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个人信用分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来自 孔夫子网 的图片

个人信用分》,杨帆 著,蒋传光 编,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ISBN:9787208180123。

上海人民出版社成立于1951年3月。是一家出版各学科各专业的综合性图书[1]出版机构,现为上海世纪出版集团成员之一。上海人民出版社主要出版哲学、社会科学、政治、法律、财经、管理、历史等学术专著和大众读物。全社现每年共计出书600余种,其中近400种为新书[2]

内容简介

本书系结合平台经济崛起背景下的交易方式演变和社会治理变迁,聚焦个人信用分的行为特征和功能机理而进行的系统性法律研究。全书在揭示个人信用分兴起、应用和属性的基础上,围绕个人信用治理中的数据流通、算法应用、个人信息保护等多层面的价值协调这一核心问题,着重探讨了数字时代个人信用治理的挑战及其法律回应,以夯实信用治理理论基础,寻求个人信用治理规范体系化,最大限度达成对现实的整体解释与对未来的法治指引。

作者介绍

杨帆,上海师范大学哲学与法政学院讲师,西南政法大学法学博士,华东政法大学法学博士后。研究领域为经济法、数字经济法治。于核心期刊发表相关论文10余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参研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与部级社科基金项目2项。

目录

前言1

第一章个人信用分的基础问题27

第一节个人信用分的溯源与演进27

一、从信用评价到个人信用分27

二、个人信用分的基本流程31

第二节个人信用分的运用36

一、个人信用分在经济领域的运用36

二、个人信用分在社会领域的运用41

第三节个人信用分的属性46

一、个人信用分具有征信的本质属性46

二、个人信用分与其他领域个人信用评价的差异54

三、大数据应用对个人征信的改变62

第二章个人信用分对征信规制机理的冲击69

第一节个人征信的规制机理69

一、协调个人权益与公共利益的规制理念69

二、保护私益的应然原则与强调公益的实然原则72

三、立基于传统征信行为方式的个人征信制度76

第二节个人征信规制机理的失范81

一、宏观层面:理念升级导致的征信原则适用困难82

二、微观层面:个人信用分的具体指引难点89

三、核心冲突:主体权益保护与个人征信制度的失衡97

第三节个人征信规制机理的继承与更新101

一、守成:保护信息弱者的宗旨102

二、破旧:重视市场竞争的价值103

三、立新:激励技术发展的功能104

第三章信息获取环节的信息处理制度局限与优化107

第一节信息处理行为的制度局限107

一、征信管理制度的信息处理规则滞后107

二、人格权制度难以保护被评价者权益108

三、个人信息保护制度的针对性欠缺110

第二节信息处理制度局限的原因112

一、具有开放性的信用概念112

二、缺乏约束的平台信息处理行为115

第三节信息处理行为的制度优化117

一、制度优化的基本理念118

二、个人信用分的信息处理原则123

三、个人信用分的信息处理合法基础130

四、个人信用分的敏感信息处理规范132

五、数字信用共治中的信息处理规则135

第四章评分生成环节的算法应用制度局限与优化138

第一节现行产品致害赔偿机制的局限138

一、产品责任制度的适用问题138

二、责任保险制度的难以适用141

第二节产品责任与算法规制融通的方案142

一、需要改造填补实际损害的产品责任制度143

二、构建保护预期利益的信用评价算法规制144

第三节信用评价算法风险的三级法律机制150

一、以信用评价算法规制制度为核心151

二、以信用评价算法产品责任制度为辅助160

三、以信用评价算法致害救济基金为补充163

第五章评分应用场景中的滥用行为及其规制165

第一节个人信用分应用中的滥用行为165

一、被评价者虚构信用165

二、平台可能限制或排除竞争166

三、行为人实施消费信贷欺诈169

四、数字信用共治中的滥用行为170

第二节个人信用分应用中的规制困境及其成因172

一、被评价者的诉讼渠道不畅173

二、诉讼渠道不畅通的成因179

第三节规制个人信用分应用行为的新型机制184

一、针对数字市场基础设施的治理措施185

二、面向新型征信市场的多元治理结构190

后记193

参考文献197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