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中国茶具流变图鉴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中国茶具流变图鉴

《中国茶具流变图鉴》内容简介:中国茶具历史悠久,种类繁多,造型优美,既有实用价值,是饮茶必备之器;又富艺术之美,可供人们欣赏把玩。从古至今,茶具都为历代饮茶爱好者所青睐。《中国茶具流变图鉴》以茶具的流变为顺序,结合历代的饮茶方式,对茶具种类、材质、造型、功用等知识进行系统讲解,对茶文化爱好者认识、鉴赏、收藏茶具具有参考和借鉴意义。

基本内容

书名:中国茶具流变图鉴

ISBN:9787501972944

作者:郭丹英 王建荣

开本:16

类型:厨师专用

出版社: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定价:39.80

页数:168页

品牌:北京磨铁

语种:简体中文

出版日期:2009年9月1日

图书信息

书 名: 中国茶具流变图鉴

作 者:郭丹英,王建荣 

出版社: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9-1

ISBN: 9787501972944

开本: 16开

定价: 39.80元

内容简介

中国茶具历史悠久,种类繁多,造型优美,既有实用价值,是饮茶必备之器;又富艺术之美,可供人们欣赏把玩。从古至今,茶具都为历代饮茶爱好者所青睐。本书以茶具的流变为顺序,结合历代的饮茶方式,对茶具种类、材质、造型、功用等知识进行系统讲解,对茶文化爱好者认识、鉴赏、收藏茶具具有参考和借鉴意义。

图书目录

第一章 茶具的起源和历史

茶与茶具的渊源

从混用到专用茶具

早期的青瓷茶具

第二章 唐代完备的组合茶具

茶经》与系列茶具

宫廷特色茶具

名窑茶具

唐人诗画中的茶具

第三章 从穷极精巧走向朴实的宋元茶具

宋元茶事与茶具

宋代典型茶具与《茶具图赞》

宋元名窑与茶具

宋代诗画中的茶具

元代壁画中的茶具

第四章 丰富多彩的明清茶具

明人茶事与茶具

清代宫廷茶具

清代民间茶具

特色茶具

景德镇瓷茶具

紫砂陶茶具

其他材质的茶具

第五章 异彩纷呈的近现代茶具

近现代茶具种类

近现代茶具的器型

经典的紫砂茶具和景德镇陶瓷

近现代名画中的茶具

推荐

《中国茶具流变图鉴》:

◆一本实用的茶具识别、鉴赏、收藏指南。

◆涵盖了茶具的起源、发展、种类、鉴赏、收藏等内容;

◆以图赏器,以文识具,图文并茂,简明易懂;

◆240幅精美图片,以图说方式,帮您识别、鉴赏、收藏茶具。本书以图鉴的形式,图文并茂,简明易懂,使读者更好地鉴识历代茶具,是一本集实用性、鉴赏性于一体的指南。通过本书的介绍,希望读者能够选在精器妙具中体味中国味道,领略博大精深的中国茶文化。

文摘

第一章 茶具的起源和历史

茶与茶具的渊源

茶树起源于中国,在地球上生长已有几十万年的时间。茶早期又被称为“荼”、“茗”、“茆”等。关于茶的发现,人们在很长一段时间将它归功于神农氏。陆羽在《茶经》中说:“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根据这一记载,可知中国茶的源头在神农氏那里。神农氏是上古传说中的一位圣人,他发明了耒耜,教人农耕,据《周易.系辞下》中记载:“包牺氏(即伏羲氏)没,神农氏作,斫木为耜,揉木为耒,耒耨之利,以教天下,盖取诸益。”神农氏还遍尝百草,挑选出适合人们种植的植物,在尝百草的同时还发现了茶这种可以解毒的神奇植物。约成书于战国时期或秦汉时期的《神农本草经》记载:“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据此可知,茶叶的解毒功能是由神农氏尝遍百草后发现的。

早期人们对茶叶的认识仅停留在药用价值,多将茶作为中药服用,所以也没有专门的茶具。早期的陶罐、陶钵以及商周时期用来盛放物品的青铜器皿等,均可被当成茶具。

关于饮茶的起源,影响较大的是秦汉时始于巴蜀一说。巴蜀产茶历史悠久,东晋常璩《华阳国志?巴志》中载:“武王既克殷,以其宗姬封于巴,爵之以子……丹、漆、茶、蜜……皆纳贡之。”顾炎武也在他的《日知录》中说:“自秦人取蜀而后,始有茗饮之事。”这里指出各地饮茶是在秦国灭掉蜀国以后逐渐盛行起来的。古代巴蜀喜好饮茶的多是文人雅士。根据西汉时期的史料及同时期文人作品可知,西汉时期,成都及其附近一带是我国茶叶的消费中心,很可能已是最早的茶叶集散地。在之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里,巴蜀仍然是我国茶叶牛产和加工的中心。

作者简介

郭丹英,中国茶叶博物馆陈列部副主任

王建荣,中国茶叶博物馆馆长

序言

中国是茶的原产地,被誉为茶的故乡,也是茶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中国人饮茶的历史源远流长,最早可追溯到神农氏时期。与茶相比,茶具的发展则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且与饮茶风俗、饮茶方式密切相关。从古至今,中国人饮茶的方式也经历了几次大的转变,从生羹煎饮、煮饮再到瀹泡法,茶具也随之发展和改变,并逐渐完善。

茶具古代又被称为茶器、茗器等。茶具出现于汉代,但那时的茶具大多与酒、食具共用。专门的茶具出现于唐代。唐代饮茶之风盛行,据陆羽《茶经》记载:“两都并荆俞间,以为比屋之饮。”而“邹、齐、沧、棣,渐至京邑城市,多开店铺,煎茶卖之。”这一时期形成了专门茶具,其中包括采茶具、制茶具、贮茶具、烹茶具以及饮茶具等。唐代以饼茶为主,特色茶具包括风炉茶釜茶碾茶罗、茶笼子等,另外唐人煮茶多往茶内加盐,所以茶具还包括盐台。

宋代无论散茶或是团饼茶,均需碾末煎饮,而且点茶、斗茶盛行。这时期的典型茶具包括茶碾、汤提点、黑釉盏和茶筅。黑釉盏又以建窑所产最负盛名,那些器底刻有“进盏”、“供御”款识的黑釉盏成为专门进贡南宋皇室的茶具。在建窑的影响下,南方的吉州窑以及北方的磁州窑、当阳峪窑及淄博窑均大量生产用于点茶的黑釉茶盏。

宋之后的元,处于上承两宋、下启明清的过渡时期,饼茶和散茶共存。这一时期点茶、煎茶使用的茶具开始逐渐消退,冲泡散茶使用的茶壶、茶碗等大量出现。

明代是古代茶具的变革时期,茶具的种类大体可分为贮茶器具、洗茶器具、烧水器具和饮茶器具四大类。茶壶与茶杯的经典搭配基本定型。清代茶具以及近现代茶具,由于饮茶方式与明代无异,因此茶具种类基本沿袭明代,并未突破明茶具的范畴,不过无论是材质还是品种及器型均比明代的茶具更加丰富多彩,体现了异彩纷呈的茶具特点。[1]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