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航天事业
中华人民共和国航天事业可以追溯到1956年,那时中国组建了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是现在中国国家航天局的前身。
经过50多年的发展,中国已跻身于世界航天大国的行列。从第一颗人造卫星到北斗导航,从第一枚运载火箭到首次载人航天,从天宫一号到嫦娥落月,中国航天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目录
宗旨
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发布的《2006年中国的航天》白皮书指出:中国发展航天事业的宗旨是“探索外层空间,扩展对地球和宇宙的认识;和平利用外层空间,促进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造福全人类;满足经济建设、科技发展、国家安全和社会进步等方面的需求,提高全民科学素质,维护国家权益,增强综合国力。”
中央专委会议,原则批准了中国科学院《关于发展我国人造卫星工作规划方案建议》,中华人民共和国卫星事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人造卫星
从1970年4月24日,中国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1],至2013年初,中国已成功自主研制并发射140颗不同类型的人造卫星。 2012年12月27日,中国自主建设、独立运行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正式提供亚太区域服务。
运载火箭
自1996年10月至2009年8月,“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录得连续76次发射成功。新一代运载火箭多项关键技术取得重要突破,120吨级推力的液氧/煤油发动机和50吨级推力的氢氧发动机研制进展顺利,长征五号、六号、七号,在2015年至2016年相继服役,成功发射。
载人航天
1999年11月20日,中国成功发射并回收第一艘神舟号无人试验飞船。 2003年10月15日,中国第一位太空人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进入太空。2005年10月12日至17日,中国的神舟六号飞船实现“两人五天”的载人航太飞行。 2008年,神舟七号飞船将三名太空人翟志刚、刘伯明和景海鹏带入太空,其间翟志刚实现了中国的第一次太空漫步。
2011年,中国发射了首个试验型空间站天宫一号,并成功完成与后续发射的神舟八号飞船的对接。 2012年,神舟九号飞船将两名航天员景海鹏、刘旺以及一名女航天员刘洋送入太空,与天宫一号进行两次对接,其中一次为手动对接。 2013年,神舟十号飞船将两名男航天员聂海胜、张晓光和一名女航天员王亚平送入太空。 2016年,神舟十一号飞船将两名航天员景海鹏、陈冬送入太空,并与同年发射的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进行交会对接,在轨驻留时间长达30天。
探月工程
深空探测
2012年12月13日16时30分09秒,嫦娥二号在距地球约700万公里远的深空掠过小行星4179,最近距离仅为3.2公里,飞掠时速高达10.73公里/秒。这是中国第一次对小行星进行探测,中国也成为继美国、欧空局和日本后,第四个对小行星实施探测的国家或组织。有关测控数据表明,截至2014年年中,嫦娥二号已经突破了1亿公里深空。
视频
中华人民共和国航天事业 相关视频
参考文献
- ↑ 【新中国的第一】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 ,搜狐,2019-08-21
- ↑ 史上今日 | 2013年12月14日,嫦娥三号探测器成功落月,搜狐,2016-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