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孩儿草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中华孩儿草(学名:Rungia chinensis)为爵床科孩儿草属的植物。分布在台湾岛、溪边、生境:路旁以及中国大陆的香港、江西、广东、广西、福建、浙江、安徽等地,生长于海拔1,000米至2,600米的地区,尚未由人工引种栽培。
- 中文学名: 中华孩儿草
- 拉丁学名: Rungia chinensis Benth.
- 界 :植物界
- 门:被子植物门Angiospermae
- 纲: 双子叶植物纲 Dicotyledoneae
- 亚 纲 :合瓣花亚纲 Sympetalae
- 目: 管状花目 Tubiflorae
- 科: 爵床科 Acanthaceae
- 亚 科: 爵床亚科 Ruellioideae
- 族:爵床族 Justicieae狗肝菜亚族 Diclipterinae
- 属 :孩儿草属Rungia
- 分布区域: 台湾省, 广东省, 广西自治区, 云南省 印度
- 海拔区间 :1000-2600
- 是否中国特有 :否
- 是否引种栽培 :非人工引种栽培
简介
中华孩儿草别名明萼草。爵床科植物中华孩儿草 Rungia chinensis的全草。喜生于山坡草地、路旁林缘或溪边。分布于华东,华南和西南各省区。
形态特征
草本,成株,茎下部匍匐,节上生根,上部斜升或直立,高达70厘米。叶对生,椭圆形至椭圆状长圆形,长2.5-8厘米,先端钝尖或渐尖,基部楔形,明显有柄。穗状花序较疏松,长1-3厘米,直径约1.5厘米,顶生或生上部叶腋内,苞片椭圆形至匙形,长7-8毫米,疏生短柔毛,小苞片2,椭圆形,具膜质边缘和睫毛,花萼5裂,长3-4毫米;花冠淡紫蓝色,长约1.5厘米,2唇形,下唇浅3裂,雄蕊2,药2室,药室不等高,较低的1室具小距。子实 蒴果长约6毫米,开裂时胎座由蒴底弹起,内有种子4粒,种子椭圆形,两侧略扁,表面有瘤状小凸点。较强壮的一年生草本,于下部节上容易生根。花果期春季至秋季。以种子繁殖。
草本,基部匍匐,高达70厘米。茎纤细,4棱,具沟糟。叶具柄,柄长5-15毫米,叶片卵形,椭圆形至椭圆状矩圆形,长2.5-9厘米,宽1.8-3厘米,顶端尖至近渐尖,基部宽楔形,侧脉每边5-6条。穗状花序较疏松,长1-3 (-7)厘米,宽约1.5厘米,顶生或生上部叶腋,具总花梗,长1-2厘米,小穗在花序轴上互生,密集;苞片椭圆形至匙形,长7-8毫米,疏生短柔毛,覆瓦状排列;小苞片2,椭圆形,长约5毫米,具膜质边缘和睫毛;花萼裂片5,条状披针形,长3-4毫米;花冠淡紫蓝色,长约1.5厘米,2唇形,上唇三角形,下唇3裂,外面被白色柔毛;雄蕊2,药室不等高,下方1室具小矩。蒴果长约6毫米,开裂时胎座由蒴底弹起,种子4粒。
采收储藏
夏、秋、冬季采收,洗净,鲜用或晒干。
分布范围
分布于华东、华南和西南各省区。产安徽(祁门)、浙江(龙泉、昌化)、江西(石城、宁都、修水、黎川)、福建(长汀、建宁)、台湾(花莲、屏东、台东、南投、嘉义)、香港、广东(鼎湖、广州、连山)、广西(靖西、金秀)。生路旁和溪边。模式标本采自香港。
性状鉴别
全草长20-40cm。茎细而稍硬,有分枝,青绿色,直径约2mm,表面有纵向纹理,近基部的数节基上着生细须根,节稍膨大,质脆易折断,断面黄白色,骨部针孔状。叶对生,青绿色,完整者展平后呈狭披针形,长3-5cm,宽1-2cm,全缘,具短叶柄。穗状花序短,顶生或腋生,压扁,形似蟑螂,青绿色。蒴果卵形或长圆形,长约3mm。每室有种子2颗。气微、味淡。[1]
以叶多、带花穗;青绿色者为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