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中歐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中歐

來自 網易 的圖片

本名 中歐

外文名 Central Europe

別 名 歐洲中部

所屬洲 歐洲

面 積 1010000 km²

人口數量 1.61 億

主要民族 德意志人

波蘭人奧地利人

主要語言 德語

主要宗教 基督新教天主教

主要貨幣 歐元

主要國家 德國波蘭

奧地利匈牙利瑞士

中歐:全稱歐洲中部(Central Europe),是歐洲五個國家地理分區之一,包括德國波蘭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奧地利列支敦士登瑞士8國。 [1]

簡介

總面積101萬平方千米。總人口超過1.61億。民族主要有德意志人、波蘭人、奧地利人等,主要語言為德語。 連結其餘4個地理區域,是歐洲的交通中心。中歐處在溫帶氣候帶,西部部分地區為溫帶海洋性氣候,東部為溫帶大陸性濕潤氣候。地形多樣,北部為波德平原;南為阿爾卑斯山脈喀爾巴阡山脈;東有多瑙河流域的匈牙利平原。資源主要有森林、煤礦。

因地處歐洲中央,不僅自然條件具有多樣性和過渡性,其政治、經濟、民族與文化也具有明顯的多樣性和過渡性。各國均屬發達國家,經濟水平發展高,尤以德國為代表,世界著名公司總部有很多設在中歐,像大眾汽車寶馬戴姆勒西門子集團勞力士雀巢等。

旅遊業發達,適宜的氣候、優美的風景使中歐成為世界著名的旅遊勝地。中歐也曾是歐洲最為動盪不安的地帶,先後成為兩次世界大戰的策源地,戰爭的破壞使這裡一度受到重創而停滯不前,然而戰後的幾十年間,良好的機遇和這一地區的民族特有的嚴肅勤奮的精神,使這裡迅速的重新崛起,在歐洲事務中發揮舉足輕重的作用。

自然地理

範圍

中歐國家主要指波羅的海以南,阿爾卑斯山脈以北的歐洲中部地區。中歐所包括的國家有波蘭、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德國、奧地利、瑞士、列支敦士登。

中歐地區西部與荷蘭、比利時、盧森堡、法國接壤,南部與意大利、克羅地亞、塞爾維亞、羅馬尼亞交界,東部臨烏克蘭、白俄羅斯、立陶宛、俄羅斯,北接丹麥,縱長近1300千米,橫寬也有1000千米餘,面積101萬多平方千米。

地形

主詞條:波德平原、阿爾卑斯山脈

中歐地形從北到南呈階梯型,分別為平原-丘陵山地-山系。 最北部為波德平原,位於德國、波蘭境內,面積約30平方千米,是歐洲主要平原,也是中歐重要農業地帶。礦產資源主要以煤礦為主,最西部的魯爾區就是以煤礦發展起來的,成為德國重要工業區。波德平原的形成與第四紀冰川作用緊密相關,但由於玉木冰川只出現在易北河以東地區,因此以易北河為界東西兩部分的地貌特徵有明顯的差異。西部冰磧地貌不很顯著,為一起伏和緩的低平原,由沿海向內陸大致可分為低地帶、砂質平原帶。東部地區冰磧地貌保存較好,由沿海向內陸大致可分為砂丘帶、底磧平原帶、終磧丘陵帶、冰水平原帶和黃土帶。

中部以丘陵山地為主,多為河谷地。著名的有萊茵河、易北河、多瑙河、奧得河等谷地。

南部則是著名的阿爾卑斯山脈,此山脈大部分即經過中歐地區,其中本地區最高峰是阿爾卑斯山脈的杜富爾峰(海拔4634米)。 大約1.5億年以前,阿爾卑斯山區還是古地中海的一部分,隨後陸地逐漸隆起,形成了高大的阿爾卑斯山脈。整個山區的地殼至今還不穩定,地震頻繁。近百萬年以來,歐洲經歷了幾次大冰期,阿爾卑斯山區形成了很典型的冰川地形,許多山峰岩石嶙峋,角峰尖銳,山區還有很多深邃的冰川槽谷和冰磧湖。

高大雄偉的的雪山、秀美的湖泊、美麗的森林和草原以及城堡,使阿爾卑斯山成為中歐乃至歐洲重要的旅遊勝地。

水文

主詞條:萊茵河

主要河流有萊茵河(流經境內865公里)、易北河、威悉河、奧得河、多瑙河、維斯瓦河。中歐瀕臨的主要海洋是北海和波羅的海。又有中部運河、北海-波羅的海運河、美因-多瑙運河等連結河流、海洋,運河眾多,河網密布,水運發達。較大的湖泊有博登湖、基姆湖、米里茨湖、蘇黎世湖、日內瓦湖、巴拉頓湖等。

氣候

中歐處在溫帶氣候帶,氣候類型分布為中歐西部部分地區為溫帶海洋性氣候,東部為溫帶大陸性濕潤氣候。氣溫適中,氣溫變化不大,最冷的1月份平均在0攝氏度左右,山區約零下10攝氏度,12月至3月為冬季,阿爾卑斯山區冬季一直到5月,夏季平均在20攝氏度,最熱月份為6月至8月。整體上平均氣溫7月14~19℃,1月-5~1℃。年降水量500~1000毫米,山地則更多。

資源

動植物為中歐地區常見的物種,山毛櫸、橡樹及其他落葉林構成森林的三分之一,松柏則因重新造林而增加,雲杉及冷杉為高山地區主要林相,松及落葉松多生長於砂質土壤。另存在多種蕨類、花、真菌、苔蘚類。中歐8國的森林面較大,德國、波蘭、瑞士的森林覆蓋面積接近30%,而奧地利更是達到42%。主要野生動物包括鹿、野豬、盤羊、狐、獾、野兔、河狸。

中歐地區的礦產資源主要集中於德國西部和北部沿海地區。中歐地區的硬煤、褐煤、鹽儲量較豐富,魯爾區是主要產煤區,但這並不能滿足生產需求,德國、波蘭以工業為中心的國家(尤其是德國)每年仍需從國外進口大量的鐵礦石、石油等。

歷史

早期歷史

主詞條:德國歷史、日耳曼人、神聖羅馬帝國

公元前德國、波蘭境內就居住着日耳曼人和斯拉夫人。公元2-3世紀逐漸形成部落。835年德意志從法蘭克王國分裂出來,962年建立神聖羅馬帝國。1025年,波蘭王國成立。神聖羅馬帝國通過長期的對外征服,占領了很多領土。1772-1795年,波蘭三次遭俄羅斯、普魯士、奧地利瓜分,波蘭王國滅亡。

1806年16個在法國保護下南部、中西部邦國,脫離了神聖羅馬帝國,建立了一個新的政治聯合體「萊茵同盟」。1806年8月6日,於1804年自稱奧地利皇帝的弗朗茨一世(即神聖羅馬帝國的弗朗茨二世)被迫宣布放棄神聖羅馬帝國皇帝的稱號,神聖羅馬帝國滅亡。弗朗茨一世的哈布斯堡王朝只能夠統治帝國剩下的領土奧地利。德意志地區內只有奧地利、普魯士、丹麥控制的荷爾斯泰因和瑞典的波美拉尼亞地區未有加入萊茵同盟。

11世紀的中歐

百科x混知:圖解神聖羅馬帝國

近代歷史

主詞條:反法同盟、維也納會議、第一次世界大戰

1805-1811年間,中歐諸國、俄羅斯、英國等多次爆發反法戰爭。18世紀初普魯士崛起,根據1815年維也納會議,組成了德意志邦聯,1848年德國各地爆發革命,普魯士首相俾斯麥領導了艱苦卓絕的軍事和外交鬥爭,普魯士於1864-1871年先後戰勝丹麥、奧地利和法國,1871年統一的德意志帝國建立。德意志完成了以普魯士為主體的統一。1867年,奧地利帝國、匈牙利王國同盟結為奧匈帝國。

德國、奧匈帝國1914年挑起第一次世界大戰,1918年因戰敗而宣告崩潰。1919年2月德意志建立魏瑪共和國,波蘭成立共和國,奧匈帝國分裂成奧地利、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南斯拉夫聯盟等4國。

二戰時期

主詞條:希特勒、第二次世界大戰

1933年希特勒上台實行獨裁統治。 德國於1939年發動第二次世界大戰,侵略周邊國家,匈牙利成為僕從國,這給世界人民帶來嚴重災難。中歐地區除瑞士和奧地利(中立國)外都積極反抗,在同盟國軍民的頑強打擊下,1945年5月8日德國戰敗投降。戰後,根據雅爾塔協定和波茨坦協定,德國分別由美、英、法、蘇四國占領,並由四國組成盟國管制委員會接管德國最高權力。柏林也劃分成4個占領區。1948年6月,美、英、法三國占領區合併。翌年5月23日,合併後的西部占領區成立了德意志聯邦共和國。同年10月7日,東部的蘇占區成立了德意志民主共和國。德國從此正式分裂為兩個主權國家。

現代歷史

主詞條:兩德統一、東歐劇變

1989年民主德國局勢發生了急劇變化。自同年5月起,大批公民出走聯邦德國。10月初,許多城市相繼爆發了規模不等的示威遊行,要求放寬出國旅行和新聞媒介的限制等。10月18日,民主德國總統昂納克宣布辭職。11月9日,「柏林牆」開放。11月28日,聯邦德國總理科爾提出關於兩個德國實現統一的十點計劃。

1989年東歐劇變,包括東德在內的各國共產黨政權紛紛垮台,其中捷克斯洛伐克分裂,斯洛文尼亞從南斯拉夫獨立出來。在蘇,美,英,法四強同意下,1990年東德和西德終於達成兩德統一。 民主德國的憲法、人民議院、政府自動取消,原14個專區為適應聯邦德國建制改為5個州,併入了聯邦德國,分裂40多年的兩個德國重新統一。

參考來源

  1. 中歐, 豆瓣電影, 2020-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