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中亚国家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中亚国家

来自 网络 的图片

中文名称: 中亚

重要城市: 阿什哈巴德、阿斯塔纳、喀布尔

面积: 4,003,400平方公里

人口大国: 乌兹别克斯坦

重要湖泊: 里海、咸海、巴尔喀什湖

中亚亚洲中部地区,狭义的中亚国家包括五国,即土库曼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和哈萨克斯坦。关于“中亚”这一地理概念在学者中认识并不统一。此地区的居民多为突厥语民族,所以中亚也被称为突厥斯坦。中亚地区的采矿、冶金业等重工业和军事工业发达,最大的工业区是卡拉干达工业区,也是前苏联四大工业区之一,还有就是位于乌兹别克斯坦的中亚工业区。

中亚这个概念最早由德国地理学家亚历山大·冯·洪堡于1843年提出,其所包含的范围存在多种界定。范围最狭窄的界定来自苏联官方的定义,即仅指其下属的五个加盟共和国哈萨克、吉尔吉斯、乌兹别克、塔吉克、土库曼。苏联时期,这一界定在国际上也广泛使用,但实际上阿富汗斯坦也属于中亚范畴。[1]

概述

中亚(中亚细亚)即亚洲中部内陆地区。

广义上,该区域由伊朗的阿族人(阿塞拜疆族)居住区和俄罗斯的突厥人(穆斯林)聚居区、东西伯利亚、蒙古西部、阿富汗北部,中国西北合围的广大纵深地区组成。

狭义上的中亚,根据中国大陆及台湾中学教科书的定义,只包括中亚五国,即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和土库曼斯坦。苏联官方的定义只包括乌兹别克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塔吉克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吉尔吉斯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土库曼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苏联官方通称中亚及哈萨克。另外一种定义是:除了中亚五国以外,还包括俄罗斯南部。

更广义的中亚,根据联合国教育科学文化组织的定义,全部或部分属于中亚地区的国家共有七个,即阿富汗、中国、印度、伊朗、蒙古人民共和国、巴基斯坦和苏联。就中国来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藏自治区、青海省、甘肃中西部及河西走廊、宁夏回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西部等地都属于中亚地区范围。

地理位置

关于“中亚”这一地理概念在学者中认识并不统一。在西文中有Central Asia(中亚),Inner Asia(内亚),Haute Asia(亚洲腹地)等,在俄语中有Средняя Азия (中亚)和Центральная Азия(中央亚细亚)。苏联学者所谓的中亚(Средняя Азия)一般指的是阿姆河和锡尔河流域,即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土库曼斯坦和塔吉克斯坦四国及哈萨克斯坦南部,因此中亚五国又常常被称作“中亚和哈萨克斯坦”。中亚五国的东部以西天山的南脉为界,南部以科毕达山脉和阿姆河的中游及其上源喷赤河为界,与中亚的自然地理界线并不吻合,这是上个世纪沙俄征服中亚和蚕食中国西部领土的结果。它的北部已越过哈萨克草原,深入到西西伯利亚南缘的额尔齐斯河流域,也是不与那里的自然地理界线吻合。唯有它的西界是天然界线,那里是里海的东岸,海岸线蜿蜒,形成一些半岛、岛屿和冲积的沙嘴。在自然地理风貌上它大致为南部的荒漠、绿洲和山区与北部的草原、平原和丘陵,其界线大体在伊犁河、锡尔河的北岸到里海一线。

气候 

自然气候

由于处于欧亚大陆腹地,尤其是东南缘高山阻隔印度洋太平洋的暖湿气流,该地区气候为典型的温带沙漠草原大陆性气候,其突出特征是:第一,雨水稀少,极其干燥。一般年降水量在300毫米以下,咸海附近和土库曼斯坦的荒漠年降水量仅为75-100毫米,而山区年降水量为1000毫米,费尔干纳山西南坡甚至可达2000毫米,但山地中也有的雨量少于沙漠地区,如帕米尔的年降水量仅60 毫米;第二,日光充足,蒸发量大。中亚每平方厘米地面由于阳光辐射每年可获10-13 平方万卡热量,在土库曼斯坦则几乎达到16万卡。科学测试,在中亚北纬40度地方夏季所获阳光照射量并不逊于热带地区。空气极其干燥和高温引起大量的蒸发,阿姆河三角洲水面的年蒸发量达1798毫米,即比这里的降水量大21倍;第三,温度变化剧烈。许多地方白天最高气温与夜晚最低气温之间可相差20-30℃。在帕米尔高原则有日温差40℃的记录。从哈萨克斯坦最北端到土库曼斯坦最南端,纵跨北纬57度到35度,表现为寒温带经温带向亚热带的过渡,在盛夏七月,除山区外平均气温一般在26℃至32℃之间,而在隆冬一月,平均气温由北端的-20℃到南端的2℃过渡。

地形地貌

总体上呈现东南高、西北低。在塔吉克斯坦帕米尔地区和吉尔吉斯斯坦西部天山地区山势陡峭,海拔在4000-5000米,其中海拔7495米的共产主义峰和7134米的列宁峰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山峰。在哈萨克斯坦西部里海附近卡拉吉耶洼地发现有前苏联陆上低于海平面132米的最低点。在这东西之间广阔地区,荒漠、绿洲在海拔200-400米之间,丘陵、草原在海拔300-500米之间,而东部山区在海拔1000米左右。中亚地区绵亘着温带最壮观的山地,冰川超过4000条,总面积达11000平方公里,其中最大的费德钦科冰川长71公里,它包括33条支流、面积达900平方公里,而山脚下却是一片一望无际的干旱炎热的荒漠,荒漠的水平线在弥漫如烟的粉尘黄土中渐趋消失。崇山环抱的山谷盆地和撒在广袤荒漠中的绿洲是中亚最富有生命力的地方,它滋养着这一方农人,而辽阔的北部草原和山坡草地驰骋着一个个马背上的民族。

塔吉克斯坦境内的帕米尔号称“世界屋脊”,无疑是中亚的制高点。它的东部占优势的是剥蚀高原和垅岗地形,这里的山脉相对高度不大,徐缓地向绝对高度3500-4000米的山间谷地倾斜。它的西部占优势的是切割剧烈的高山地形、狭窄而幽深的峡谷。帕米尔高原北缘是两座平行的高山──阿赖山脉和外阿赖山脉,由西向东倾斜。阿赖山在5301米的伊格拉峰附近又分成平行的三支山脉──突厥斯坦山、泽拉夫尚山和吉萨尔山,继续向西倾斜而最终消失在撒马尔罕绿洲附近的荒漠。由阿赖山向东北方向延伸是巍峨的天山山脉,西部天山的主峰在中国、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交界的海拔6995米的汗腾格里峰。由汗腾格里峰往西又有两支平行的天山支脉──昆格阿拉套-吉尔吉斯山和捷尔斯克依阿拉套山,环抱着高山湖泊──伊塞克湖。在天山隘口中国通往吉尔吉斯斯坦口岸吐尔尕特附近,又有一支脉费尔干纳山往西北延伸再转西南恰特卡尔-库拉明山,圈出中亚最著名的盆地──费尔干纳。费尔干纳盆地东西长300公里,南北最宽150公里,形如一只巨大的椭圆形碟子,缓缓地由西向东倾斜。哈萨克斯坦东部边缘地区有几组平行山脉:阿尔泰山、塔尔巴哈台山、阿拉套山,在哈萨克斯坦与俄罗斯联邦交界线上的别卢哈峰海拔也达4506米。在中亚的西南缘土库曼斯坦的科佩特山是由帕米尔向东南延伸出的兴都库什山的余脉,其高峰卡拉古拉峰仅有1977米。哈萨克斯坦西部还有几座山,但与东部的高山相比就微不足道了。

气候特征

由于处于欧亚大陆腹地,尤其是东南缘高山阻隔印度洋、太平洋的暖湿气流,该地区气候为典型的温带沙漠、草原的大陆性气候,其突出特征是:

第一,雨水稀少,极其干燥。一般年降水量在300毫米以下,咸海附近和土库曼斯坦的荒漠年降水量仅为75-100毫米,而山区年降水量为1000毫米,费尔干纳山西南坡甚至可达2000毫米,但山地中也有的雨量少于沙漠地区,如帕米尔的年降水量仅60 毫米;

第二,日光充足,蒸发量大。中亚每平方厘米地面由于阳光辐射每年可获10-13 平方万卡热量,在土库曼斯坦则几乎达到16万卡。科学测试,在中亚北纬40度地方夏季所获阳光照射量并不逊于热带地区。空气极其干燥和高温引起大量的蒸发,阿姆河三角洲水面的年蒸发量达1798毫米,即比这里的降水量大21倍;

第三,温度变化剧烈。许多地方白天最高气温与夜晚最低气温之间可相差20-30℃。在帕米尔高原则有日温差40℃的记录。从哈萨克斯坦最北端到土库曼斯坦最南端,纵跨北纬57度到35度,表现为寒温带经温带向亚热带的过渡,在盛夏七月,除山区外平均气温一般在26℃至32℃之间,而在隆冬一月,平均气温由北端的-20℃到南端的2℃过渡。

历史文化

中亚五国是以伊斯兰教为主的多宗教地区。中亚各国主体民族哈萨克、乌兹别克、吉尔吉斯、土库曼、塔吉克族都是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此外,这里居住的卡拉卡尔帕克人、维吾尔人、东干人、鞑靼人也属于穆斯林民族。这些民族群众普遍信仰伊斯兰教,至今信教人数在其人口中仍占有相当大的比重。中亚地区伊斯兰化差不多有千年的历史。十月革命后,苏维埃政府在实行宗教信仰自由的同时,始终把宗教认定是最保守的社会意识形态,70年来把反宗教宣传、无神论宣传作为共产主义意识形态领域中的一项重要任务。经过几代共产党人的努力,伊斯兰宗教思想在中亚日益淡化,尤其是在本来宗教观念淡漠的哈萨克人、吉尔吉斯人中更是如此。中亚地区究竟有多少教徒还是一个不清楚的问题,官方不曾进行过这样的统计,也从未公布过这类数字。一些社会学家提供了一些数字,但相距甚远(从穆斯林居民中的1/3到1/2到80%)。因为没有科学根据,很难说哪个数字更为准确。值得注意的是,苏联解体后,伊斯兰宗教思想在中亚出现“复兴”,这与剧变信仰发生危机有直接联系,同时也受到来自西亚伊斯兰复兴运动的影响,比较明显的例子是,塔吉克斯坦内战就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中亚各国政府尽管实行比较宽松的宗教政策,但迄今仍坚持反对宗教干预政治的立场。中亚地区的穆斯林绝大多数是逊尼派,只有塔吉克族少部分穆斯林属什叶派。此外,在中亚的俄罗斯人、斯拉夫语族居民中有相当数量的东正教教徒,还有部分群众信仰天主教、新教和犹太教,这些教徒的数量不多。

旅游指南

塔吉克斯坦境内的帕米尔号称“中亚屋脊”,无疑是中亚的制高点。它的东部占优势的是剥蚀高原和垅岗地形,这里的山脉相对高度不大,徐缓地向绝对高度3500-4000米的山间谷地倾斜。它的西部占优势的是切割剧烈的高山地形、狭窄而幽深的峡谷。帕米尔高原北缘是两座平行的高山──阿赖山脉和外阿赖山脉,由西向东倾斜。阿赖山在5301米的伊格拉峰附近又分成平行的三支山脉──突厥斯坦山、泽拉夫尚山和吉萨尔山,继续向西倾斜而最终消失在撒马尔罕绿洲附近的荒漠。由阿赖山向东北方向延伸是巍峨的天山山脉,

西部天山的主峰在中国、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交界的海拔6995米的汗腾格里峰。由汗腾格里峰往西又有两支平行的天山支脉──昆格阿拉套-吉尔吉斯山和捷尔斯克依阿拉套山,环抱着高山湖泊──伊塞克湖。在天山隘口中国通往吉尔吉斯斯坦口岸吐尔尕特附近,又有一支脉费尔干纳山往西北延伸再转西南恰特卡尔-库拉明山,圈出中亚最著名的盆地──费尔干纳。费尔干纳盆地东西长300公里,南北最宽150公里,形如一只巨大的椭圆形碟子,缓缓地由西向东倾斜。哈萨克斯坦东部边缘地区有几组平行山脉:阿尔泰山、塔尔巴哈台山、阿拉套山,在哈萨克斯坦与俄罗斯联邦交界线上的别卢哈峰海拔也达4506米。在中亚的西南缘土库曼斯坦的科佩特山是由帕米尔向东南延伸出的兴都库什山的余脉,其高峰卡拉古拉峰仅有1977米。哈萨克斯坦西部还有几座山,但与东部的高山相比就微不足道了。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