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中国伦理学史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中国伦理学史》,中国近代伦理学史专著。收编于《世界百科名著大辞典》。蔡元培著。清宣统二年(1910)商务印书馆出版,1937年5月商务印书馆又将此书列入“中国文化史丛书”第2辑,重新排印出版,1984年收入中华书局出版的“中国近代人物文集丛书”《蔡元培全集》第2卷。

内容简介

本书系统地介绍了中国古代伦理学的发展过程,分为绪言、先秦创始时代、汉唐继承时代、宋明理学时代4部分。第1部分,介绍了伦理学与伦理学史的异同和中国伦理学研究的范围,以及中国伦理学的沿革;第2部分,介绍中国伦理思想的萌芽和儒、道、名、墨、法各家的伦理思想;第3部分,论述汉唐时期儒家、道家伦理思想的演变和佛教的传入,形成三教并存的局面,而儒教是伦理的正宗;第4部分,叙述宋明理学的起源和发展,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两派对立,后来把《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四书,作为伦理道德的纲领。本书叙述了中国伦理学说,发源于周代,兴旺于春秋、战国时期,其时儒、道、墨、名、法诸子百家争鸣。汉武帝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因此儒家的伦理学说成为中国唯一的伦理学。魏晋以后,佛教传入,虽哲学界受其影响,而伦理学没受干扰。从宋到明,名儒辈出,朱陆相争,儒教形成,伦理学发展到一个新阶段。清朝末年,西方的功利论,道德论,人权论输入中国,形成新旧伦理学说的抗争。

本书还提出了自己的见解。提出先有伦理现象,后有伦理学说。伦理学来源于社会生活,是现实生活中人与人之间关系之反映,又反过来作为人们应当遵守的道德标准。认为道德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因时因地不断发展变化的。还把西方资产阶级提出的自由、平等、博爱的口号作为评判中国各个学派的标准。本书提出了一些有价值的伦理学观点,也存在着夸大道德作用的缺陷。

作者简介

蔡元培(1868—1940),浙江绍兴人,中国近代思想家、教育家、民主主义革命家。清举人、进士。1902年与章太炎等创办中国教育会,任会长。1905年加入同盟会,积极从事革命活动。1907年留学德国,1912年回国任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教育总长,反对封建主义教育,提出新的教育方针。1917年任北京大学校长,支持新文化运动,主张对新旧思想“兼容并包”,提倡科学民主。五四运动后被迫辞职。1927年任国民党政府大学院院长,后又任中央研究院院长、监察院院长等职。九一八事变后,主张抗日。1932年与宋庆龄、鲁迅等发起中国民权保障同盟,任副主席。1939年被推为国际反侵略大会中国分会名誉会长。对教育学、美学、哲学、史学等都有所研究。其著作编为《蔡元培全集》。

《世界百科名著大辞典》凡例

1.本辞典为书籍文献的综合性、科学性和知识性的工具书。选收自然科学、技术科学、综合性科学、社会和人文科学、文学艺术的各个学科,以及宗教的名著和重要典籍。

2.一部著作,或一篇论文、作品,立为一条词目。古籍[1]中个别篇章,习惯上认为有特殊意义的,也独立设目。

3.一部著作[2]一般只在一卷出现。少数著作是几个学科不可缺少的,在有关各卷互见。互见条目用(参见第 页)注明。

视频

中国伦理学史 相关视频

2016中国伦理学大会在我市开幕
中国伦理学大会今天在我市开幕

参考文献

  1. 中国古籍和中国少数民族古籍的定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 2016-07-26
  2. 专著和论文哪个含金量高,搜狐,2020-0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