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中國-新加坡關係

國家主席習近平會見新加坡總理李顯龍原圖鏈接來自 新華每日電訊 的圖片

中國-新加坡關係英語:China–Singapore relations)即是新加坡與中國這兩個地方,以至於其政權之間的關係。上述關係不遲於南北朝梁朝時期開始;據清代文獻記載,當時已有華人在新加坡安葬。1819年新加坡開埠以後,來自中國的華人相繼前往新加坡謀生,當地華僑甚至為其後的共和革命和抗日戰爭出力。此外,清代和中華民國都曾經在新加坡設立使領館。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雖然中國大陸與新加坡的經濟往來尚未斷絕,然而由於中國共產黨政權支持馬來亞共產黨及社會主義陣線的鬥爭,以及李光耀在1965年新加坡獨立後,打擊共產主義意識形態,甚至抑壓華文的關係,中方批評新加坡當局是「帝國主義的走狗」。但1970年代末以來,中華人民共和國實行改革開放後態度改變,與新加坡的關係不斷改善,不過兩國直至1990年中國與印尼復交後不久才正式建交。新加坡是最後一個與北京當局建交的東盟創始成員國。中國大陸與新加坡之間的貿易在近年迅速地發展,雙邊貿易總額也不斷攀升。

自2013年起,中國已成為新加坡最大的貿易夥伴,而因為新加坡在海峽兩岸做槓桿的重要性逐步增加,關係也深入連接到大中華地區的政治領域中,外交逐步在傾向中國一方。雖然如此,有評論認為長期身為美國盟友的新加坡在增進中國與新加坡關係這方面會有所顧忌,而新加坡為了保持競爭力,引入不少中國大陸技術移民也引起新加坡本地人的微言。

目錄

歷史

古代

東南亞史學家許雲樵認為,東吳時期康泰南宣國化期間途經的蒲羅中,就是現代的新加坡。不過這個說法被饒宗頤等學者質疑。

清代顏斯綜編著的《南洋蠡測》曾提及新加坡,並指出當地「有唐人墳墓,碑記梁朝年號及宋代咸淳」。

近代

英屬馬來亞時期,很多中國人為了脫離貧窮和逃避戰爭而移居到新加坡,並於當地就業。多數新加坡華人的家鄉位於華南的福建省廣東省海南島清朝曾設立駐新嘉坡領事(1877年-1912年),轄區更一度擴張到海峽殖民地

獨立前的的新加坡由英國統治,當時英國曾一度與中華民國存在着外交關係。中華人民共和國在1949年立國後,新加坡的主權在1963年被移交給當時與中華民國建交的馬來西亞

新加坡獨立後

新加坡在1965年獨立後,沒有與中華民國或中華人民共和國建交。新加坡和中華民國開展了軍事交流,但是新加坡卻表示,在印尼與北京復交之前,不會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建交。而《人民日報》、北京廣播電台則以「帝國主義的走狗」稱呼新加坡。在1970年代,中華人民共和國和新加坡開展了非正式的雙邊關係。隨後雙邊在1981年互設商務代表處。中國和新加坡之間的商業船班於1985年開通。中新兩國在1990年10月3日建交[1],而新加坡則成為最後一個正式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東南亞國家。

中新關係隨着時任新加坡副總理的李顯龍於2004年以私人身份出訪台灣而陷於低潮。因為中華人民共和國認為所有國家都不應該與台灣當局建交,或進行所謂「非正式」的出訪。同年稍晚時,中國政府將雙邊關係擱置。但兩國的關係隨後因兩國簽署了有關自由貿易、教育、外國投資科技的協議而逐漸得到改善。

進入2010年代後,新加坡支持中華人民共和國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加入中國牽頭成立的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協助中國籌募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基建項目所需的資金,兩國的雙邊貿易額也持續增長。同時,中國大陸的中國民族主義越趨高漲,官員開始指控個別國家的行為損害中國人民的感情。另一方面,新加坡贊成美國亞太地區的再平衡戰略,容許美國軍艦以新加坡為基地進行活動;中華人民共和國和中國大陸民間認為這是「制衡中國」的表現。此外,新加坡亦以航行自由、尊重國際法、促進東盟各國團結為理由,以非聲索國的名義調停南海爭端。2016年,兩國關係因為連串事件而陷入低潮:中國不滿新加坡干涉南海爭議,至9月,人民日報社主辦的小報《環球時報》及其總編輯胡錫進曾經指控新加坡在南海仲裁案中選擇靠攏菲律賓越南,在不結盟運動會議上附和菲律賓的立場,而且准許美國空軍在新加坡設立基地,對付中國。為此新加坡駐華大使羅家良曾與胡錫進展開筆戰。此外,2016年11月香港海關扣押一艘從高雄港出發,載有9輛泰瑞克斯裝甲車的貨船後,中國也表明反對新加坡繼續與台灣進行軍事交流。2017年,兩國重啟新中雙邊合作聯合委員會會議,李顯龍亦於9月應邀訪華,與中共中央總書記兼國家主席習近平會面[2],重申新中兩國的友好關係。自此雙邊關係開始改善。

視頻

中國-新加坡關係 相關視頻

新加坡外交官哈佛演講:中國成為第一強國大勢所趨,你怎麼看
為什麼內地人這麼愛國新加坡總理李顯龍:美國必須容納一個強大中國

參考文獻

  1. 中國和新加坡什麼時候建交的,中國歷史網,2018-01-25
  2. 習近平會見新加坡總理李顯龍,中共新聞網,2018-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