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山茶功能基因组青年创新小组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山茶功能基因组青年创新小组本团队围绕山茶属植物(山茶、油茶等)观赏和经济性状的人工选育机制,通过构建参考基因组信息,对品种性状变异的遗传学[1]基础开展基因组重测序、关键基因发掘及功能研究,阐明重要性状选育的分子调控机制。主要运用多组学与基因功能研究结合的技术手段,从全基因组层面发掘与性状相关的遗传变异,阐明关键调控基因在性状驯化中的分子机制,并以此建立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策略。
目录
一、负责人简介
殷恒福,男,博士,研究员。2010博士毕业于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院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植物学专业),2011.5-2014.10期间在美国橡树岭国家实验室系统生物学研究组从事博士后研究。主要从事林木性状的形成机制与选育机制研究。以第一或通讯作者论文在国内外期刊上发表论文20余篇,获得软件著作权3件,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项目等科研项目6项,受聘期刊《BMC genomics》和《Current Genomics》编委。
二、团队研究方向
三、取得主要成绩
1.山茶花基因组图谱与观赏品种的系统演化研究
构建了高质量山茶基因组图谱(完成山茶花基因组图谱2.8Gb,其中包含15个染色体连锁群,Scaffold N50 175Mb);完成山茶属物种与观赏品种的基因组重测序,发掘与性状关联的遗传变异,阐明品种群的谱系关系;建立包含14000多个高质量的SNP标记系统,用于品种演化与性状关联分析。
2.山茶观赏性状的分子调控机理
建立山茶属植物功能基因组技术体系,解析观赏性状的分子机制。发掘鉴定与山茶花型、花色、花期等性状相关的等位基因指导分子选育,发现花发育基因和小RNA基因共同作用,参与了山茶重瓣花内轮花器官的发育。明确了山茶花红色和黄色色素的呈色物质分别为花青素[2]和槲皮素,鉴定出黄酮醇合酶和花青素还原酶是花色变异的关键基因,利用遗传转化创制山茶花色和叶色变异新种质。
3. 油茶高产优质性状的分子选育
成功组装了首个染色体级别高质量油茶基因组,揭示了油茶物种进化历史及其种子含高油脂、高不饱和脂肪酸的驯化机制,研究结果发表在《Genome Biology》期刊上。整合基因组遗传变异、基因表达水平和表型性状变异关联分析,挖掘出油脂代谢通路及植物激素相关基因是油茶驯化的关键基因,筛选出用于鉴别含油率、油脂品质的SNP位点基因型,构建了易于检测的油茶种仁含油率、脂肪酸含量等油脂性状的早期选择技术体系,提高油茶品种选育效率。
四、成员组成
团队现有固定成员4人,其中研究员1名:殷恒福;副研究员1名:范正琪;助理研究员2名:刘伟鑫、王民炎;研究生7名(含联合培养);科研辅助2名。
参考文献
- ↑ 关于遗传学,每个人都应该知道六件事 ,搜狐,2019-05-10
- ↑ 花青素有哪些作用?对人体有什么好处?,搜狐,2022-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