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两色绿刺蛾

两色绿刺蛾 学名:Latoria bicolor Walker 类属:鳞翅目刺蛾科

目录

形态特征

雌成虫体长 13-19mm,翅展 37-44mm,雄虫体长玉4-16mm,翅展 30-34mm,头顶、前胸背面绿色,腹部棕褐色。雌虫触角丝状,雄虫林齿状,末端 2/5为丝状。卵椭圆形,长径1.5mm,短径1.2mm。老熟幼虫黄绿色,背线青灰色,体背每节刺瘤处有一个半圆形墨绿色斑。蛹体长12-16mm,初化时乳白色,后为棕黄色。

发生规律

在江苏、浙江1年1代,广东1年2代,均以老熟幼虫于上下茧内越冬。1年1代的于5月上、中旬羽化,6月上旬见成虫,6月中旬产卵,幼虫危害自6月中旬-8月下旬,8月中旬老熟幼虫人土结茧越冬。天敌:卵有中华草岭成虫;幼虫有黄猎蝽、刺蛾小室姬蜂等。[1]

分布与危害

我国分布于安徽、江苏、浙江、福建、台湾、江西、湖南、四川、云南等地,可以为害毛竹、淡竹、刚竹、红壳竹、桂竹、乌哺鸡竹、石竹、木竹斑竹篱竹唐竹、茶秆竹等竹类。

幼虫大量取叶为食,使竹子枯死。

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

及时中耕松土,科学肥水,合理砍伐,保持竹林适当密度,提高植株抗性;结合竹林卫生,人工翻出虫茧,集中销毁,减少虫源。

(2)物理防治。

根据成虫假死性,在成虫盛发期设置黑光灯进行诱杀。

(3)生物防治。

引放天敌,并注意加以保护,发生前期尽量不施用农药防治,减少对天敌为害,有助于天敌繁殖蔓延。

(4)化学防治:尽量选择在低龄幼虫期防治。此时虫口密度小,危害小,且虫的抗药性相对较弱。防治时用45%丙溴辛硫磷(国光依它)1000倍液,或国光乙刻(20%氰戊菊酯)1500倍液+乐克(5.7%甲维盐)2000倍混合液,40%啶虫.毒(必治)1500-2000倍液喷杀幼虫,可连用1-2次,间隔7-10天。可轮换用药,以延缓抗性的产生。[2]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