道辦事處、和平路街道辦事處、回民街道辦事處、西腦包街道辦事處、財神廟街道辦事處、南圪洞街道辦事處、東站街道辦事處、鐵西街道辦事處、河東街道辦事處、天驕街道辦事處、東興街道辦事處、楊圪塄街道辦事處。
人口民族
2016年統計常住人口54.83萬,有蒙、漢、回、滿、朝鮮等32個民族。
宗教界別
有佛教、伊斯蘭教、道教、天主教、基督教5個宗教界別。
交通
東河區是包頭市重要的交通樞紐,道路四通八達,十分便利,公路、鐵路、航空等運輸範圍基本輻射全國。長途客運方面,共有營運線路136條,其中:省際41條(可抵達北京、山東、山西,陝西、河北等省),盟市班線53條(巴彥淖爾、鄂爾多斯、烏蘭察布、赤峰等盟市),市內班線42條(固陽、達茂、土右、白雲等地),交通幹線跨越全國13個省(自治區)、市。鐵路方面,京包、包蘭、京石、包白、包神鐵路經過東河區。此外,還有包頭直達北京、上海、廣州、成都、重慶、杭州、哈爾濱、瀋陽、天津、南昌、西安、蘭州等方向的列車途經包頭東站,包頭東站總延長線路18.6公里,每天接發12列貨車,69列客車,鐵路年到貨量97.2萬噸,年發貨量101.7萬噸,年客發量185.8萬人次。航空運輸方面,包頭直飛北京、上海、西安、石家莊等11個城市,開通32條航線,飛行軌跡覆蓋全國49個城市。2016年包頭機場完成運輸起降1.8萬架次,旅客吞吐量190萬人次,居全國第49位,貨物吞吐量1萬噸,居全國第50位。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地理坐標——東經109°57′47″至110°25′02″,北緯40°30′02″至40°39′42″。
氣候特徵
東河區年平均降雨305毫米,年蒸發量2013毫米。東河區地處中溫帶,年平均氣溫7.2℃,夏季氣候涼爽宜人。
水文條件
黃河自東河區南沿,經南黃草窪村、王大漢村、南海子村、東壩村、官地村,流入土默特右旗境內。流程30.203公里。河面寬度280~1000米左右。水深3~15米,河道比降萬分之一,平均流速1.4米/秒,平均流量830立方米/秒,年經流量262億立方米,歷年最大流量5820立方米/秒(1981年),最小流量111立方米/秒(1942年)。每年12月至次年1月下旬封凍,段面平均冰厚0.6~1.2米,次年3月下旬開河,開河時常有流凌堵塞河道。6~9月為汛期,其中8至9月水位最高,最大流速3.13米/秒。 東河,古稱博托河。為季節性河流,平時乾涸無水,雨季山洪下泄。東河景觀段100年一遇設計流量457立方米/秒。西河,為季節性河流,從110國道起,先後穿越城區,經環城路、巴彥塔拉大街、站北路、包蘭鐵路後至毛鳳章村西匯入二道沙河,總長5.817千米,河寬16~50米。
自然資源
東河區初步探明礦產資源有煤、鐵、片麻岩等。煤分布在沙爾沁鎮(五當溝)及楊圪塄地區。鐵分布在河東鎮(壕賴溝、三河源溝)。片麻岩分布在河東鎮(壕賴溝、老虎溝、廠漢溝、膝蓋溝、納林溝),沙爾沁鎮(阿善溝、榆樹溝)。截至2016年底,全區林業總面積47000公頃。林業用地面積24214.8公頃,其中:有林地7086.2公頃,疏林地1997.7公頃,灌木林地4424.8公頃,未成林造林地862.6公頃,苗圃地113公頃,宜林荒山荒地4782公頃,無立木林地1118.5公頃,林業輔助生產用地3830公頃。森林覆蓋率24.5%。林木綠化率25.7%。
野生植物:由於地形多樣,東河區有許多小氣候條件較好的山溝、平地,野生植物比較豐富,種類繁多。初步統計有80科,299屬,601種,其中蕨類植物5科6屬8種,裸子植物3科5屬6種,被子植物72科288屬587種,藥用植物有乾草、黃芪、麻黃、黃芩、蓯蓉、赤芍、防風、柴胡、桔梗、知母、遠志、蒼朮、秦艽、益母草、黨參、枸杞等466種。纖維植物有芨芨草、蘆葦、蒲草、龍鬚草等。其它還有澱粉植物灰菜、沙蓬,食用菌類植物有蘑菇、地皮菜、野蔥、野韭等。
野生動物:山地、濕地鳥類共有300餘種。山地鳥類有100餘種,其中,留鳥25種,夏候鳥18種,旅鳥80種,冬候鳥7種。屬於國家重點保護的鳥類有金雕、雀鷹、松雀鷹、灰背鷹、獵隼等13種。濕地野生鳥類有229種,其中國家Ⅰ級重點保護鳥類5種(遺鷗、白尾海雕、大鴇、黑鸛、金雕),國家Ⅱ級重點保護鳥類31種(角鸊鷉、大天鵝等)。獸類有赤狐、艾鼠鼬、黃鼠鼬、獾、蒙古兔等,小型獸類主要為嚙齒類,有大林姬鼠、花鼠、小家鼠、社鼠、大倉鼠等20種,另外還有蝙蝠、麝鼴等。兩棲爬行類動物有蟾蜍、沙蜥、白條錦蛇、黃脊游蛇、虎斑游蛇等。人工飼養的動物有馬鹿、梅花鹿等。水產漁業資源,主要為人工養殖和天然水域生長,有鯉魚、鯽魚、鲶魚、鰱魚、草魚等。
經濟
綜述
2016年,東河區地區生產總值完成535億元,三次產業結構比為1.26:31.84:66.9。
農業
東河區農業耕地面積11.99萬畝,農業人口8.4萬人,是國家第八批農業綜合標準化生產示範區、國家特色蔬菜產業技術體系示範區。全區現有設施蔬菜生產基地3.2萬畝、果樹葡萄生產基地6000畝、漁業養殖水域面積1萬畝。蔬菜產地交易市場2個,育苗基地2個,有機肥料生產企業2家,農業產業化優質企業近20家。畜牧業以牛、羊、豬、蛋雞為主,2016年底生豬年末存欄1.3萬頭;羊年末存欄7.6萬隻;牛年末存欄0.3萬頭,蛋雞存欄51.24萬羽。農作物播種面積15.95萬畝,其中:糧食作物播種面積達8.95萬畝,總產量6.1萬噸;蔬菜播種面積達7萬畝,總產量70萬噸。打造有南星現代農業、華鹿現代農業、祥利豐農業公司、潤澤園農民專業合作社、康莊農民專業合作社、遠通農民專業合作社等規模化種植基地。培育有「沙爾沁辣椒、海岱紫皮蒜、東園西紅柿、莎木佳葡萄」等一批有地域特色的農產品品牌。其中潤澤園農民專業合作社育苗基地年育苗能力達7500萬株,種苗培育銷售輻射周邊盟市。潤澤園合作社生產的葡萄獲得包頭市首家水果類綠色食品認證,是自治區有機葡萄標準化生產體系研究項目基地。沙爾沁鎮東園村獲評「國家第七批『一村一品』示範村」。截至2016年全區農畜產品「三品一標」認證經營主體21個,認證農畜產品涵蓋蔬菜、葡萄、飼料、乳製品等。
工業
東河區是包頭市鋁產品、羊絨產品生產基地,初步形成了以鋁及鋁的深加工、羊絨製品、酒業生產銷售等為主體的工業體系。
近年來,東河區依託包鋁鋁水、電價及地區資源、能源優勢,初步形成了汽車鋁合金零部件、鋁型材、電子化成箔、鋁輪轂等特色產業鏈。截至2016年,園區已形成135萬噸電解鋁、540萬隻鋁輪轂、1000台全鋁合金掛車、200萬套汽車搖臂、55萬噸鋁型材、880萬平方米化成箔產能。2014年10月,包頭鋁業產業園區由國家發改委、財政部批准為國家第五批「城市礦產」示範基地。通過整合全市及周邊再生資源,構建起廢鋼、廢鋁、廢塑料、廢橡膠4條再生資源回收利用特色產業鏈,年回收利用各類礦產及其他資源60萬噸。清潔能源方面,天然氣已建成44萬立方LNG液化氣生產線。技術研發方面,有包頭鋁業(集團)等7家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有駱駝酒業等7家自治區級企業技術中心、研發中心。
包頭鋁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是全國十大鋁冶煉企業之一,同時也是全國最大的鋁合金生產基地。前身是包頭鋁廠,始建於1958年,是內蒙古自治區第一家電解鋁生產企業。1998年底由工廠制改為公司制,2001年6月發起設立包鋁股份公司,2003年6月以資產劃轉的形式納入中國鋁業公司。
包頭鋁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簡稱包鋁)是包頭鋁業產業園區鋁深加工生態工業產業鏈的源頭企業。截至2016年,包鋁電解鋁產能已達135萬噸/年。主要產品有重熔用鋁錠、A356系列鑄造鋁合金錠、稀土電工圓鋁杆、鋁合金棒材、大板錠、稀土鋁應用合金和高級鋁等7大系列40多個合金鋁品種以及各種鋁電解用碳素製品。同時,包頭鋁業產業園區內有包鋁自備電廠2台33萬千瓦時和華雲自備電廠2台35萬千瓦時機組已建成並投入使用。
內蒙古鹿王羊絨有限公司位於包頭市東河區東河西側,註冊資金3.5億元人民幣,占地18.5萬平方米。公司始建於1985年,前身是包頭鹿苑羊絨衫廠。經過30多年的發展,已構建集研發、生產、銷售於一體的專業化羊絨紡織服裝企業,打造了「鹿王」這一區域特色民族品牌。截至2016年,全公司每年生產羊絨衫250萬件,年產值10億元。除包頭總部基地外,公司還在國內多個省份建立了分支機構,形成了覆蓋國內外市場的營銷網絡,80%以上的產品出口國際市場,在美國、歐盟、日本等主流市場上占有較高份額,產品出口量連續多年居全國行業之首。
內蒙古駱駝酒業股份有限公司的發展經歷了兩次重大變革。第一次為1951年7月,將「桃源作坊、井華春飯店」進行改造,完成公私合營,創建了國營地方包頭市制酒廠;第二次為1999 年,改制成為內蒙古駱駝酒業股份有限公司。
內蒙古駱駝酒業股份有限公司不僅是內蒙古最早的釀酒企業之一。公司已發展成為一家以九峰山生態釀酒為主;集酒店、彩印包裝、玻璃製品、生物科技飼料、健康飲用水生產、生態文化產業園為一體的多業並舉的集團化公司。公司占地1550餘畝,員工3000餘名,總資產20億元,年銷售收入近8億元。截至2016年,「駱駝酒業」旗下系列產品在包頭地區的市場占有率達到70%,輻射內蒙古周邊地區,並在山東、天津、廣東、福建、河南、河北、遼寧等20 多個省市地區發展強勁。
商貿業
東河區商貿業主要呈「一軸兩區」布局,以巴彥塔拉大街為軸,形成環城路至南門外大街商場類商貿集聚區;長途客運站至鐵西色楞灣市場類商貿集聚區;形成商場類商貿業和市場類商貿業兩大類商貿業態。銷售批發主要面向包頭市周邊旗縣區、鄂爾多斯達拉特旗、杭錦旗及巴彥淖爾市烏拉特前旗、五原等地。全區現有大中型商貿業企業47家,總營業面積130萬平方米,帶動就業及從業人員30218人。圖書、建材、小商品等批發市場年均銷售額達18億元以上;有「百年老店」榮譽稱號企業11家;鹿王羊絨、駱駝酒業、金鹿油脂、正北方糖、紅衛日化等均已成為中國馳名商標品牌,糧食、蔬菜、服裝、機電等行業在包頭市乃至自治區的商貿流通中占有重要地位。
社會
教育事業
全區現有區屬中小學、幼兒園46所。初級中學5所,九年一貫制學校6所,高級中學1所,完全中學3所,小學21所,特殊教育學校1所,幼兒園9所。全區有市屬駐區中學2所,民辦中學2所,民辦幼兒園39所,民辦教育機構41家。2017年通過國家義務教育均衡縣(區)驗收認定。
醫療事業
全區共有各級各類醫療機構388家。其中,市級醫療機構6家,區級醫療機構3家,公共衛生服務機構3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52家,鎮衛生院4家,村衛生室99家,私立醫院10家,門診部7家,診所199家,衛生所5家。
社會保障
東河區2016年城鄉居民可支配收入為37302元和18990元,年均新增就業1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始終控制在3.85%以內。截至2017年三季度,區級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養老、基本醫療、失業、工傷和生育保險人數分別為65271人、28760人、15352人、8230人和22707人;參加城鄉居民養老保險人數25686人,參加居民醫療保險174824人。
旅遊
東河區境內風景名勝區有南海濕地景區(4A級)、妙法禪寺(3A級),華鹿現代農業(2A級);有環境幽雅,景致宜人的轉龍藏、東河景區;有寧靜肅穆的清真寺;有福徵寺、王若飛紀念館、中共包頭市委舊址、抗日英烈祠等紅色旅遊景點。其中,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內蒙古自治區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1個(王若飛紀念館);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個(阿善遺址);內蒙古自治區重點文物保護單位4個(南龍王廟、福徵寺、王若飛紀念館、抗日英烈祠);內蒙古自治區黨史教育基地2個(王若飛紀念館、中共包頭市委舊址);包頭市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3個(福徵寺、中共包頭市委舊址、南海紅色收藏館);包頭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個(妙法禪寺、清真大寺)。境內有旅行社總社9家,分社2家;評定星級賓館4家(三星級),床位1000餘張。
古蹟
一、阿善遺址 迄今為止,包頭地區有人類活動的歷史可上溯到新石器時代——是位於東河區阿善溝門村東的「阿善文化遺址」。此遺址於2006年被核定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阿善遺址,依山面水。台地高於黃河水面80餘米,是一處面積約5萬平方米的原始村落遺址。其文化年代(略晚於仰韶文化)大致可分為三期:第一期距今約6000年左右,第二期距今約5760——5000年左右;第三期距今約5000——4200年左右。據考證,阿善人已能從事打磨石器,房屋建造、祭壇、農耕、貯藏、漁獵、織布、馴化野生動物等活動。
阿善遺址的出土文物極為豐富,其中以石器、骨器和陶器為主。這些實物,對研究我國農業,紡織,陶瓷,建築,工具以及美學等領域的歷史均有價值。生活在6000年前的包頭先民,不僅用他們手中的刀、斧、錛、鏟創造了人類的遠古文明,而且用他們的勤勞和智慧,在陶瓷上彩繪着走向文明社會的歷史畫卷。
二、南龍王廟 包頭南龍王廟始建於明末阿勒坦汗時代,至今已有400多年歷史,是最早來到包頭地界定居的農牧民為祭祀龍王、祈求風調雨順而修建的。南龍王廟現有正殿三間,東西寮房各五間,主供廣濟龍王,整個院落保持明清兩代建築風格,是內蒙古自治區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包頭唯一的道教古宮觀。2016年3月正式恢復為宗教活動場所。
三、轉龍藏 轉龍藏解放前為包頭「八大勝景」之首,稱為「龍泉福地」。清雍正四年(1726年),土默特部大喇嘛阿烏萬曲力木(亦稱宏道禪師)從西藏學經歸來,雲遊至博托河河畔,看到這裡山高樹密、泉水潺潺、鹿鳴呦呦,是一塊風水寶地,遂在此蓋喇嘛小廟一間,因泉水旋轉之勢,曲折蜿蜒,有似乎龍,故名「轉龍藏」。清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包鎮公所重修轉龍藏,鑿山引泉、築石壁、嵌龍首,新修正殿、配殿、側殿、鐘樓、鼓樓、樂樓、玉皇閣及山門等,方成今日規模。
四、妙法禪寺 妙法禪寺,俗稱呂祖廟,位於東河區北梁地區,是包頭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該寺坐西面東,占地147.4畝,是包頭地區規模最大的漢傳佛教寺院。始建於清咸豐三年(1853年),距今有160多年歷史。同治、光緒、宣統及民國年間又陸續擴建,寺院擴建後香火鼎盛,遂成塞外名寺。上世紀60年代遭到破壞。從1991年開始,進行重新規劃興建,形成了規模。
五、清真大寺 清真大寺位於東河區北梁地區,始建於乾隆八年(公元1743),最早是由王修、白三木和楊、馬、周等七戶回民在現清真寺巷南口建的一簡陋土木結構清真寺,後經幾次翻建、擴建,歷經兩百餘年,建成規模,是包頭市最大的清真寺,市、區兩級伊斯蘭教協會所在地,包頭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紅色旅遊景點
一、福徵寺 福徵寺是東河區唯一的藏傳佛教活動場所。是由當地土默特部蒙古族巴拉格特氏(俗稱巴氏家族)十五宗系戶集資建造的家廟,蒙語為「布特蘇木」漢譯為「包頭召」。包頭召位於包頭市東河區北梁地區,又稱召梁。該召建於清康熙年間,距今已三百多年歷史。福徵寺是國內革命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在包頭地區進行革命活動的秘密聯絡點之一。中共中央在包頭的第一個黨組織在此建立。1925年,中共北方區委決定在熱河、察哈爾、綏遠3個特別區和包頭建立4個黨的工作委員會,派北京蒙藏學校蒙古族學生、共產黨員李裕智回到綏西地區開展革命工作,並建立了包頭第一個中共組織——包頭工作委員會,李裕智任書記。福徵寺是包頭革命的發祥地,是內蒙古自治區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包頭市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包頭市民族團結進步教育基地、東河區紅色講堂。
二、王若飛紀念館 包頭王若飛紀念館位於包頭市東河區通順街3號,是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內蒙古自治區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內蒙古自治區黨史教育基地、內蒙古自治區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包頭市文明單位、包頭市廉政教育基地、包頭市文明風景旅遊區(點)。1962年,包頭市委、市政府為了紀念王若飛同志在內蒙古地區所從事的革命活動,在原泰安客棧舊址籌建了王若飛紀念館。1999年,紀念館進行了修復改造。2012年,在王若飛同志誕辰103周年之際舉行了重新開館,並確定為「包頭市廉政教育基地」。包頭王若飛紀念館是包頭市唯一的一處近現代史革命紀念館,也是國內僅有的兩處王若飛紀念館之一(另一處在王若飛的故鄉貴州安順)。
包頭王若飛紀念館現占地面積552.79平方米,共有房屋6間,其中正房4間為展廳,展陳面積70平米,東西房各一間為接待室和辦公室。碑廊前有王若飛半身雕像,雕像基座上刻有他的名言「一切要為人民打算」。紀念館常年展出革命文物20餘件。包括:王若飛同志穿過的西服一件(已定為國家一級革命文物);使用過的筆硯、往來的書信、行李衣物等生活用品;還有王若飛在重慶談判時使用過的皮箱一隻;烏蘭夫夫人云婷親手為王若飛縫製的棉背心一件。館內還有珍貴圖片260餘張,紀念性報刊書籍100餘份。
三、中共包頭市委舊址 中共包頭市委舊址位於東河區新中西路57號。1949年9月19日綏遠省全境和平解放,包頭地區的社會、政治、經濟形勢處於極其複雜的境況中,人民政權尚未建立,社會秩序混亂。特別是解放前夕相當長一段時期內,戰亂頻繁,匪患迭起,軍閥擄掠,自然災害等對包頭造成極為嚴重的破壞。被譽為西北重鎮、水陸交通要衝的包頭,農業凋敝,工業萎縮,市面蕭條,物價飛漲,百廢待興。按照「綏遠方式」的既定方針,中共綏遠省委於9月在綏東解放區豐鎮組建中共包頭市委員會,任命鄭天翔為副書記,負責全面工作,着手籌備接管包頭。12月5日,中共包頭市委制定了入城工作計劃,決定統一組成綏遠省軍政委員會包頭工作團,由中共包頭市委與起義方面若干負責人組成團部為領導機關。12月23日晚10時,綏遠省軍政委員會包頭工作團一行150人在團長鄭天翔率領下,從歸綏乘火車到達包頭磴口(今東河區東興火車站),開始全面接管包頭地區。
2001年5月15日,包頭市委、市政府對原址重新整修,7月10日竣工。重修後占地面積830平方米,建築面積460平方米。2013年確定為內蒙古自治區黨史教育基地;包頭市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
2015年,市委、市政府對市委舊址進行整修,整修後總占地面積擴大為929平方米,建築面積增加到569平方米。
四、抗日英烈祠 抗日英烈祠位於東河區南門外大街65號西側,是內蒙古自治區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抗日英烈祠是1946年抗戰勝利後,為紀念包頭抗戰中英勇犧牲的500餘位將士而修建的。祠堂為單體磚木結構建築,坐西面東,單層歇山頂,正面開三門兩窗,面闊5間17.2米,進深4間11.2米,高15米,占地面積300餘平方米。2006年包頭海德集團出資維修,後移交包頭市文物管理處,闢為包頭抗日戰爭史陳列館,2015年9月正式對外開放。
風景點
一、南海濕地景區 包頭市南海濕地景區是國家AAAA級旅遊風景區、國家級水利風景區、省級濕地自然保護區、國家·內蒙古無公害水產品產地、包頭市野生動物保護科普教育基地、內蒙古十佳旅遊景區。
南海濕地風景區位於包頭市東河區南側,黃河之濱,黃河改道南移後,形成的湖泊和河漫灘濕地,占地面積1664公頃,其中水域面積580公頃,濕生草地面積1000餘公頃。北有青山朦朧輝映,南有黃河玉帶環繞,風景獨秀,集旅遊觀光、生態休閒、科普宣傳於一體,素有「塞外西湖」之美譽。
南海湖是自治區農業廳認定的無公害產品產地,南海湖水產品被國家農業部認定為無公害水產品。南海景區每年舉辦「中國包頭黃河鯉魚節」、「中國包頭濕地風情節」、「中國包頭冰雪節」三大主題系列活動,貫穿四季,極大地豐富了包頭本地及外來遊客的文化旅遊、休閒度假需求。
二、東河景區 東河,古稱博托河,源於陰山,注入黃河,是由北向南縱穿東河城區的一條季節性河流,全長24公里,南北高差約76米。[1]
2004年,為改善「東河」兩岸人居環境,提升東河區城市建設質量水平,東河區委、區政府對「東河」進行綜合性整治。
東河景區北起轉龍藏,南至南海湖,設計總長5.6公里,規劃面積72公頃,河道寬56米。已建成6座彩色橡膠壩,分隔形成5段長約2.7公里的連續蓄水水面。景區共種植樹木1.5萬株,景觀綠地面積15萬平方米,綠地6500延長米,地被植物2.6萬平方米,花箱90組,在東河景區兩岸帶狀綠化平台上共分布有轉龍藏、南龍王廟、龍澤廣場等9個各具特色的景觀景點。
三、喬家金街 喬家金街位於東河區財神廟與妙法禪寺之間的繁華路段上,是展現百年前晉商喬家在包頭經商置業、匯集財富的一塊商脈寶地。喬家金街依據當年晉商喬貴發走西口到包頭,創辦「復盛公」,開設票號、錢莊、商號、當鋪、茶莊、糧行等商號的鋪底建築風格,將喬家十三鋪的商業模式移植到現代商業街中,使商鋪與財神廟和妙法禪寺相連,將晉商文化、佛教文化以及旅遊業緊密的結合在一起,再現當年喬家十三鋪的盛況。
視頻
東河區濱河大道宣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