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东正教会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中华东正教会(官方标准全名)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极度有限存在、得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承认的东正教自治教会。1950年代中期根据中苏两国政府协定而脱离母会俄罗斯正教会自治,末代传教团团长维克托尔大主教,在很短时间内祝圣杜润臣(上海)与姚福安(北京)两位中国籍主教,并祝圣多名中国籍神父以推动东正教在地化,并接收由俄罗斯在华传教团与境外俄罗斯东正教会的教堂。1966年“文革”开始之前有将近两万信徒,多为俄罗斯族与阿尔巴津人,主要分布于北京、哈尔滨与上海。改革开放后,仅有少部分教堂恢复东正教的宗教活动。
圣经古译本是指在基督时代前几个世纪的旧约译本[1]。希伯来文古抄本十分稀少,古译文能帮助我们认识古代的希伯来文经文,它们有极重要的参考价值:另一方面,犹太教及基督教的信仰之所以流传广泛,译本是功不可抹的[2]。
简介
东正教会与中国最早的接触可能发生于唐玄宗开元年间,按《旧唐书·拂菻传》;开元七年曾有一名“大德僧”来到唐朝朝贡。然而这名大德僧之后的去向不明。
1665年,哥萨克士兵切尔尼科夫斯基于伊利姆斯克犯罪,并胁迫当地修道院长叶尔莫根一起逃亡至雅克萨。1671年,叶尔莫根在雅克萨建立了一所修道院。
1685年时,俄罗斯正教会人员通过西伯利亚抵达北京。在那一年,康熙帝把31名被俘的雅克萨居民安置到黑龙江。司祭马克西姆·列昂惕夫与那三十位信徒就到了北京献堂,成为中国第一所东正教会堂。他们的后裔(今日的阿尔巴津人)虽然已经中国化了,但还是持守正教信仰。
东正教北京传道团,于1714年在北京建立俄罗斯馆,由清廷理藩院监管。
1860年后,俄罗斯流民开始进入额尔古纳旗,随后的俄国内战使得许多白俄和神职人员逃亡至当地,至1922年,当地俄民人口达9883人,有教堂19座,多木质。当地至今仍有相当数量的(2000余人)俄罗斯族和一座教堂并一名神父。
正教会在新疆的由来较为特殊,最早进入新疆的正教会团体是俄罗斯正教会的一个分支、反对尼孔牧首改革的旧礼仪派。他们为了躲避俄罗斯教会的迫害而逃亡至新疆,时间为18世纪末。十月革命后,又有更多的旧礼仪派正教徒迁入新疆。1906年,俄罗斯祭司尼古拉于乌鲁木齐建立了该城第一座东正教堂。
两位俄罗斯学者教父尼基塔·比丘林与修道主教帕拉第阿斯·卡法罗夫汇编了一本《汉俄合璧韵编》。义和团运动期间,这教团的损失惨重,其图书馆被摧毁。
1902年,沙皇尼古拉二世钦定北京教团团长神品为“佩列亚斯拉夫尔主教”。英诺肯提乙主教在任期间,向一般中国民众的传教变得更为积极。十月革命后,苏联政府颁布了政教分离的法令,莫斯科牧首吉洪对此表示了抵制并遭逮捕。在中国的英诺肯提乙拒绝向苏联政府交付中国的正教会财产,并于1922年正式成立中华东正教会。
2016年5月21日,下诺夫哥罗德及阿尔扎马斯都主教格奥尔吉向俄罗斯正教会香港圣彼得圣保罗堂的中国籍神父安纳托利·龚长明神父捐赠了萨罗夫的塞拉芬圣像并为中华正教会祈祷。
视频
中华东正教会 相关视频
参考文献
- ↑ 两千年前的旧约圣经古代译本,搜狐,2020-05-04
- ↑ 解密:圣经是怎么形成的?为什么有那么多版本?,搜狐,2017-0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