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谢赫特曼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丹·谢赫特曼 Dan Shechtman | |
---|---|
出生 |
英属巴勒斯坦托管地特拉维夫 | 1941年1月24日
国籍 | 以色列 |
母校 | 以色列理工学院 |
机构 |
赖特·帕特森空军基地航空航天研究实验室 以色列理工学院 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 |
知名于 | 发现准晶体 |
研究领域 | 材料科学 |
奖项 |
以色列奖(物理)(1998年) 沃尔夫奖(物理)(1999年) 诺贝尔化学奖(2011) |
丹·谢赫特曼 (Dan Shechtman , 1941年1月24日 - ) 生于特拉维夫-雅法 (巴勒斯坦托管地),国籍为以色列,是一位以色列材料科学家。
1966年,从以色列理工学院的Technion获得了理学学士学位。
1968年,获得硕士学位。
1972年,获得了机械工程和材料工程博士学位。博士学位。
在他的母校开始了他的职业生涯。[1]
谢赫特曼坚持认为自己发现了具有五重对称性和非周期性结构的晶体而受到谴责。谢赫特曼被要求离开国家标准局的研究小组,直到1984年他才能够发表他的发现。那年下半年,美国物理学家保罗·斯坦哈特Paul Steinhardt)和以色列物理学家杜夫·莱文(Dov Levine)创造了准晶体一词来描述谢赫曼的发现。即使到那时,很少有科学家被说服。美国化学家莱纳斯·鲍林(Linus Pauling)特别激动,他说:“没有准晶体,只有准科学家。”许多在其工作中使用X射线的晶体学家不愿接受谢赫曼的发现,这些发现是由电子显微镜产生的。
1987年,法国和日本的科学家制造出了足以用X射线检查的准晶体,谢赫特曼获得了辩护。
事业
1992年,他休假了两年,并就读于美国马里兰州的美国国家标准技术研究院(NIST),在那里他研究了CVD金刚石的缺陷结构对其生长和性能的影响。
在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学习期间,他首次发现了二十面体相,从而打开了准周期性晶体的新领域。
1992年至1994年,间在美国国家标准技术研究院(NIST)进修了两年。再次休假后,他移居美国,在正是在NIST期间,他研究了缺陷结构的影响。 CVD金刚石对其生长和性能的影响。
谢赫特曼进行了一项实验,将铝和锰融化成团,然后迅速冷却。考虑到一般的信念,人们可以期望的最大数目是原子在一个随机的杂乱中聚集在一起。然而,发现是另外的,因为原子以明确的模式堆积。而且,模式是随机的,从未重复过。
有趣的是,当他第一次以清晰的图案发现材料时,没有人真正相信他。事实上,莱纳斯·鲍林(Linus Pauling)曾两次获得诺贝尔化学奖得主和美国化学学会的偶像,但认为这是不可能的。直到他的论文发表后,科学家才开始确认并接受关于准晶体存在的经验发现。
他的发现也改变了晶体的定义。国际晶体学联合会(International Union of Crystallography)将以前将晶体描述为“规则有序的,重复的三维图案”的定义更改为“具有离散衍射图的固体”。 直到他发现了准晶体后,才发现了类似的准晶体。此外,它们也是自然发现的。准晶体具有低的导热性和导电性,但是具有高的结构稳定性。
有趣的是,准晶材料可用于许多应用,包括形成用于精细仪器的耐用钢,以及用于电线和烹饪设备的不粘绝缘。
2004年,他加入爱荷华州立大学,担任材料科学教授。
2011年获诺贝尔化学奖,以表彰他“对准晶体的发现”[2]。
研究成果遭到恶评[3][4][5]
- 谢赫特曼研究小组的组长告诉他,“回去读教科书”,然后“让他停止为团队‘带来耻辱’。”谢赫特曼感到很沮丧。
- 后来,其他科学家开始确认并接受准晶体存在的实证研究结果。
家庭
配偶/前妻
儿女
埃拉·谢赫特曼·库里(Ella Shechtman-Cory)。
露丝·杜古德·内沃(Ruth Dougoud-Nevo)。
塔玛·芬克尔斯坦(Tamar Finkelstein)。
约夫·谢赫特曼(Yoav Shechtm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