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研究所林木种质资源研究室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来自 搜狐网 的图片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研究所林木种质资源研究室林木种质资源与遗传多样性学科是林业研究所的主要研究领域,为国家林业局重点学科。主要从事林木遗传资源收集、评价、保存与可持续利用,森林生物资源与遗传多样性分析评价、种质创新,林木新品种培育和树木引种驯化等方面的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研究室室主任:郑勇奇。

机构简介

林木种质资源是林木遗传多样性资源和选育新品种的基础材料,包括森林植物的栽培种、野生种的繁殖材料以及利用上述繁殖材料人工创造的遗传材料。林木种质资源学科是一门以研究林木遗传资源收集、评价、保存和可持续利用为主的集植物生物学、林木遗传育种学、森林培育学等多学科交叉的基础性学科。主要从事森林植物种质资源的保存、评价、保存与利用的理论与技术的研究。20世纪90年代以前,我国主要是以林业生物遗传资源开发利用为主,科学的、系统的种质资源收集与保存研究于1991年开始。中国林科院林木种质资源研究室是国内最早的林木种质资源研究机构,原为林业研究所的遗传育种二室, 1978年中国林科院恢复时林业研究所就设有此研究室,1997年科研机构改革时改建为林木种质资源与遗传多样性研究室。近20年来林木种质资源研究室先后承担林木种资源方面的国家攻关、科技部条件基础建设平台项目,国家948项目、社会公益项目等各类项目多项;“八五”、“九五”“十五”国家科技攻关项目中,参加 “主要树种种质资源库建立技术研究”、“重要树种种质资源评价与利用研究”和“重要种质资源创新利用研究”专题的研究,1999、2000、2001年中国林科院连续得到国家科技部科技基础性工作项目的资助,开展林木遗传资源保存、编目与利用的基础研究工作,从2004年至今一直参加科技部基础条件平台建设,开展林木种质资源标准化整理、整合与共享。近15年时间内,中国林科院在全国5个气候带建成各具特色的10个林木遗传资源(活体)保存库,地跨中国寒温带、温带、亚热带、南亚热带、北热带的林木遗传资源库已初具规模,试验保存了主要树种的大群体、种源(林分)、家系、优树、无性系等。已保存乔灌木树种、花卉等76个主要物种遗传资源1.5万份,全国林木良种繁育基地保存了育种材料种质3.5万余份;初步建立了林木遗传资源库的技术体系,研制出中国林木遗传资源保存策略和阶段发展计划,筹建国家林木遗传资源数据库软件系统等,开创了中国林木遗传资源保存、评价与利用的新领域。2005年开通了国内独立域名的林木种质资源[1]的网站(www.NFGRP.com.cn)。

2006年国家林业局批复在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研究所建设国家林业局植物新品种分子测定实验室,由本研究室负责建成并运行,并被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授权为知识产权[2](林木新品种保护)司法鉴定机构。近20年来林木种质资源研究室先后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和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奖励3项,出版专着6部,完成林业行业标准2项,在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

研究方向

(1) 林木遗传资源收集、评价、保存与可持续利用:森林植物种质资源的保存、评价、保存与利用的理论与技术。主要研究林木种质资源的科学评价、有效保存与合理利用,增强树种对环境变化(如包括气候变化)的应变能力,防止育种群体遗传多样性多世代周期亏损,修复与扩大其遗传基础,优化基因型与环境的配置,创新优异种质与基因,开发利用具有特殊用途(如生物能源、生物质材料和其他新兴市场需求)的树木种质资源。

◎ 林木遗传资源的保存方法,包括异地保存、就地保存以及设施保存,林木遗传资源核心种质的构建以及种质的繁殖技术;品种资源的收集与保存;主要研究对象包括野生植物、珍稀濒危和特有乡土植物、经过遗传改良的新品种、新类型等育种材料。

◎ 分子技术在林木遗传多样性研究中的应用,采用同工酶、DNA等遗传标记分析树种的林木遗传多样性及其分布模式,制定树种的遗传保存和遗传改良策略,研究林木遗传多样性分析方法和手段,遗传测试的实验设计与统计分析方法等;

◎ 林木遗传资源经济与生态价值的评价与开发,分析评价未被研究过的乡土树种(尤其是特有树种)的经济价值、生态价值、社会价值及其它可能的价值,提出这些乡土树种的保护、保存与开发利用技术与战略。

(2) 林木种质资源基础信息平台建设:

◎ 建立以互联网网站为主要框架的国家林木遗传资源及信息平台,为科研、生产和决策提供基础信息。建立以网络为基础的国家林木遗传资源数据库和信息管理系统,维护和及时更新最新数据和研究进展,紧密跟踪国内外研究动态;建立林业生物遗传资源预警系统和应急决策机制

◎ 林木遗传资源信息管理、资源安全监测与预警和智能决策系统,本项技术利用计算机信息技术、GIS技术建立林木遗传资源管理信息系统以及资源安全监测与预警系统,为政府部门、研究开发部门以及社会公众提供决策、咨询和科普等方面的服务

(3) 林木种质创新与新品种培育:采用常规育种方法和分子技术,对树木进行遗传改良,实现特定的育种目标。包括遗传变异分析、选择育种、杂交育种,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等育种手段,获得具有优良目标性状的树种、种源、家系、无性系,或具有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的树木新品种。研究树木多世代育种中遗传多样性与遗传增益的优化模型,以及多性状选择方法。

(4) 树木引种驯化:根据气候相似、生态因子匹配等树木引种理论,分析、预测树木引种的潜力,采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建立树木引种决策支持系统。开展国外优良树种和繁殖材料的引种和国内乡土树种的引种驯化试验,对引种成功的外来树种进行遗传改良。研究园林景观植物引种试验设计与统计分析理论与方法,开展国际林木种子和其他繁殖材料的交换、交流。

(5) 植物新品种测试技术:主要研究林木新品种DUS测试技术与方法,林木新品种测试指南的编制,林木新品种分子测试技术,林木新品种数字化图像描述与识别技术等。

(6) 林业生物安全:研究外来树种生物入侵评价技术标准与风险管理,转基因树木的安全性评价与监测技术,林木遗传资源跨境转移与管理等。研建外来树种网络信息管理系统,利用GIS技术建立外来树种繁殖扩散监测预警系统。

1997年以来,本学科开始承担培养林木种质资源的博士和硕士研究生的任务,至今培养博士后2名,博士 4 名,硕士7名。目前林木种质资源学科在林木遗传资源的收集、评价、保护和利用等领域在国内居于领先地位,在研究设备和设施条件方面也居于国内领先地位。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