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中国数字植物标本馆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来自 搜狐网 的图片

中国数字植物标本馆(英语:Chinese Virtual Herbarium,简称CVH)是一个中国植物标本及相关植物学信息的网站,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项目资助。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主持,参与建设单位(共建单位/成员单位)达20余家。

建设与发展

中国的生物多样性丰富,据 《中国植物志》记载,中国拥有3万多个物种,52%为中国特有。中国科学院联合国内其他研究机构建立了中国数字植物标本馆。数字植物标本馆自2004年开始建设,以20世纪的主要标本数据为基础,2006年9月在网络上推出第二版,第三版正在进一步开发中。

中国数字植物标本馆还通过和英、美等国家相关机构的合作,完善标本馆的数据建设和更新。马克平说,中国数字植物标本馆是国内自主开发、建设起来的,但在模式标本、植物学文献库[1]以及世界植物志方面需要和国外进行合作。这些合作一方面实现世界植物研究方面的资源共享,另一方面使中国数字植物标本馆一开始就能够和国际研究接轨。

今年,中国数字植物标本馆计划收集100多万号一般标本和8000多号模式标本。标本馆的最终目标是将中国已有的1600多万号标本全部数字化

中国是全球着名的生物多样性大国之一,高等植物(陆地植物)物种总数位居北半球首位,且与头号大国巴西新近报道的数量相当。生物物种资源是科技原始创新、社会经济发展和国民科学素养提升的重要物质基础,具有公益性、基础性、长期性和战略性等特点。

全国植物志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生物分类学得到迅速发展,到本世纪初完成了两版全国植物志,《中国植物志》和Flora of China和一大批省级及地方性植物志。标本及标本馆作为植物志研究的重要素材及基地,在我国的建设始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比发达国家晚了两、三百年,但由于政府重视,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目前,我国在运行的植物标本馆200多家,馆藏标本总量约两千万份,位列世界第五,排在美国、英国、法国、德国之后。

取得成效

自2003年开始,在科技部和财政部(简称“两部”)支持下,原国家标本资源共享平台(NSII)组织国内一百多家植物标本馆开展数字化工作,累计完成近千万份标本的数字化表达,并面向全国开放共享,取得了显着成效。

“国家植物标本资源库”(National Plant Specimen Resource Center,NPSRC)是“两部”批准的国家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之一,主要是在全国16家馆藏量影响力较大和特色显着的植物(菌物)标本馆和原NSII 4个子平台(植物、教学、保护区和极地)基础上建设的。依托单位为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定位和愿景

国家植物标本资源库(NPSRC)定位和愿景:立足中国、放眼世界,通过宏观布局和精准收集,全面提升实体馆和数字平台的收藏量、代表性、管理水平和共享服务能力,建成具有核心竞争力和不可替代性的世界一流植物标本资源库,有效支撑我国的植物科学研究和生物多样性保护事业,促进人类对地球自然历史认知[2]和未来的创新等;同时,培养一批具有国际话语权、能够发布权威数据的领军人才和专家,引领我国乃至世界范围内的地球自然历史、植物资源和生物多样性研究、保护和利用等方面工作。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