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丝瓜炭疽病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西瓜炭疽病

丝瓜炭疽病
原圖鏈接

丝瓜炭疽病的发病时间是苗期至成株期,发病温度是10~30℃,发病湿度是87~98%。

基本信息

中文名: 丝瓜炭疽病

发病时间: 苗期至成株期

发病温度: 10~30℃

发病湿度: 87~98%

病原特征

瓜类炭疽菌,气生菌丝繁茂,灰白色,背面暗褐色,生大量菌核。载孢体盘状,初埋生后突破表皮,初呈红褐色,后变黑褐色,顶端不规贝仆开裂。刚毛散生,暗褐色,顶端色淡,较尖,基部膨大,正直或微弯,1~4个隔膜,42~102μm×4~6μm;分生孢子梗倒钻形,无色:无隔膜,12~24μm×3~5μm。分生孢子圆柱形、长卵形,两端钝圆,无色,单胞,正直,12~21μm×4~6μm,内含颗粒状物。附着胞长棒形,稍不规则形,褐色,9~lOμm×5~6μm。

为害症状

苗期至成株期均可受害。叶片病斑近圆形,边缘分界不明晰,黑褐色,具轮纹。后期病斑常扩展成不规则形。叶柄、茎蔓病斑黄褐色,椭圆或近圆形,稍凹陷。果实病斑初呈水渍状,圆形或不定形,凹陷。湿度大时,各病部可溢出近粉红色粘液,即病菌分生孢子盘分生孢子。子叶上病斑半椭圆形,多发生于子叶边缘,淡褐色,微具轮纹,上生小黑点(载孢体);幼苗靠地面的茎基部变黑褐色,细缩折倒;叶上病斑圆形,直径2~7mm.红褐色,周围常有黄色晕圈;主蔓和叶柄上病斑椭圆形;褐色,稍凹陷,包围主蔓植株枯死;果实上病斑圆形,初呈淡绿色,后变黑褐色,稍凹陷,上生小黑点,天气潮湿时密生橙红色点状黏质物。菌落不规则形,。

侵染规律

病原在种子上或随病残株越冬,也可以在温室或塑料大棚旧木料上存活。越冬后的病原产生大量分生孢子,成为初侵染源。气温10~30℃均可发病。当气温稳定在24℃左右时,发病重。[1]

病因

丝瓜炭疽病病菌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盘随病残体遗落在土壤中越冬,以分孢盘上外生的分生孢子作为初侵与再侵接种体,依靠风雨传播,从叶片伤口或表皮直接侵入致病。温暖多湿的天气及植地环境有利于病菌发育、孢子形成和萌发,从而有利于病害的发生。在地势低洼、排水不良、密度过大、通透性差、氮肥过多、灌水过多及连作重茬的地块,本病发生较重。品种间抗病性差异不详。[2]

防治方法

农业防治

(1)可根据适应性选择使用不带菌的抗病品种种籽。

(2)50~51℃的温水浸种15~20分钟,以杀灭种子上可能携带的病菌。

(3)提高土壤的通透性,加强水的排、灌管理;大棚加强通风排湿,减少叶面结露和吐水;田间农事操作在露水干后进行。

(4)实行高畦、覆膜栽培,并与非瓜类作物进行轮作到少3年以上。

(5)施足基肥,并增施磷钾肥。

物理防治

(1)及时田间的病株残体。

(2)专池堆放处理病株残体或作物残体。[3]


相关视频

丝瓜病害久治不愈


注意注意炭疽病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