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正国防干部预备学校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中正国防干部预备学校(简称中正预校)为一所位于中华民国台湾高雄市凤山区之军事学校,隶属中华民国国防部。设有高中部与国中部。
目录
校史
中正预校是合并为陆军预备学校(原中华民国陆军军官学校预备班)、海军军官学校预备班、空军幼年学校,校地为原来陆军军官预备学校。
预校成立前
- 陆军军官学校预备学生班
1958年成立,第一期至第八期只招收高二肄业生,一年毕业后直升陆军官校32期-39期。1964年同时招收第七期与第九期学生,第九期(陆官正40期)改招收初中毕业生(三年制高中)。1965年再同时招收第八期与第十期。1974年,校址从陆军官校东营区迁往原第二士校(今中正国防干部预备学校现址),并更名为陆军军官预备学校。
- 海军军官学校预备学生班
1963年年9月成立,初期仅招收高二肄业生,一年毕业后直升海军官校57年班。1965年,第61年班改招收初中毕业生(三年制高中),海军官校也以这一年班为海军官校预备班第一届,1966年同时招收高中肄业。1975年,招收最后一届预备学生班。
- 空军幼年学校
1939年于抗战期间在四川省灌县蒲阳镇成立空军幼年学校,招收国小毕业生,实施高初中六年制教育,毕业后直升空军官校。1945年因国共内战而招收到第六期后即停止招生。1949年2月,迁移至成都太平寺(原空军通讯学校校址),与原设于四川铜梁的“空军入伍生总队”合并为“空军预备学校”。1949年6月随政府迁至台湾屏东县东港镇大鹏湾基地继续实施教育直至1951年5月28日幼六期毕业后,学校结束。1957年,曾空军幼校校长的陈嘉尚晋升为空军总司令后,向时任总统蒋中正呈报核示后获准,指示时任空军预校校长刘为城筹划空军幼年学校复校事宜。1958年9月1日,在屏东东港大鹏湾复校,开始招收初中毕业生,成立空军幼校第七期(空军官校46期)。1961年2月1日,恢复校名为空军幼年学校。1978年,第24期(空军官校63期)毕业后,即并入中正国防干部预备学校。
预校成立
1975年,经时任行政院院长蒋经国主持第22次国防会谈中指示,上述三校合并为“中正国防干部预备学校”,增训政治作战预备生。1976年5月16日,在台湾省高雄县凤山市(今高雄市凤山区)中兴庄营区原陆军预备学校校舍正式设校,以培训三军官校及政治作战学校(今国防大学政治作战学院)预备军官学生。除了招考国中毕业生之外,也招收高二与高三转学生,初期陆军预备学校预19期、20期与中一期学生同时并于同校区共同生活操课,1979年班毕业生全归为中一期,中一期至中三期学生胸前名条,以年级红色直条,来区分各年级,中三期开始为了降低每年升级,全校学生都要去增绣一条红杠的麻烦,直接把胸前名条旁边,直接用红色字体绣年班(如中三期就绣70、中四期绣71、中五期绣72)
1991年为培养空军飞行员而开办初级部,招收国小毕业生(1994年毕业的初级部一期)。实施小班制教学,每班配有一名文职导师和一名义务役预官少尉辅导员(排长),毕业后依规定参加学校升读考(2000年高中联考制前)、高中职基本学力测验,达升学标准就直升高中部,未达成绩标准转读士官学校。
军种于升读高中部前依成绩分发(空军生须达空勤标准),原细分陆军、海军、空军、政战、海军陆战队预备生,后期取消海陆军种。但因各年班毕业时达空勤标准视力学生员额过低,加上近年报考军校学生踊跃、国防经费删减等等因素,2004年国中部停止招生,至2018年再复招国中部。
历任校长
- 孟宪庭少将(陆军官校19期-39年班):1976年6月-1977年8月
- 周世斌少将(陆军官校24期-44年班):1977年8月-1981年7月
- 王明洵少将(陆军官校24期-44年班):1981年7月-1984年8月
- 徐博生少将(陆军官校30期-50年班):1984年8月-1988年2月
- 邓祖琳少将(陆军官校35期-55年班):1988年2月-1990年5月
- 汪国祯少将(陆军官校34期-54年班):1990年5月-1991年12月
- 安家钰少将(陆军官校37期-57年班):1991年12月-1995年9月
- 胡筑生少将(陆军官校40期-60年班):1995年9月-2000年8月
- 洪廷举少将(陆军官校45期-65年班):2000年8月-2006年1月
- 夏玉人少将(陆军官校51期-71年班):2006年1月-2009年9月
- 李国荣少将(陆军官校53期-73年班/中正预校2期-69年班):2009年11月-2012年4月
- 洪志安少将(陆军官校54期-74年班/中正预校3期-70年班):2012年4月-2016年6月
- 张永文少将(陆军官校59期-79年班/中正预校8期-75年班):2016年7月-2018年1月
- 陈嘉生少将(陆军官校55期-75年班/中正预校4期-71年班):2018年1月-2018年10月
- 余剑锋少将(陆军官校59期-79年班/中正预校8期-75年班):2018年10月-2019年9月
- 吴松龄少将(陆军官校61期-81年班/中正预校10期-77年班):2019年9月-现任
学校象征
创校精神
- 三军一家、如兄如弟;三军一体、如手如足(蒋经国总统)
校训
- 亲爱精诚
校徽
- 原中正两字为由右至左,而后期改为由左至右
校树
- 大王椰子:峻拔挺直,代表大中至正之意。
校花
- 木棉花:热情如火,具有友爱关怀之意。
吉祥物
- 龙:代表中正预校学生神采飞扬、追求卓越之意。
学校
学校(或称学院) 是一种为教师及学生提供教学环境的机构,并通过特定的教育方式增进对学生的知识和价值体系。现时,大部分国家设有正式的教育制度,有时更为国民提供义务教育。在正式的教育制度下,学生需在不同类型的学校接受教育。这些学校的分类因文化和制度而异,但可以总括为小学、中学和大学。小学一般为儿童而设,提供基本教育。学生在完成小学教育后,通常会就读中学。最后,提供高等教育的学校可成为“大学”或“专科学校”。
在这些主要学校类型外,在某些国家的学生可能会在小学教育和中学教育的前后在其他学校接受教育。幼儿园和幼稚园为年幼儿童而设,在小学教育前就读。在完成中学教育后,中学生可选择就读大学、职业学校、专科学院或神学院。某些学生可以选择就读另类学校,接受有别于主流教学方法和课程的另类教育。
学校也可分为政府营运和私人营运的学校。私立学校通常在政府教育未能够提供某种教育方法或课程时设立。某些私立学校有宗教背景,在政府未能提供宗教教育时,作出额外教育,如基督教学校、伊斯兰学校、佛教学校等。为成人而设的学校更提供专门教育,如军事学校、商学院,等。另类学校更包括在家学校和线上学校等,使教学可以脱离传统校舍。
历史
位于英国东南部的坎特伯雷,建立于公元597年的,可能是现存最古老的学校之一.[1];而中国最早的学校,据估计是在周朝。清朝后逐渐出现太学之类官方办的学校。
学校教育的目的
在中国历史上的周朝,学校辟雍是统治阶级培养下一代品格、礼乐、读写和军事技巧的场所。
但如果学校实行填鸭式教育制度,只会令学生无法吸收知识,违背学校令学生学习不同知识的理念。
常见的分级
欧洲的一些地区,高级中学(英语:Gymnasium)是中学的一种,入学的学生一般成绩较突出。在德国,十三年级之后(一些地区是十二年级),将完成高级中学学习并参加德国大学入学考试(Abitur)(在奥地利和瑞士称为Matura考试)。
在英国,学校要是指高等教育阶段前的教育机构,大致上可以被分为小学(有时进一步区分为幼稚园和小学)和中学。而这些学校是由女王教育检查员(Her Majesty's Inspectorate of Education)这个机构来管理的。
在北美,学校是指所有级别的教育机构,包含以下所有机构:幼稚园、小学、中学(即初级中学,英文称middle school、intermediate school或junior high school,根据招生的学生年龄及地区而定)、高中、学院、大学及研究生院。在美国,从幼稚园到高中的所有学校都是由各州的教育局来监督的。许多早期的美国公立学校都是单间学校,一位老师在一间教室里面教7个年级的学生。20世纪20年代起,单间学校被整理为多教室的学校,越来越多学校提供了校车运送学生。
常见的分类
在英国及北美,学校可以是部分或完全自主运作管理的机构,不一定是公立义务教育学校系统的一部份。学校可以专精于某一个领域,例如:经济学院(如伦敦经济学院)、舞蹈学校或记者学校。也可能基于某类学生而设立,如特殊学校、聋哑人士学校等。
批评与替代
在整个20世纪,传统的学校受到广泛的批评。法国社会学家皮耶•布迪厄在他的著述《差别:对品味评价的社会批判》中说明了学校的阶级结构再制机制。
学校(尤其是威权体制教育的学校)被指责对孩子的学习有更多的抑制作用而不是激励作用,这主要是因为它使孩子产生恐惧。一些人更喜欢学生有充份自由的民主学校或其他另类教育,其他人喜欢在家自学,或参与非学校教育机构,而不去上学。
动物学校
动物学校是训练动物的机构,有些学校训练一般的生活常规,有些则教导专业的导盲技术。
现代学校
在现代,学校仍然是传授知识及技能的重要场所,但因为社会价值观的改变,使部分的学生为了文凭而打混摸鱼。加上部分教师认为只需把他所了解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就足够,而忽略教导伦理道德,及正确的价值观给学生。
校园设施
参考文献
- ↑ History of the School [校史]. The King's School, Canterbury. [2019-07-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7-27) (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