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解放军装甲兵工程学院
中国人民解放军装甲兵工程学院,于1953年始建,坐落于北京市,是中国军队改革后新成立的院校。是国内重点工科院校和全军综合性大学之一,军工六校之一,隶属于总装备部,是“十一五”期间全军重点建设院校、全军首批教学优秀单位。其前身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哈军工)装甲兵工程系。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装甲兵学院以原装甲兵工程学院、原装甲兵学院、原装甲兵技术学院为基础重建,辖院本部、蚌埠校区和士官学校。院本部为原装甲兵工程学院,地处北京市丰台区卢沟桥畔;蚌埠校区为原装甲兵学院,位于安徽省蚌埠市蚌山区;士官学校为原装甲兵技术学院,位于吉林省长春市经济技术开发区。
学校主要为全军培养装甲兵排长、坦克排长、陆军步兵排长等专门人才。2014年7月22日,首次对中外媒体记者开放[1]。
目录
学院设施
占地面积
学院占地6789亩,总建筑面积58万平方米,建有装备再制造技术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装备作战仿真中心、装备保障研修中心、装备动力研究中心、计算中心等142个实验室(专业教室),拥有装甲车辆综合训练场、战术训练场、射击场等10个专业训练场。装甲兵装备技术研究所有油料光谱、人机环境等6个装备技术实验室和1个试验场、3个试验站。
配套设施
各种教学科研、生活和文体设施齐全,建有现代化的教学楼、科技活动中心、图书馆、军体训练中心、游泳馆和综合实验楼等260多个实验室和专修室,9个综合训练场馆。已建成全军首家以千兆以太网为技术支撑的校园网,在校学员可通过校园网实现与互联网的联接。
培养目标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装甲兵学院是培养装甲兵指挥、参谋、技术保障军官和指挥管理、维修保障士官的综合性高等教育院校,主要承担装甲兵生长军官高等教育、生长军官任职培训、现职军官任职培训、现职军官轮训、士官培训、研究生教育、文职人员培训和外军留学生培训等培训任务,同时承担陆军武器装备科研任务,是装甲兵指技俱精主战人才培养基地、军事理论和技术创新基地、新装备新战法新训法研究与试验基地,为全军装甲机械化部队提供技术服务,为军委和陆军机关决策提供业务咨询。
办学条件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装甲兵学院师资队伍实力雄厚,现有工程院院士2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专家3人、“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获得者2人、“求是奖”获得者6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4人、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2人、全军杰出专业技术人才奖获得者6人、国家和军队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4人、军队科技领军人才培养对象2人、军队学科拔尖人才培养对象8人,以及全国、全军优秀教师44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29人。
师资队伍
有650多名教员和400多名专职科研人员。教员队伍中,硕士以上学历近70%。他们中有:中国工程院院士、“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获得者、装备再制造工程学科缔造者徐滨士教授;“全军专业技术重大贡献奖”获得者、著名仿真工程专家王精业教授;全国优秀教师、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还有“求是奖”获得者、国家级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全军优秀教师、军队院校育才金奖、银奖获得者、享受政府特殊津贴者、总装“1153”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培养对象等一大批骨干教员。学院还广纳贤士,聘请了多名“两院”院士和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担任客座和兼职教授。
学院专业
工程技术类招生专业为车辆运用工程、装备保障指挥和火力指挥与控制工程、合训分流招生专业为信息与计算科学、军用材料工程、机械工程及其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信息工程、军用光电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仿真工程、指挥自动化工程、兵器工程、导弹工程、火力指挥与控制工程。
学院现有各培训层次专业27个,其中本科专业16个[2],分布在工学、管理学、军事学和理学四大学科门类,在校学员5000余人。
视频
中国人民解放军装甲兵工程学院 相关视频
参考文献
- ↑ 中国军校首次对中外媒体记者开放,新华网,2014-7-22
- ↑ 装甲兵工程学院简介,人民网,2010-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