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中美貘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中美貘

中文学名: 中美貘
拉丁学名:Tapirus bairdii
别 称: 拜氏貘
界: 动物界
门:脊索动物
纲:哺乳纲
目:奇蹄目
科:貘科
属:貘属
种: 中美貘
亚 种: 1亚种
分布区域: 中美洲
命名人/年代: Gill/1865

中美貘(拉丁学名:Tapirus bairdii),又名拜氏貘,自墨西哥南部至哥伦比亚和厄瓜多尔的安第斯山以西都有分布,在南美西北部它与南美貘一同出没。 貘多地区,甚至有它们踏出从栖息地到水源的路。栖息在茂密的热带雨林中,通常单独或成对活动。白天在林中休息,夜间到附近丛林中觅食。吃水生植物、树叶、细树枝、嫩芽与低矮植物上的果子。有时也损坏庄稼,在墨西哥和中美尤甚。喜欢在泥中跋涉、中嬉戏。[1]

形态特征

中美貘是三种美洲貘中体型最大的,也是墨西哥到南美地区所见的最大陆生哺乳动物。与其他的貘一样,它们的鼻子较长,可以灵活伸缩。前肢为四趾,后肢为三趾。视觉差,嗅、听觉灵敏,性机警、胆怯。

体长约180~250厘米,肩高73~120厘米,尾长5~13厘米,体重150~300公斤之间,平均体重超过230千克。

全身深棕色或红棕色,头和颊部的颜色较浅,唇边、耳尖、喉和胸部有白色斑块,这是中美貘独有的特征。背部有一条又长又窄的鬃毛,但并不明显。腿短且细长,可以让它们适应快速运动穿过矮树丛。鼻子和上唇较短,肉质喙,用于寻找食物和检测触觉刺激。它们的眼睛都很小,耳朵很大,直立,为椭圆形,不能动。

栖息环境

中美貘栖息在海拔3600米的地区。临近沼泽,红树林,潮湿的热带雨林,河岸林地,季风落叶森林、山区云森林,高山稀疏草地(没有树木的高山高原)。食物和水是它们选择栖息地的重要标准。

生活习性

食性
中美貘以水生植物的枝、树叶以及岸上其他野果、牧草为食。
活动
中美貘主要营单独生活,在繁殖季节也会聚集在一起,属夜行性动物,但也可在白天活动。由于其庞大的体型,散热比较困难,因此夜间活动可以避开一天的高温。中美貘善于游泳和攀登,能快速地越过崎岖的道路。行走时的轨迹呈锯齿状。一般居住在水的附近,尤其喜欢游泳和涉水。
交流感知
中美貘在很大程度上是独居动物,很少有声音通讯。根据在巴拿马罗拉多岛观察的结果,最常见的声音是一个连续不断的吹口哨的声音,通常是发出这个声音后,附近的中美貘也发出同样的声音。年幼的貘经常发出高音尖叫,此时雌性就会发现幼崽掉队,会等到重新聚齐再出发。

中美貘最重要的感官是嗅觉和听觉,这两者都是用于寻找食物和检测的威胁,还可以通过气味找到附近的貘。由于眼睛小,因此眼睛似乎并不是一个重要的认知方式。

物种分布

伯利兹哥伦比亚哥斯达黎加危地马拉洪都拉斯墨西哥尼加拉瓜巴拿马
区域性灭绝:萨尔瓦多

生长繁殖

中美貘为一夫一妻制,共同守卫领土。可以在一年的任何时间繁殖,但育种经常是在雨季来临之前。妊娠期是390到400天,孕期13~13.5个月,每胎一只,繁殖成活率只有0.7。
幼崽刚出生时平均体重为9.4千克,毛发为红褐色,带有白色的斑点和条纹,这些印记在成长过程中逐渐褪去。一年后断奶,1~2年后独立,3~5岁性成熟。寿命20~25年。

物种现状

由于人类的狩猎及居住地的扩张,导致中美貘的栖息地逐渐减少且被分割开来,物种交流变得困难,中美貘的数量在逐年减少。

保护级别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2008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 3.1——濒危(EN)
TAG标签: 貘 中美貘 拜氏貘

稀有的中美貘, 你见过吗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