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东波美拉尼亚战役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东波美拉尼亚战役

来自 新浪网 的图片

本名 东波美拉尼亚战役

发生时间

1945年2月10日至4月4日

参战方 苏军白俄罗斯第2、

第1方面军在红旗波罗的海舰队

结 果 德军15个师另5个旅

被击溃,6个师另3个旅遭全歼

主要指挥官

希姆莱(Ximulai Himmler);

罗科索夫斯基

东波美拉尼亚战役:1945年2月10日~4月4日,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苏联红军的白俄罗斯第2、第1方面军在红旗波罗的海舰队部分兵力配合下实施的进攻战役。歼灭位于东波美拉尼亚地区德军重兵集团,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1]

简介

1945年2月10日至4月4日,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苏德战争中,苏军白俄罗斯第2、第1方面军在红旗波罗的海舰队部分兵力配合下实施的进攻战役。

详细内容

由于胜利地进行了的一月进攻(参见维斯瓦河—奥得河战役),苏军已进抵奥得河,并在西岸夺取了一些登陆场。德军以“维斯瓦”集团军群一部兵力(第2、第11集团军,共22个师,内4个坦克师,2个摩托化师,5个旅,8个战斗群,5个要塞守备部队,司令为希姆莱)固守东波美拉尼亚。在在1945年2月初前,白俄罗斯第1和第2方面军之间形成100余公里的缺口。德军统帅部准备以维斯瓦集团军群从北面向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右翼实施突击,在瓦尔塔河以北把其击溃,在波美拉尼亚设防固守、稳定它在柏林方向的态势。最高统帅部大本营考虑到此时的情况,决定白俄罗斯第2方面军(司令为苏联元帅罗科索夫斯基)不再参加东普鲁士战役,而令其粉碎德军东波美拉尼亚集团攻占但泽(格但斯克)至斯德丁(什切青)之间的东波美拉尼亚,前出波罗的海沿岸。

白俄罗斯第2方面军的中央和左翼军队在红旗波罗的海舰队(司令为特里布茨海军上将)配合下,于February 10从布龙贝格(比得哥什)以北维斯瓦河各登陆场向斯德丁总方向发起进攻。在泥泞和森林湖泊地困难条件下粉碎依托坚固的纵深梯次防御德军的激烈抵抗,于2月19日日终前在一些方向推进约70公里,但随即被阻于格涅夫与切尔斯克,霍伊尼采、拉采布尔(奥科内克)一线February 16德军(6个师)在施塔尔加德以南实施了反突击,把第47集团军(司令为佩尔霍罗维奇少将)压退8—12公里,并攻占皮里茨(佩日采)、巴恩(班格)两市。

要粉碎拥有29个步兵师和3个坦克师、3个摩托化师与大量独立部队的德军东波美拉尼亚集团,只靠白俄罗斯第2方面军兵力是不够的。因此,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司令是苏联元帅朱可夫)与波兰第1集团军(司令为波普拉夫斯基少将)也奉命参加这一战役。

苏军最高统帅部大本营的企图是:以白俄罗斯第2方面军左翼由岑佩尔堡(森普尔诺)以北地域向克斯林(科沙林)方向、以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由阿恩斯瓦尔德(霍什奇诺)地域向科尔贝格(科沃布热克)实施两个突击,出前波罗的海沿岸,分割东波美拉尼亚集团,然后将其各个歼灭。红旗波罗的海舰队应以航空兵、潜艇和鱼雷快艇的积极行动,要破坏德军在波罗的海南部的海上交通,以此同时配合陆军攻占维斯瓦河口至奥得河口之间的波罗的海沿岸地区。尽管情况复杂,可是两个方面军仍在预定期限内完成了进攻准备。

苏军统帅部在总的优势不大的情况下,在各主要突击方向上构成了必要的优势。例如,在进攻前夕得到第19集团军(司令为科兹洛夫少将,2月12日晋升为中将,3月为罗曼诺夫斯基中将)和近卫坦克第3军加强的白俄罗斯第2方面军中,苏军在主要突击方向宽17公里地带内造成了步兵多近2倍,坦克多1倍,炮兵多2倍的优势。

February 24,白俄罗斯第2方面军编内的突击第2集团军(司令为费久宁斯基上将),第65(司令为巴托夫上将)、第49(司令为格里申中将,3月晋升为上将)、第70(司令为波波夫上将)、第19集团军,空军第4集团军转入进攻。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在其右翼建立了由突击第3集团军(司令为西蒙尼亚克中将,3月为库兹涅佐夫上将),第61(司令为别洛夫上将)、第47集团军(司令为佩尔霍罗维奇少将),近卫坦克第1(司令为卡图科夫坦克兵上将)、第2集团军和波兰第1集团军组成的突击集团,于March 1发起进攻。苏军在突破防御和粉碎德军顽抗后,在3月5日前进逼波罗的海沿岸克斯林和科尔贝格两地域。德军东波美拉尼亚集团遂一被割裂。进抵沿海之后,白俄罗斯第2方面军向东北方向与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向西北方向,分别展开进攻。

在战役过程里,红旗波罗的海舰队以航空兵和潜艇与鱼雷快艇对被合围于但泽地域的德军集团进行了海上封锁,并在波罗的海南部海中交通线上行动。空军第16与第4集团军、红旗波罗的海舰队航空兵、波军混成航空兵第4师对德军及军事目标实施了密集突击。到3月10日前,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务部队已基本上解放直至奥得河口的波罗的海沿岸,仅科尔贝格地域是由德军庞大守军死守。消灭该处德军的战役是交由波兰第1集团军负责实施,该集团军顺利完成任务,于3月18日攻占了科尔贝格要塞。白俄罗斯第2方面军附转隶给它的近卫坦克第1集团军顺利地向但泽湾推进。March 28,方面军经激烈交战后占领格丁尼亚,3月30日占领但泽,从而结束东波美拉尼亚战役。被封锁于格丁尼亚地域的德军第2集团军残部于4月4日被第19集团军彻底击溃与俘获。被逼至海岸但泽以东地域的德军集团在1945年5月9日投降。

点评

歼灭东波美拉尼亚德军重兵集团是具有重大战略意义。这个任务的完成,使在柏林方向进逼奥得河的苏军免除了遭到翼侧突击的威胁。东波美拉尼亚获得了解放,整个波属波莫瑞地区连同一些大城市与重要港口重回波兰人民手中。德军有生力量和技术装备遭重大损失。二十一个多师另八个旅被击溃,其中六个师另三个旅遭全歼。白俄罗斯第2方面军生俘德军官兵六万三千五百余名,缴获坦克和强击火炮约六百八十辆,火炮和追击炮三千四百七十门,飞机四百三十一架及许多其他武器。苏军前出波罗的海沿岸但泽湾至斯德丁湾地段,可靠地保障了正在柏林方向行动的主要战略集团翼侧。红旗波罗海舰队的驻泊地配系扩大了,已有可能对被合围于库尔兰半岛与但泽以东的德军集团进行更有效的海上封锁。德军维斯瓦集团军群溃败,使的德军更难实现在柏林接近地组织防御的计划。东波美拉尼亚战役结束之后,腾出了十个集团军,开始了向柏林方向变更部署。苏军统帅部高度评价了波军在这次战役里的功绩,授予波坦克第1旅以红旗勋章一枚。苏军与波军的许多兵团和部队被授予“科尔贝格”、“波美拉尼亚”的荣誉称号。

事件背景

苏德战争后期,苏联红军于1945年2月10日至4月4日实施的进攻战役。2月初,苏联红军向柏林方向推进过程中,在白俄罗斯第1、第2方面军之间形成一个100余公里宽的缺口。德军企图以“维斯瓦”集团军群(司令为H·希姆莱)突击并粉碎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右翼部队,固守东波美拉尼亚,以稳定柏林方向态势。在此情况下,苏联红军最高统帅部决定从正在进行的东普鲁士战役中抽出白俄罗斯第2方面军(司令为苏联元帅K·K·罗科索夫斯基),以摧毁德军东波美拉尼亚集团(2个集团军),前出到奥得河下游,保障柏林方向的进攻。

参考来源

  1. 东波美拉尼亚战役, 豆瓣电影, 2020-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