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兩色鱗毛蕨(中藥材)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兩色鱗毛蕨
t011ffae72bae7b8d25.jpg
圖片來源 https://baike.so.com/gallery/list?ghid=first&pic_idx=1&eid=6681124&sid=6895021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兩色鱗毛蕨

漢語拼音:Liǎnɡ Sè Lín Máo Jué
別名:兩色耳蕨
性味歸經:味苦,性寒。歸肺經
功能:清熱解毒
主治:常用於預防流行性感冒


兩色鱗毛蕨,中藥名。為鱗毛蕨科植物兩色鱗毛蕨Dryopterisbissetiana(Baker)C.Chr.的根莖。分布於長江流域以南地區及陝西、寧夏、甘肅、四川。具有清熱解毒之功效。常用於預防流行性感冒。[1]

藥理簡介

各種名稱

中文名:兩色鱗毛蕨

拼音名:Liǎnɡ Sè Lín Máo Jué

英文名:Bisset Wood Fern

別名:兩色耳蕨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Dryopteris bissetiana(Bak.) C.Chr.[Nephrodium bissetianum Bak.]

出處

始載於《中國高等植物圖鑑》

來源

藥材基源:為鱗毛蕨科植物兩色鱗毛蕨的根莖。

採收和儲藏

全年均可採收,除去葉及雜質,鮮用或曬乾。

原形態

植株高30-50cm。根莖直立,連同葉柄基部密被深棕色、狹披針形鱗片。葉簇生;葉柄長15-25cm,深禾稈色,向上到葉軸和羽軸下面疏生較小的鱗片,鱗片兩色,其基部棕色,上部黑色或黑褐色,鑽狀披針形,基部闊圓形;葉片厚紙質,卵狀披形,長15-25cm,寬10-15cm,先端漸尖,基部近圓形,三回羽裂;羽片8-12對,互生,有短柄,三角狀披針形,基部的長7-8cm,寬3-5cm,先端漸尖,基部圓楔形,二回羽裂;基部羽片的小羽片披針形,基部下側1片最大,長達3cm,羽裂,其餘向上逐漸縮短;裂片狹長圓形,先端鈍尖,全緣或波狀;側脈羽狀分叉。孢子囊群背生於小脈近先端;囊群蓋圓腎形,褐色,邊緣較薄,常向上反折。

生境分部

生態環境:生於海拔600-1400m的山谷林下或溪溝邊。

資源分布:分布於長江流域以南地區及陝西寧夏甘肅四川

化學成分

根莖含綠三叉蕨素 Bp. PP (margaspidinBP. PP)、綿馬酸、白三叉蕨素、黃三叉蕨酸。

性味

苦;寒

歸經

肺經

功能主治

清熱解毒。主預防流行性感冒。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5-15g。

各家論述

《新華本草綱要》:根莖:有清熱解毒的功。用於預防流行性感冒。[2]

摘錄

中華本草

參考資料

  1. 兩色鱗毛蕨中國醫藥信息查詢平台
  2. 兩色鱗毛蕨中醫世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