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中村镇位于陕西省商洛市山阳县东部,距县城40公里,东经110度12分。北纬33度27分,海拔550—700米之间。东临银花镇,南界西泉乡,西连高坝店镇,北接丹凤县花园乡,区域面积148.6平方千米。该镇介于流岭以南,鹘岭以北,是山川各半的土石山区。

全镇总面积148.6平方千米,辖19个行政村,人口23076人(2017)。境内自然资源丰富,盛产核桃、板栗、柿饼、香菇、木耳。[1]

中文名: 中村镇

行政区类别: 镇

所属地区: 陕西省商洛市山阳县

面 积: 148.6 km²

下辖地区: 街道村,下湾村,大北沟村,叶家湾村

政府驻地: 街道村

电话区号: 0914

邮政区码: 726403

人口数量: 23076人(2017)

车牌代码: 陕H

目录

建制沿革

中村镇位于山阳县东部,银花河中游。辖1个居委会、19个行政村。山(阳)照(川)公路过境。镇政府驻街道村。风景有“孤山叠翠”、小天竺山古寺庙。

1950年设中村乡、洛峪乡、洪河寺乡,1961年设中村公社、洛峪公社、洪河寺公社,1983年改中村镇、洛峪乡、洪河寺乡。1996年,中村镇面积53.6平方千米,人口1万人,辖下湾、烟家沟、大背沟、中村街、上湾、碾沟、青林沟、土桥、罗家坪、梅岔、次沟、周庄、捷峪沟、小背沟14个行政村;洛峪乡面积60.7平方千米,人口0.9万人,辖上金狮剑、下金狮剑、孤山、黄家村、洛峪街、洛峪沟、王家碥、回龙寺、夏家店、马鞍驼10个行政村;洪河寺乡面积30平方千米,人口0.3万人,辖瓦房、周家坪、彭家院、十八盘、流岭5个行政村。1997年,撤销洛峪乡并入中村镇。2001年,撤销洪河寺乡并入中村镇。

人文民族

勤劳

该镇地处秦岭山区,自然条件较差。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邑民养成质朴、勤劳的性格。“男务耕猎,女事蚕桑”是传统的生活方式。农忙时节,男女老幼全家出动,披星戴月,劳作不息。农闲时节,积肥整地,饲养猪牛,少有空闲。年逾古稀者下地耕作屡见不鲜。年少的割草拾柴,放牧牛羊,帮做家务习以为常。农妇尤为辛苦,做饭洗浆,喂养猪羊,下田劳动,终年不息。民众对游手好闲和不务正业者多有微词,说“不知他是个弄啥的”。这种勤劳的传统培育了一代又一代该镇人,成为人们改造自然,建设家园的精神力量。

节俭

该镇因自然条件较差,长期以来民众虽勤劳不息,但生活仍难获温饱,故在日常生活中特别注意节俭,从不浪费钱物,养成了节俭的风尚。在饮食上农忙时吃稠些,农闲时吃稀些,一些可食用的植物采集加工和粮食搭配食用。在衣着上平时穿旧的差的,节日走亲或赶集才穿好些,破了的衣服补好再穿,大孩子不穿了的衣服改裁后给小的穿。花钱上精打细算,有用才买,不花冤枉钱。八十年代以来,民众的生活水平有了较大提高,多数家庭已解决了温饱问题,但节俭的风尚犹存。

互助

在漫长的封建社会里,该镇人为克服天灾人祸和生产生活中一家一户难以克服的困难,养成了团结互助的好传统。民国时期,农民为摆脱高利贷的盘剥,不少人自愿组织“纳钱会”,推举会首主持会务。会员中谁有大事要办但资金困难时,由会首主持会员按股纳钱,共同出资帮其解决困难,全体会员轮流过完即告结束。类似此种性质的还有“孝义会”、“渠会”等。在日常生活中,准家有婚丧大事,基建盖房,打墙安磨等,只要主家打个招呼,邻里都会不计报酬热情相帮。新中国成立后,旧有的民间组织虽是不再存在,但该镇人互帮互助的优良传统仍流行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

尊老爱幼

该镇人尊老爱幼风气浓厚,多数家庭虽不富裕,但老幼之间相处和睦,生活和谐。青年人多能体谅老年人辛苦一生不易,对父母怀有感激之情。在生活上尽量给以照顾,好吃的好穿的先让老人,做事说话注意分寸,不惹老年人生气。谁虐待父母必会受到众人指责,也难在社会生活中和大家交往相处。群众中流传着一名俗语:“少连那连他大(父母)都不认的人来往”。老年人也能体谅青年人的难处,儿子结婚时多将最好的房子作新房,而自己却住差些的房子。宁可自己穿旧些,也要给儿女穿好些。有好吃的饭菜时不忘给儿孙留一些。在社会生活中青年人对老年人多称“老者”,以示尊敬。老年人和青年人交谈时开口常说“好娃哩”,以示亲切。青年人和老年人发生争执时,劝说的人对青年人常说,“人家是老者嘛,你倒犟啥哩”。又对老年人说,“你是老者嘛,倒连娃们争啥哩,你承让些。”一场风波也就很快平息了。

重情守法

该镇人诚实厚道,仗义宽谅,看重人情。亲朋好友中不论哪家有婚丧大事或人情酬酢,只要知道必行礼仪,即使自己不能前去,也要托人行情。在社会生活中不论对当地人或外来人,在交往中重感情,讲义气,多诚实,少欺诈,朋友有难,能尽力相帮,故多能与人友好相处,关系融洽。信奉“仁义值千金”的古训。该镇人在重情的同时还重视守法。旧志载“邑民安分守己”,如有纷争“一经官断,无不允服”。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互相告诫“犯法的事可不敢干呀!”新中国成立后,党和人民政府普及法律知识,加强法制建设,群众学法守法之风日盛。

历史文化

中村镇民风淳朴,文化习俗浓厚。自古以来兴学重教蔚然成风,能人辈出。中村社火,特色显明,历史悠久,已形成了独特的民俗文化。每逢元宵佳节,当地群众便自发的组织起来,舞龙耍狮,走街串巷,极大地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

地理环境

气候特征

本镇介于流岭以南,胡岭以北,是山川各半的土石山区。属北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的季风性半湿润山地气候。年平均气温17.1摄氏度,年平均降雨量724mm,无霜期220天。银花河自西向东流经本镇,境内气候温和,山清水秀,四季分明,土壤肥沃,物产丰富,为农业生产提供了十分有利条件。

交通条件

境内交通比较便利,主要乡村公路中有中(村)西-(泉)路、两(岭)-洛(峪)路、中(村)-洪(河寺)路,县道山郭路穿境而过。成为中村镇通往山阳、丹凤、商州、商南、湖北等地的交通要道,良好的交通环境,促进了本镇商贸业的发展,境内商业网点密集,成为山阳县东部重要的物资集散地。

行政区划

该镇是在机构改革中,由原洛峪乡、洪河寺乡和中村镇三个乡镇合并而成,现辖19个行政村,分别是街道村、下湾村、大北沟村、烟家沟村、碾沟村、上湾村、土桥村、沟口村、罗家坪村、梅岔村、黄家村、孤山村、洛峪街村、洛峪沟村、王家碥村、回龙寺村、周家坪村。101个村民小组,2011年末统计人口为5610户,22297人,现有耕地14280亩,人均0.6亩,林地73080亩。

2017年,总人口23076人。

社会事业

固定电话通村达到95%,入户率59%,建有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通讯基站五处,信号覆盖区域90%,拥有通讯用户4800余户,电力110kv、35kv电网配套完备,通村率和照明用电入户率均达到100%,17个村通公路,乡村公路通村率100%,通组率85%,有3764户,17820饮用简易自来水。全镇13所学校在“普九”攻坚中,校舍危房得到基本改善,中心卫生院的门诊楼已投入使用,住院部主楼竣工。

城镇建设

中村镇党委、政府把计划生育工作作为促进经济建设、构建和谐社会的又一重点工程,真抓实干,落实措施,完善服务,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一是完善各项制度,强化服务效能。中村镇计生办巩固和完善了计生服务设施,加大了服务效能。该镇共做女扎手术70余人,上环153人,人流8人,门诊服务100余人次,咨询人数70多人,同时专门设立了避孕药具免费发放点。

二是广泛深入地进行了婚育观念宣传教育。该镇计生办组织全镇农村主干、妇女主任和计生信息员,广泛地开展婚育观念宣传教育活动,他们深入田间地头、农户家中,发放各种宣传资料万余份,建立计划生育工作宣传网站,组织文化宣传队,教育引导广大农民优生优育,严格执行计生政策。三是强化服务意识、责任意识,给村级计生信息员充电。对全镇28名村级信息员进行各项技能培训,提高了他们的服务意识、责任意识、业务素质和操作技能。

三是严格落实计划生育奖惩制度,维护和促进基本国策的法律效能。该镇党委政府制定了计生管理工作实施意见,出台了相应的措施:一是实行领导包片,干部包村,村干部包户;二是对包片领导、包村干部实行奖惩机制,同时实行“一票否决”制;三是对违反计划生育政策的国家公务员和参照公务员管理的国家工作人员给予严肃查处,决不姑息迁就。

自然资源

本镇矿产资源丰富,主要有钒、金、铁、大理石等多种金属非金属矿种。在中村投资办厂的五洲钒矿、中天钒矿、宏昌公司、振宇钒矿、商丹公司、秦鼎金矿已成为或即将成为我县、乃至市创税的主要龙头企业。中村钒业小区已初具雏形。

中村镇按照县委、县政府提出的“药业兴县”战略,结合实际,着力打造药业种植大镇,采取政策扶持,科技示范,大户带动,协会运作,服务引导等措施,形成了二花、杜仲、连翘、丹参等初具规模的主导产业。累计退耕还林24600亩,建高标准核桃基地11000亩,板栗基地10800亩,杜仲基地1660亩,连翘基地420亩,五味子基地200亩,二花基地5000亩,新建10村连片5000亩矮化连产核桃园,自然物产有柿子、木耳、香菇、魔芋、腊肉、土鸡蛋等传统农畜产品。

经济状况

经济基础

中村镇经济基础比较雄厚,厂矿企业众多,被商洛市、山阳县确定为”工业强镇”,有“中国钒都”之称。2011年,全镇工农产值11.8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363元。

中村镇在镇党委书记黄祥来,镇长王治明的带领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以科学发展、富民强镇为主题,以团结协作、突破发展、转变作风为主线,继续坚持“统筹兼顾,分类指导,重抓大事,狠抓落实”的工作方针和“生态立镇,农业稳镇,工业强镇,产业兴镇,以城建镇、商贸活镇”发展战略,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着力点,不断改善发展环境,持续抓好“药、果、粮、矿、菌、畜、劳务”七大产业和名优特色产品。中村镇呈现出政通人和,百业俱兴的大好态势。五洲公司、中天钒业、振宇钒矿、宏昌钒业有限公司产销两旺,年产销五氧化二钒总计1600吨以上,成为我县乃至我全市的工业经济支柱。即将建成的裕源公司、商丹公司年开采量达20万吨以上,建成投产运营多年的秦鼎金矿显示出可观的经济效益。外来企业落户中村,直接带动了我镇“劳务”产业的发展,并间接拉动了我镇集贸市场的吞吐量,各行各业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2011年该镇工农业总产值突破10亿大关。

发展目标

继续做大做强“药、果、畜、菌、粮、矿、劳务”七大主导产业,狠抓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招商引资,做好龙头企业的安全生产环境工作,并持续抓好扶贫开发等工作,到“十二五”末实现全镇工农业总产值20亿元,人均纯收入达10000元。实现全镇彻底脱贫。

视频

山阳县中村镇元旦晚会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