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中华鲟」修訂間的差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创建页面,内容为“中华鲟是一亿五千万年前中生代留下的稀有古代鱼类,个体硕大,体长能达到4米,体重超过700公斤,寿命能达到40岁,是国家…”)
 
行 1: 行 1:
 +
[[File:中华鲟.jpg|350px|缩略图|右|<big>中华鲟</big>[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71109/32b58064ab1f49eba79151c226c31a1a.jpeg 原图链接][http://www.sohu.com/a/203278876_672901 来自 搜狐网 的图片]]]
 +
 
 中华鲟是一亿五千万年前中生代留下的稀有古代鱼类,个体硕大,体长能达到4米,体重超过700公斤,寿命能达到40岁,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生于长江,长于大海,十多年成熟后,又洄游产卵于长江,中华鲟的这一特征符合“心系故土”的中华传统文化,成为罕见的以“中华”冠名的动物,也被称为“水中的大熊猫”。
 
 中华鲟是一亿五千万年前中生代留下的稀有古代鱼类,个体硕大,体长能达到4米,体重超过700公斤,寿命能达到40岁,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生于长江,长于大海,十多年成熟后,又洄游产卵于长江,中华鲟的这一特征符合“心系故土”的中华传统文化,成为罕见的以“中华”冠名的动物,也被称为“水中的大熊猫”。
  

於 2020年1月22日 (三) 11:14 的修訂

中華鱘是一億五千萬年前中生代留下的稀有古代魚類,個體碩大,體長能達到4米,體重超過700公斤,壽命能達到40歲,是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生於長江,長於大海,十多年成熟後,又洄游產卵於長江,中華鱘的這一特徵符合「心繫故土」的中華傳統文化,成為罕見的以「中華」冠名的動物,也被稱為「水中的大熊貓」。

它和恐龍生活在同一時期,雖然恐龍滅絕了,但它以頑強的生命力持續到今天,每年11月份是牠們的繁殖季節,會從東海沿長江洄游產卵孕育後代,但如今野生中華鱘種群產卵的數量已不超過百尾,在2010年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升級為極危級(CR)保護物種。

現狀

長江,是中華鱘繁衍、生存的家園,如今,長江生態的好壞更是直接關係到中華鱘的生死存亡。最新數據顯示,野生中華鱘瀕臨滅絕,近一兩年,在長江流域發現的野生中華鱘,只有二十餘尾,並且其自然繁殖已經開始出現年際不連續。於是,野生中華鱘通過人工繁育的親生子——中華鱘子一代,成了中華鱘物種保護的「一線生機」。不過,在全國範圍內,中華鱘子一代的總量也不足一千尾。

滬渝高速以北,湖北荊州市鳳凰大道羋月橋以南,廟湖東南側,531尾中華鱘子一代就生活在這這裡。這個數量占到全國中華鱘子一代總量的六成,2017年9月20日到2018年10月20日,湖北省恆升實業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恆升公司)所有的中華鱘子一代陸續死亡36條。湖北省水產局已要求文旅區迅速採取措施,做好相關保護措施。

形態

中華鱘體呈紡錘形,頭尖吻長,口前有4條吻須,口位在腹面,有伸縮性,並能伸成筒狀,體被覆五行大而硬的骨鱗,背面一行,體側和腹側各兩行。

從外形上看,中華鱘很像一個披着盔甲的武士。它外披五行漂亮的硬鱗,這五行硬鱗不僅可以幫助中華鱘支撐整個龐大的身軀,同時也可以感知水流的方向;而它的體內只有一根乳白色的軟骨,除此之外沒有魚刺和肋骨,全身都是肉,具有軟骨硬鱗特徵。

唐代詩人章孝標有着更精彩的描述:「眼似珍珠鱗似金,時時動浪出還沉,河中得上龍門去,不嘆江湖歲月深」。

生活習性

中華鱘是大型地棲魚類,主要在河流海洋底層活動。幼魚期主要攝食底棲無脊椎動物,比如:水蚤類、小蝦、蟹、蜆類;成鱘在海洋中主要攝食底棲魚類。

它們嘴前面發達的嗅覺感應器官,可以幫助它們找到埋藏在砂層底下的小型魚類、小螃蟹、小蝦等等。所以游泳的時候,中華鱘看上去像小狗一樣在水底嗅來嗅去。

中華鱘是淡海水洄游魚類,除去幼年和繁殖期,大部分時間是在大海中度過。它們主要在東海、南海的沿海大陸架地帶生長發育。

它們成熟後沿長江逆流而上,在上游金沙江等地區產卵。產卵後又會返回大海。孵化出的小魚在長江中漸漸成長到第二年9月前後,體長達到30厘米,就移居到大海中去。

科研價值

它們是地球上分布最靠南的鱘魚品種。是非常巨大的洄游性魚類,在分類上占有極其重要地位,是研究魚類演化的重要參照物,在研究生物進化、地質、地貌、海侵、海退等地球變遷等方面均具有重要的科學價值,所以中華鱘是一種非常珍貴的水生野生保護動物。

對於保護中華鱘,如果您能做到減少污水排放,生活垃圾分類,節約用電。那麼就能儘量減少向江河的排污和對長江的人工利用,這樣對保護包括中華鱘在內的所有魚類都是有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