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丢卡利翁和皮拉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丢卡利翁和皮拉

来自 搜狐网 的图片

中文名=丢卡利翁和皮拉

别名=Δευκαλίων

国籍=希腊

性别=男

配偶=皮拉

父母=普罗米修斯、普罗诺亚

事件介绍

丢卡利翁为普罗米修斯和普罗诺亚之子,而他的妻子皮拉,是普罗米修斯的弟弟厄庇米修斯和潘多拉之女。古希腊人对丢卡利翁崇敬、赞美至极,认为他是最纯粹、最应该尊敬的人,他是第一个建立城市与神庙的人,同时也是他们的第一位国王。 宙斯对潘多拉向凡人释放出来的烦恼与折磨并不感到满足,而且人类进入青铜时代,宙斯不断地听到这代人的恶行,他决定扮作凡人降临到人间去查看。他来到地上后,发现情况比传说中的还要严重得多。于是他决定用一场大洪水来毁灭他们,以此作为对凡人不敬诸神及其邪恶多端的惩罚。 宙斯正想用闪电惩罚整个大地,但又担心天国会被殃及,宇宙之轴会被烧毁。于是,他放弃了这种粗暴报复的念头,放下独眼神给他炼铸的雷电锤,决定向地下降下暴雨,用洪水灭绝人类。这时,除了南风,所有的风都被锁在埃俄罗斯的岩洞里。南风接受了命令,扇动着湿漉漉的翅膀直扑地面。南风可怕的脸黑得犹如锅底,胡须沉甸甸的,好像满天乌云。 洪涛流自他的白发,雾霭遮盖着前额,大水从他的胸脯涌出。南风升在空中,用手紧紧地抓住浓云,狠狠地挤压。顿时,雷声隆隆,大雨如注。暴风雨摧残了地里的庄稼。农民的希望破灭了,整整一年的辛劳都白费了。 宙斯的弟弟,海神波塞冬也不甘寂寞,急忙赶来帮着破坏,他把所有的河流都召集起来,说:"你们应该掀起狂澜,吞没房屋,冲垮堤坝!"他们都听从他的命令。波塞冬亲自上阵,手执三叉神戟,撞击大地,为洪水开路。河水汹涌澎河,势不可挡。泛滥的洪水涌上田野,犹如狂暴的野兽,冲倒大衬、庙宇和房屋。水势不断上涨,不久便淹没了宫殿,连教堂的塔尖也卷入湍急的漩涡中。顷刻间,水陆莫辨,整个大地一片汪洋,无边无际。 人类面对滔滔的洪水,绝望地寻找救命的办法。有的爬上山顶,有的驾起木船,航行在淹没的房顶上。大水一直漫过了葡萄园,船底扫过了葡萄架。鱼儿在枝蔓间挣扎,满山遍野逃遁的野猪被浪涛吞没,淹死。一群群人都被洪水冲走,幸免于难的人后来也饿死在光秃秃的山顶上。在福喀斯,有一座高山的两个山峰露出水面,这就是帕耳那索斯山。 普罗米修斯的儿子丢卡利翁事先得到父亲的警告,造了一条大船。当洪水到来时,他和妻子皮拉驾船驶往帕耳那索斯。被创造的男人和女人再也没有比他们更善良,更虔诚的了。宙斯召唤大水淹没大地,报复了人类。他从天上俯视人间,看到千千万万的人中只剩下一对可怜的人,漂在水面上,这对夫妇善良而信仰神衹。 宙斯平熄了怒火。他唤来北风,北风驱散了团团乌云和浓浓的雾霭,让天空重见光明。掌管海洋的波塞冬见状也放下三叉戟,使滚滚的海涛退去,海水驯服地退到高高的堤岸下,河水也回到了河床。树梢从深水中露了出来,树叶上沾满污泥。群山重现,平原伸展,大地复原。 丢卡利翁看看周围,大地荒芜,一片泥泞,如同坟墓一样死寂。看着这一切,他禁不住淌下了眼泪,对妻子皮拉说:"亲爱的,我朝远处眺望,后不到一个活人。我们两个人是大地上仅存的人类,其他人都被洪水吞没了,可是,我们也很难生存下去。我看到的每一朵云彩都使我惊恐。即使一切危险都过去了,我们两个孤单的人在这荒凉的世界上,又能做什么呢?唉,要是我的父亲普罗米修斯教会我创造人类的本领,教会我把灵魂给予泥人的技术,那该多么好啊!"妻子听他说完,也很悲伤,两个人不禁痛哭起来。他们没有了主意,只好来到半荒废的圣坛前跪下,向女神忒弥斯恳求说:"女神啊,请告诉我们,该如何创造已经灭亡了的一代人类。啊,帮助沉沦的世界再生吧!" "离开我的圣坛,"女神的声音回答说,"戴上面纱,解开腰带,然后把你们母亲的骸骨仍到你们的身后去!"两个人听了这神秘的言语,十分惊讶,莫明其妙。皮拉首先打破了沉默,说:"高贵的女神,宽恕我吧。我不得不违背你的意愿,因为我不能扔掉母亲的遗骸,不想冒犯她的阴魂!"但丢卡利翁的心里却豁然明朗,他顿时领悟了,于是好言抚慰妻子说:"如果我的理解没有错,那么女神的命令并没有叫我们干不敬的事。大地是我们仁慈的母亲,石块一定是她的骸骨。皮拉,我们应该把石块扔到身后去!" 话虽这么说,但两个人还是将信将疑,他们想不妨尝试一下。于是,他们转过身子,蒙住头,再松开衣带,然后按照女神的命令,把石块朝身后扔去。一种奇迹出现了:石头突然不再坚硬、松脆,而是变得柔软,巨大,逐渐成形。人的模样开始显现出来,可是还没有完全成型,好像艺术家刚从大理石雕凿出来的粗略的轮廓。石头上湿润的泥土变成了一块块肌肉,结实坚硬的石头变成了骨头,石块间的纹路变成了人的脉络。 奇怪的是,丢卡利翁往后扔的石块都变成男人,而妻子皮拉扔的石头全变成了女人。直到今天,人类并不否认他们的起源和来历。这是坚强、刻苦、勤劳的一代。 [1]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