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中国榫卯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Sisley讨论 | 贡献2020年4月22日 (三) 11:58的版本 榫卯「驚艷千年」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榫卯-100种中国符号-11

建筑之所以坚固,家具之所以耐用,最大的灵魂当属结构。结构的连接方式有很多种,但是不用一钉一铆,将两个木质结构通过凹凸结合的方式严密扣合起来的家具工艺在中国却由来已久,绵延至今,这种形体构造的巧妙组合叫做榫卯。

“榫”榫头,指木质接头中突出的部分。

“卯”榫槽,指接头中凹进去的部分。

榫卯“天人合一”

不用一钉一铆便能将两个木质结构牢固成型,这种美感给人天然,与传统的“天人合一”哲学思想相一致。让一件看似没有生命的家具/建筑有了灵魂。

老祖宗的智慧

古人云:“榫卯万年牢”。

榫卯结构是中国工艺文化精神的传承,起源于河姆渡时代,历史比汉字还要悠久。榫卯工艺是堪称媲美京剧的中国国粹,不仅外形精致唯美,而且遵循力学原理,实用性极强,不易锈蚀又方便拆卸。如今再来看这些经典榫卯结构的工艺,仿佛重温了惊艳世界的中国之美。[1]

代表建筑:紫禁城、天坛祈年殿、大观园、1400多年前的山西悬空寺、距今约1000年的山西应县木塔等。

榫卯“惊艳千年”

榫卯在中国已有7000多年的历史,是中华民族的独特工艺,其结构精妙神奇,变化无穷,由简单的几个榫卯可以衍生变化出各种复杂的榫和卯。

经过研究证实,榫卯结构有长短榫、楔钉榫、挂榫、斜角榫、夹头榫、燕尾榫、格角榫、棕角榫、明榫、闷榫、通榫、抱肩榫等。中国传统家具就是由这些榫卯结构连接而成的,历经百年而不变形。

天衣无缝

各种榫卯做法不同,应用范围不同,但它们在每件家具上都具有形体构造的“关节”作用。若榫卯使用得当,两块木结构之间就能严密扣合,达到“天衣无缝”的程度。它是古代木匠必须具备的基本技能,工匠手艺的高低,通过榫卯的结构就能清楚的反映出来。[2]

榫卯结构

据《集韵》记载,榫,剡木入窍也。榫卯,是在两个木构件上所采用的一种凹凸结合的连接方式,包括榫头和卯眼,凸出部分叫榫或榫头,凹进去部分叫卯或榫眼,是我国古代建筑、家具及其他木制器械的主要结构方式。[3]

榫卯可分为三大类型:

面与面的接合

第一类主要是作面与面的接合,也可以是两条边的拼合,还可以是面与边的交接构合。[4]

如“槽口榫”、“企口榫”、“燕尾榫”、“穿带榫”、“扎榫”、“圆香几攒边打槽”、“厚板出透榫及榫舌拍抹头”、“攒边打槽装板”

“点”的结构法

第二类是作为“点”的结构方法。主要用于作横竖材丁字结合,成角结合,交叉结合,以及直材和弧形材的延伸接合。

如“格肩榫”、“双榫”、“双夹榫”、“勾挂榫”、“楔钉榫”、“半榫”、“通榫”、“锅榫”、“挖烟袋锅榫”、“圆柱丁字结合榫”、“抄手榫”、“方材丁字结合(榫卯大进小出)”、“厚板闷榫角结合”、“直材交叉结合”、“弧形直材十字交叉”、“弧形面直材角结合”、“走马销”、“方材丁字形结合榫卯用大格肩”

三个构件组合

第三类是将三个构件组合一起并相互连结的构造方法,这种方法除运用以上的一些榫卯联合结构外,都是一些更为复杂和特殊的做法。

常见的有“托角榫”、“长短榫”、“抱肩榫”、“粽角榫”、“高束腰抱肩榫”、“传统糭角榫”、“双榫糭角榫”、“带板糭角榫”、“插肩榫”、“扇形插肩榫”、“云型插肩榫(牙条、牙头分造)”、“插肩榫变形”、“夹头榫”、“夹头榫(腿足上端嵌夹牙条与牙头)”、“挂肩榫”、“挂肩四面平榫”、“圆方结合裹腿”、“圆柱二维直角交叉榫”、“圆香几攒边打槽”、“一腿三牙方桌结构”、“方材角结合床围子攒接万字”、“方形家具腿足与方托泥的结合”、“三根直材交叉”、“加云子无束腰裹腿杌凳腿足与凳面结合”、“平板明榫角结合”、“柜子底枨”、“椅盘边抹与椅子腿足的结构”。

传统家具之灵魂

榫卯,家具之魂,在一转一折、一榫一卯之间,凝结了中国几千年的智慧,将家具文化的精粹化为有形,慢慢沉淀出来。[5]

榫卯结构,中国古建筑以木材、砖瓦为主要建筑材料,以木构架结构为主要的结构方式,由立柱、横梁、顺檩等主要构件建造而成,各个构件之间的结点以榫卯相吻合,构成富有弹性的框架。

100种传统榫接[6]

一楔钉榫

楔钉榫,又名销钉榫,别名钥匙榫。 [7]

二挖烟袋锅榫

三夹头榫(腿足上端嵌夹牙条与牙头)

四云型插肩榫(牙条、牙头分造)

五扇形插肩榫

六传统粽角榫

七双榫粽角榫

八带板粽角榫

九高束腰抱肩榫

十挂肩四面平榫

十一圆柱丁字结合榫

十二圆方结合裹腿

十三圆柱二维直角交叉榫

十四圆香几攒边打槽

十五攒边打槽装板

十六一腿三牙方桌结构

十七抄手榫

十八方材角结合床围子攒接万字

十九方形家具腿足与方托泥的结合

二十三根直材交叉

二十一加云子无束腰裹腿杌凳腿足与凳面结合

二十二插肩榫变形

二十三平板明榫角结合

二十四柜子底枨

二十五方材丁字结合(榫卯大进小出)

二十六厚板闷榫角结合

二十七厚板出透榫及榫舌拍抹头

二十八椅盘边抹与椅子腿足的结构

二十九直材交叉结合

三十弧形直材十字交叉

埃及很早就出现了榫卯结构

中国的榫卯精致、并很有成就,但是,榫卯并不是中国特有的,木材作为最原始的建筑和家具材料是全世界共有的资源,所以榫卯是全人类的智慧,而不是中国的传统特色。

埃及也同样很早就出现了榫卯结构,另外座椅其实是途径西亚传入中国的,大概在汉朝,这就是最开始的垂足而坐,以前中华大地上都是席地而坐,其实是跪著或侧躺著。所以以前的案几只有30-40厘米高。

参考资料:世界家具史-从中世纪到当代(中世纪,约公元476年-公元1453年)

榫卯结构,现在为什么使用这么少

对于家具来说,更多混合金属以及其他材料的出现也逐渐替代榫卯的功能。比如以前是铁的连接件,逐渐被合金如镀铜、镀铬,锌铁合金等钢性更强而且不生锈的金属替代。工具机加工更加能够保证连接件的精度能够精确的微米的误差。

更多的材料被应用到家具中,注塑、玻璃纤维、铝材等等,这些材料的出现,甚至能让家具一次成型,根本不需要榫卯连接,在这些材料中它失去了存在的意义。[8]

视频

【手工榫卯技艺——直隼】在中国这是一个最简单的榫卯,以后陆续上传其余六十多种榫卯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