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狼蛛
简介
中华狼蛛:别名地侠,为蜘蛛目、狼蛛科、狼蛛属爬行动物,原产于亚洲中国山西、山东、辽宁、吉林、天津、河北、甘肃、宁夏、河南、陕西、黑龙江。野生于平原棉区,离村庄较远的大洼,不积水的地块、田畦、沟渠上挖穴筑室。1953年命名。它喜欢占据其他昆虫的洞穴,并加以改造。初筑新穴,洞口周围有新土颗。随着蜘蛛龄期的增长或季节气温的变化,洞穴的深度逐渐增加,成蛛早春的洞穴深度一般为20cm左右,夏季可达35cm。洞底的直径与洞口的直径相同。幼蛛的洞口及洞壁网薄,而成蛛网壁增厚成障,能防止洞壁坍塌。
我国北方棉区的穴居性蜘蛛,是金龟、夜蛾等多种农林害虫的重要天敌,重要的农业益虫。随宠物蜘蛛的升温,它硕大的体型、奇异而深邃的花纹、凶猛的性格,成为玩家青睐的目标。雌蛛喜欢打洞躲藏,雄蛛却喜欢随处奔跑。
科目分类:蜘蛛 生存环境:灌丛 颜色分类:黄色_棕色 居住环境:洞栖 最大体型:3cm
性情分类:凶猛 寿命年限:8年 适宜温度:26℃±4℃ 食物饲料:昆虫
中华狼蛛形态特征
体长1.5-3cm。体态粗壮、活动敏捷、捕食凶猛。全身为土灰色、背甲上向外扩散黑色花纹、螯肢为黄色、眼睛排列为4、2、2。外型有些类似中国民间工艺品布老虎。通常日落后出洞活动和寻食,可取食多种农林害虫,故在鲁西南地区又有“地侠”之称。
中华狼蛛生活习性
一年发生一代,以成蛛或亚成蛛在洞穴中越冬。早春多集中于沟旁、渠边、道路附近及不耕作的闲散地。常出现在桐树与棉花、粮食的田间。亩存量一般3-10只,多者50只以上。
中华狼蛛饲养方法
野生情况下蝗埔、粘虫、玉米螟、地老虎、棉铃虫、烟青虫、柳毒蛾、挤蜡、蟋蟀、叶蝉、飞虱、蝇类等。三龄以上若蛛其捕食量大于成蛛。一头雌成蛛一天可取食三龄粘虫7头。田间施药对其影响较大,菊脂类、有机磷农药尤甚。不施药存量一般高于施药田3-5倍。蛛幼蛛共蜕皮6次,有7个龄期。人工饲养,饲养盒需打孔通风,添加10cm垫材,放入小水盆、小型躲避。普通条件投喂面包虫,条件好可投喂蟑螂或蟋蟀。经常改善伙食,能保证小家伙食欲旺盛。
中华狼蛛雌雄分辨
雌蛛体型较大,体长2-3cm,雄蛛1.5-2cm。
中华狼蛛繁殖方式
三月初活动并开始挖穴筑室,四月中下旬开始交配产卵。五月份以后幼蛛陆续孵化。卵囊呈球形,灰褐色。单囊有卵100-400粒,一般200粒左右。卵期20天左右。幼蛛孵化至亚成蛛约65天左右。 卵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