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美術學院繪畫藝術學院
中國美術學院繪畫藝術學院中國美術學院的前身是國立藝術院。1928年,時任大學院長的蔡元培先生擇址杭州西子湖畔,創立了第一所綜合性的國立高等藝術學府——國立藝術院,揭開了中國高等美術教育的篇章。作為國內學科最完備、規模最齊整的第一所國立高等美術院校,中國美術學院在九十年的發展歷史中,數遷其址,幾易其名,從國立藝術院、國立杭州藝術專科學校、國立藝術專科學校、中央美術學院華東分院、浙江美術學院到如今的中國美術學院。這個過程中,始終交疊着兩條明晰的學術脈絡,一條是以首任校長林風眠為代表的「中西融合」的思想,一條是以潘天壽為代表的「傳統出新」的思想,他們以學術為公器,互相砥礪,並行不悖,營造了利於藝術銳意出新、人文健康發展的寬鬆環境,成為這所學校最為重要的傳統和特徵。
目錄
學科建設
進入新世紀,中國美術學院校園更新,理念傳承,學科拓展,院系重組,實現了學校歷史上的跨越式發展,學院於2015年成功入選浙江省第一批重點建設高校,2016年獲批成為浙江省人民政府與教育部、文化部共建高校,2017年,學院入選國家「雙一流」一流學科建設高校,美術學學科入選國家一流學科建設名單[1]。美術學被列為全國重點學科,美術學、設計學、藝術學理論、建築學等4個學科被列為浙江省一流學科。中國美術學院在全國第四輪學科評估中,美術學、設計學獲得A+評級,排名全國並列第一;藝術學理論獲A-評級,排名全國並列第三;戲劇與影視學獲B+評級,排名全國並列第六。目前學院設有美術學、設計學、藝術學理論三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
育人環境
中國美術學院高度重視文化傳承創新與藝術教育的雙重職責,致力打造視覺藝術東方學體系,打造具有東方文脈與方法特質的一流視覺藝術學科群,以「三育人」為核心,實施「大類招生、分類培養」的策略,設立專業基礎教學部,實現「兩段式」教學法,在專業內建構「實驗室-工作室-研究所」融通的三環結構教學模式。開創性地完成了「五學科十+學院」學科結構改革。建立以「勞作上手、讀書養心」和「人民之心、美美與共」的實踐教學體系,形成本、碩、博多層次的辦學格局。
中國美術學院作為首屆全國文明校園單位[2],校園占地1000餘畝,建築面積近30萬平方米,地跨杭、滬兩市,擁有南山、象山、張江三大校區,2003年建成的南山校區成就了水墨美院的現代演繹,2007年投入使用的象山校區則孕生了藝術家園的望境塑造,同時良渚新校區也正在籌建中。獨具匠心的校園成為杭州這座歷史文化名城的新名片。現有在校學生9000餘人,教職工約千人。
人才培養
中國美術學院作為研究教學型大學,秉承「行健 居敬 會通 履遠」的校訓,倡導「多元互動 和而不同」的學術思想,營造「品學通 藝理通 古今通 中外通」的人才培養環境,培養具有基礎理論素養、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的德藝雙馨優秀人才,擔負起引領中國當代美術發展方向的責任,遵循浙江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建設世界一流大學的目標,銳意進取,開拓創新,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努力奮鬥!
視頻
中國美術學院繪畫藝術學院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高考】 「雙一流」建設學科名單 ,搜狐,2020-11-19
- ↑ 第一屆全國文明校園名單,搜狐,2017-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