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中华蟹甲草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羽裂蟹甲草

中文学名:羽裂蟹甲草

拉丁学名:Sinacalia tangutica

界:植物界

羽裂蟹甲草(学名:Sinacalia tangutica)是菊科华蟹甲属的植物,是中国的特有植物。分布在中国大陆的湖南、青海、四川、湖北、陕西、山西、甘肃、河北、宁夏等地,生长于海拔1,250米至3,450米的地区,多生于悬崖、林缘、沟边、山坡草地、草甸及路边。

目录

形态特征

生长环境

分布范围

物种鉴别 [1]

形态特征

根状茎块状,径1—1.5厘米,具多数纤维状根。茎粗壮,中空,高50—100厘米,基部径5—6毫米,不分枝,幼时被疏蛛丝状毛,或基部无毛,上部被褐色腺状短柔毛。叶具柄,下部茎叶花期常脱落,中部叶片厚纸质,卵形或卵状心形长10—16厘米,宽10—15厘米,顶端具小尖,羽状深裂,每边各有侧裂片3—4,侧裂片近对生,狭至宽长圆形,顶端具小尖,边缘常具数个小尖齿,基部截形或浅心形,上面深绿色,被疏贴生短硬毛,下面浅绿色,至少沿脉被短柔毛及疏蛛丝状毛,具明显羽状脉;叶柄较粗壮,长3—6厘米,基部扩大且半抱茎,被疏短柔毛或近无毛;上部茎叶渐小,具短柄。

头状花序小,多数常排成多分枝宽塔状复圆锥状,花序轴及花序梗被黄褐色腺状短柔毛;花序梗细,长2—3毫米,具2—3个线形渐尖的小苞片。总苞圆柱状,长8—10毫米,宽1—1.5毫米,总苞片5,线状长圆形,长约8毫米,宽1—1.5毫米,顶端钝,被微毛,边缘狭干膜质。舌状花2—3个,黄色,管部长4.5毫米,舌片长圆状披针形,长13—14毫米,宽2毫米,顶端具2小齿,具4条脉;管状花4,稀7,花冠黄色,长8—9毫米,管部长2--2.5毫米,檐部漏斗状,裂片长圆状卵形,长1.5毫米,顶端渐尖。花药长圆形,长3.5—3.7毫米,基部具短尾,附片长圆状渐尖;花柱分枝弯曲,长1.5毫米,顶端钝,被乳头状微毛。瘦果圆柱形,长约3毫米,无毛,具肋;冠毛糙毛状,白色,长7—8毫米。花期7—9月。

外观形态

羽裂蟹甲草多年生草本植物,根状茎平卧,有多数细长的须根。茎单生,高35—50厘米,直立或下部稍弯曲,常紫色,具纵条纹,上部被短柔毛或蛛丝状毛。叶通常5,通常密集于茎中下部,上部具圆锥状花序分枝。叶全形宽三角形,长6—9厘米,宽4—6厘米,或与长近等宽,基部截形或楔状狭成具窄翅,短于叶片之半的叶柄,叶片3中裂,中央的裂片具3浅裂,侧生裂片在1/3处2浅裂,全部裂片顶端渐尖,宽达2.5厘米,边缘具深波状齿和具小尖头的疏齿草质,上面绿色,被疏或密褐色枇糠状糙毛,下面被密灰白色蛛丝状棉毛;叶脉掌状;叶柄长1.5—2厘米,最上部叶较狭,披针形,3浅裂,急变成苞片;苞片线形,长10—12毫米,带紫色,顶端急尖或渐尖。

花序特征

羽裂蟹甲草头状花序较多数,在茎端排列成疏生总状花序;花序梗长2—3毫米,被密蛛丝状毛,顶端下垂。总苞圆柱形,长8—11毫米,宽2—3毫米;总苞片4—5,线形或线状披针形,宽1。5—2毫米,淡绿色,顶端钝或稍尖,边缘窄膜质,被缘毛,多少变紫色。小花4—5,花冠黄色,长10—11毫米,管部细,长于檐部之半,檐部圆柱状钟形;裂片线状披针形,外弯。子房无毛,冠毛白色,短于花冠。花期8月。

生长环境

生长于海拔1,250米至3,450米的地区,多生于悬崖、林缘、沟边、山坡草地、草甸及路边。

分布范围

分布在中国大陆的湖南、青海、四川、湖北、陕西、山西、甘肃、河北、宁夏等地。

物种鉴别

H.Kogama(1978)曾依据采自丽江玉龙山的标本(秦仁昌21139号)发表了C2—calialidjiangensisHand.—Mazz.Var.AcerinaKoyama,认为该变种具有掌状分裂的叶,与该种原变种相区别。我们检查了模式标本以及原始描述,发现该变种无论是叶形、毛被以及头状花序排列等特征均与本种相符,故予以归并。

参考资料

  1. 中华蟹甲草,植物智, 2016-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