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中国香港联合交易所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香港交易及结算所有限公司(Hong Kong Exchanges and Clearing Limited,缩写:HKEX,港交所:0388),简称香港交易所或港交所,是在中国香港上市的控股公司,为全球主要交易所之一。港交所在中国香港及英国伦敦均有营运交易所,旗下成员包括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香港期货交易所有限公司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香港联合交易所期权结算所有限公司及香港期货结算有限公司,还包括世界首屈一指的基本金属市场──伦敦金属交易所(London Metal Exchange,简称LME)。

2021年3月2日,港交所公告,委任欧冠升为集团行政总裁获证监会核准。[1]

简介

创业板并无规定有关公司必定要有盈利纪录才能上市。创业板的规则、要求及设施的制订,均务求能切合充份掌握市场信息的专业投资者的需要和所期盼的标准。

香港联交所明确指出,香港创业板是为增长企业而设的市场。创业板接纳各行业中具有增长潜力的公司上市,规模大小均可。其中,科技行业的公司是优先考虑的对象。

创业板以专业的及充分掌握资讯的投资者为对象。由于创业板上市的公司表现的好坏存在极大的不确定因素,风险较大,创业板的规则、要求和设施是以满足那些有兴趣投资于增长公司的专业投资者和充分了解市场的投资者的需要而设定的。

创业板促进创业资金投资的发展。对于创业资本家,创业板是出售投资的渠道,也是进一步筹集企业发展资金的地方,有助于鼓励创业资本家更多地投资和在更早的阶段向企业投资。

新的股票市场

创业板是香港联合交易所(联交所)于1999年第四季推出的一个新股票市场,其目的是为有发展潜质的企业提供一个筹集资金的渠道,以协助它们发展及扩张其业务。

独立的身份

一个独立的市场 创业板是独立于联交所现时营运中的股票市场(主板)以外的另一市场。 创业板拥有专职的管理人员及职员,其营运将独立于主板。

独立的上市规则 创业板拥有本身的上市规则及要求,它在某些方面可能与主板相同,但两者的差异是明显的。

市场特征

以高速成长公司为目标 创业板以增长公司为目标,行业及规模不限。为了容纳那些没有完备业绩纪录的中小型增长公司,创业板的上市资格比主板的为低。但是,创业板也有主板的规定以外的其它上市后的要求,例如两年持续保荐期及季度业绩报告的要求。

买者自负的理念 没有完备业绩记录的增长公司其未来表现一般可能较难预测。因此,投资于这些增长公司的风险也较大。创业板采用买者自负的理念,投资者在被准许买卖创业板上市公司股票之前,必须与其经纪人另外签署一份协议,以确认其明白当中所涉及的市场风险。

为专业及充分了解市场的投资者而设的市场创业板的规则、要求及设施,是以满足那些有兴趣投资于增长公司的专业及充分了解市场的投资者的需要及所要求的标准而设。创业板的规则及要求注重准确及时的资料披露,而电子化的交易及信息发放设施使参与者能够方便地与及时地在市场上进行交易及搜集资料。

与主板的区别主板及创业板适合投资者的不同投资口味,给予上市公司提供了施展拳脚的不同舞台。想回避较高风险的投资者可以选择投资于在主板上市、历史较悠久的公司。而那些敢于冒险的投资者可以选择投资于创业板公司,以期赚取因承担较高风险可能获得的较高资本增值。当主板充斥着从事地产及金融行业并具规模的综合企业时,创业板可能发展成为一个集中从事工业及科技的年青增长公司的市场。

香港创业板主要特点

要求较频密并及时地披露较多资料

创业板上市申请人的上市文件中必须详细列出其业务发展历程以及未来的业务计划,缺一不可。待上市后,创业板发行人须每半年就首两个财政年度的业务进展与原定的业务计划作比较,另除了一般的半年度账目及全年账目外,发行人还须编制季度报告;而编备此等资料向外公布的期限也较短。为方便市场参与者索查有关资料,创业板设有独立网页,所有有关创业板各方面的信息应有尽有,其中包括公司公布以及上市发行人的其它资料、成交价及市场统计数字等。

创业板保荐人计划

由于保荐人在创业板公司的上市过程中担当极重要角色,创业板保荐人须符合连串详尽的资格准则,并在其履行职责上负上清晰的责任。保荐人的职责包括作仔细审核,并确保作过应有的审慎查询后,就其所知与所信,有关上市申请人/发行人已作出应有的资料披露。

公司管治

发行人从上市之时开始,即要建立稳健的公司管治基础,以助其遵守创业板上市规则、奉行正当的业务手法。这些措施包括委任合资格的会计师监察其财务及会计职能、指派一名执行董事出任监察主任、委任两名独立董事以及设立审核委员会。创业板发行人还须在上市后首两年内持续聘用一名保荐人,协助公司及其董事履行其上市职责,并就有关事宜提供意见。

联交所的角色

在公司申请上市时,联交所会审阅申请人的上市文件,以确保其符合《公司条例》及创业板上市规则的规定,但联交所不会评核任何申请人的业务是否可为。同样,联交所也会审阅发行人上市后公开刊发的任何公布,但对于发行人所披露的资料是否正确无误以及资料的质素及足够与否等问题,则最终责仕仍是落在发行人及其董事身上。此外,联交所会密切留意创业板证券的买卖情况以及发行人和保荐人遵守创业板上市规则的情况。若发现有违创业板上市规则之处,联交所会严加处理,如有需要,更会采取适当的纪律行动。

从资本市场跌宕起落、峰回路转的故事中,我们也可以多少窥探商业地产的一些轨道和足迹。 窗口、桥梁、跳板……在中国现代化的不同阶段,香港曾扮演不同的角色。如今,在资本的涌动中它又寄托了内地房企更多的希望,即走向世界的中转站。

依靠开埠百年来的积淀,香港已成为全球大型金融机构开拓亚太市场、辐射全球的必争之地。这块历经沧海桑田变幻、承载了近代中国历史沉浮的土地,也将社会变迁沉淀在资本之中。

1842年,香港开埠,彼时英国资本和当地的金融活动逐步得到发展,尔后洋行初建,渣打银行和汇丰银行纷纷在香港落地。

在相互交织的资本市场中,港交所的雏形开始诞生;1850年左右,外国证券人聚集在街边的钟楼下进行股票交易,形成了香港证券市场的雏形;1891年,第一个正式的证券市场“香港会”成立。

随后的95年时光,香港证券市场进入群雄逐鹿的“四会时代”,小小的香港九龙地区同时拥有香港、远东、金银及九龙四个交易所;1986年4月2日,四大交易所的春秋战国时代终于走向尾声,“四会”合并成为香港联合交易所,成为香港唯一的的证券交易所。

入“四会合一”的稳定发展时代,港交所逐渐成为内地企业寻求资本道路的理想之地。作为面向全球开放的国际金融中心,港交所产品结构更加多样、融资渠道更加多元化,金融创新的限制也远低于中国内地。

截至2017年8月底,在香港上市的内地企业共1331家,占香港上市公司总数的64.61%。

数据折射出越来越多的中资企业争相在香港上市,希望以此作为全球扩张的基石,对于商业地产企业来说亦然。

进入房地产下半场,商业地产因为物业升值前景而被重新看多。统计数据显示,目前中国可投资商业地产规模达到3.4万亿美元,而2016年中国商业地产大宗交易金额高达2094亿元,预计2017年全年交易总额有望突破新纪录。

▲2017年债券通启动

在这一波商业地产资本大幕开启之时,作为商业地产开发商,亟需摆脱传统的开发模式,树立资本运营的整体战略体系。

沉淀上百年资本运作历史的港交所,毫无疑问是学习和研究的样本。观点学徒计划·2017游学季的第一站,我们将走进香港联合交易所。

生有涯,学无涯;前行路上,我们都是一个学徒。随着中国资本市场稳步开放,港交所也进一步明确了继续担当金融市场先驱的角色,希望连接中国与世界,成为中国客户以及国际客户寻求中国投资机遇的交易平台。

在新的定位与转型下,港交所将为商业地产领域的资本运作带来哪些利好信号?身处资本漩涡中的地产人应该如何把握当前局势?又该怎样巧妙地运用各种投融资策略和创新资本,促成规模增长和利润提升?在本次游学中,都将一一被解答。

本次港交所之旅,我们将与中国银行业协会首席经济学家、香港交易所首席经济学家巴曙松及一线金融精英们面对面交流——多年来,巴曙松先生在金融市场、货币政策及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等领域进行跟踪研究,对于企业融资问题与货币政策决策颇有建树。

届时,巴教授将结合资本交易、货币利率变化等各种金融要素,与观点学徒一起分享当前房地产行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此外,还将共磋投融资策略,探寻商业资产价值兑现的奥秘[2]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