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中国服饰简史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中国服饰简史

来自 网络 的图片

《中国服饰简史》主要内容简介:2005年,中宣部策划组织的弘扬伟大民族精神的重点出版工程——“民族精神史诗”全面展开。《长城丛书》之“文史知识”部分,又被吸纳为这项重大文化工程之一,并以《文史中国》为名,正式启动。

图书信息

书 名: 中国服饰简史

作 者:周天 

出版社: 中华书局

出版时间: 2010-3-1

ISBN: 9787101070507

开本: 16开

定价: 22.00元

内容简介

“文化简史”系列丛书共10本,从中国人文化生活的各部类入手,历时性地介绍中国人知行合一的生活情趣,高尚优雅的审美理念,以及传承有序、丰富多姿的文化积累,从而为当代人的生活文化与中国文化走向世界提供启示。

本书为该丛书之一,是专为青少年读者精心编写的通俗文化读物。全书通过生动的文字、精美的图片,全面展示了中国服饰发展的历史,及其对中国文化的重大影响。

图书目录

第一章 黄帝染衣裳 虞舜画衣冠——“衣冠之邦”的上古回溯

“垂衣裳而天下治”:远古传说中的服饰起源

历史遗存:考古发现中服饰的空间回溯

取法自然:上古服饰文化的多样性源头

第二章 “明礼制以序尊卑”:衣裳之治礼成——商周服饰

服饰和社会结构

祭祀之礼:服饰的简繁等差

凡人之礼:服饰与生活方式

诸侯“各殊习俗”:观念开放,释放服饰活力

胡服骑射:军事需求主导下的服饰变革

第三章 “礼崩乐坏”后的复苏——秦汉时期服饰

“秦属水德,其色尚黑”:阴阳五行与服色

冠帽与佩绶:各司其职

便捷、舒适的追求:深衣的发展与衰微

宫廷与民间:服饰融入礼俗传统

第四章 碰撞与融合:文化变革中的审美——三国、魏晋、南北朝服饰

胡、汉之间:服饰文化的双向互动

观念碰撞:服饰上的“魏晋风度”

头巾:从平民风尚到出仕的标志

由质朴趋向奢华:女性服饰风格变化

形形色色的奇服

第五章 帝国的胸襟与风度——随、唐、五代服饰

从蔽面、坦胸到胡服流行:兼收并蓄的服饰文化

袍服、幞头:隋唐服制

军服:帝国的威严

风尚过眼:瑰丽美艳的女性服饰

第六章 理学思想下的服饰文化——宋代服饰

官职与品级分离:官制变革与服制更新

腰带:带尾下垂以示顺从朝廷

长脚幞头:防止朝臣交头接耳

作为政治礼遇的“赐时服”

“实关风化”, “不可异众”:宋代妇女服饰

花冠与冠梳:宋代服饰“亮色”

军服:铠甲从颠峰走向衰落

第七章 多元的少数民族服饰文化——辽、西夏、金、元服饰

“国服”与“汉服”:辽代服饰

“蕃礼”与“汉仪”:西夏服饰

春水与秋山:金代服饰

“质孙服”与“顾姑冠”:元代服饰

第八章 复兴与变异:中原服饰制度的回归——明代服饰

取法“正统”:冠服之制的重建

公服与常服:精细与系统的职官秩序

头巾的再次复兴

凤冠为贵,曲线为美:异于前代的妇女装饰

衣必求贵,绮罗轻裘:逾越名分的江浙风尚

第九章 服饰制度的颠覆性重构——清代服饰

剃发令:清军暴力改变汉族习俗

皇权专属的象征: “龙袍”名称确立

差异与交融:满汉族妇女装饰

尚武遗风:游牧民族特色的传承

顶珠、花翎、朝珠:庞杂繁缛的细节写照

第十章 服饰文化的现代性转型——近代服饰

从民族觉醒到剪辫易服

走向平等、共和:法制下的民国服制

中山装的创新与象征

女性解放:以旗袍为例

时装与上海:服饰消费文化的兴起

深入阅读

后记

推荐

《中国服饰简史》:中宣部“民族精神史诗”出版工程

“十一·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

国家古籍整理出版“十一·五”重点规划

后记

当我得知这部书稿就要去付印的时候,心中真是百感交集。这一本小册子,与其说它记录了我在学术道路上的探寻足迹,不如说它见证了我在人生道路上的成长经历。

从200,年到2004年的研究生学习中,导师兰州大学中文系教授武文对人类学的喜好和偏爱深深影响了我,仪礼典章、民间日用、百姓习俗往往会带我跳出文学文本,激发我对历史社会物质化、生活化与细节化想象。2004年我进入上海艺术研究所工作,有幸师从中国服饰史专家周汛、高春明研究员进行服饰研究。面对卷帙浩繁的服饰资料,前辈先生的服饰著述,我有涉足新领域的惊喜,更多的却是亟待补课的焦虑。

高春明先生注重田野调查,搜集原始资料的研究风格迅速裹扶着我步入这个领域。还记得在敦煌考察期间,幸蒙樊锦诗院长特批,我们甚至看到一些多年未开放的特级洞。这样的考察不啻是一次壁画版的服饰通史学习,使我受益终生;在内蒙古考古所库房,我们亲手翻检血痕犹真.的元代辫线袄,亲验八百年前衣服的系结方法。几年间,高先生带领我和其他同事走过了三十多个省市,考察了诸多寺庙、石窟、古墓,参观了数十座博物馆——甚至远涉俄罗斯艾尔米塔什博物馆、美国大都会博物馆。尘封久远的历史遗迹令人追思,陈列俨然的博物馆让人;冗迷。在我的认识里,中国服饰史不再仅仅是书本里的文字与图片,更是曾经鲜活的生活印记。2006年到2008年,上海艺术研究所主办了大型服饰展——“锦绣文章华服霓裳:中国服饰文化展”和“百年旗袍展”,这种大型展览对我来说是全方位的锻炼。[1]

参考文献

  1. 中国古代服饰发展史搜狐网,2020-0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