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丹洲书院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丹洲书院创办于清道光三年(1823年)秋,至今已有近200年历史,2009年5月列为广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书院位于县治丹洲东门内文昌宫。经费由该县上瓮、斗江、琶团、独峒、古宜、丹阳、沙宜等地区人士捐资建成,黎平学府石亮玉捐银折钱6200文,丹洲盐务官欧阳氏遗产租谷400余担和融安县长安镇4间店铺租金,作为办学经费和山长、教读、学长及院夫俸给。书院校舍及活动场所占地面积约7.5亩,教室3间,另有厨房、仓库等。光绪三十四年(1908)书院及考棚改建为两等小学堂。1927年改办三江县立第一小学校,20世纪30年代改为丹洲乡中心学校、丹洲小学,今停办。这座历史悠久的书院,书院分为文峰校门、宿舍、讲堂、教室、图书馆、体育场和桃园,院子里种满了桂花、紫薇等名贵花木。

中文名 丹洲书院

外文名 Dan Zhou College

地理位置 丹洲岛

始建时间 清道光三年(1823)秋

占地面积 约7.5亩

文保级别 广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著名景点 文峰校门、讲堂、图书馆和桃园

相关人物 刘锡镐费孝通

所属类别 城镇村寨

简介

书院校舍及活动场所占地面积约7.5亩,教室3间,另有厨房、仓库等。光绪三十四年(1908)书院及考棚改建为两等小学堂[1] 。1927年改办三江县立第一小学校,20世纪30年代改为丹洲乡中心学校。今为三江县丹洲小学。这座历史悠久的书院,书院分为文峰校门、宿舍、讲堂、教室、图书馆、体育场和桃园,院子里种满了桂花、紫薇等名贵花木。

历史事件

丹洲书院的角落有两块石碑。石碑上铭刻的文字记录了清朝光绪年间,丹洲书院文人骚客云集的盛况。东面的斗江、古宜、甚至是贵州的黎平的学生也来到这里读书。清朝至民国,生员最多时有800余人[2] 。丹洲书院为古城诗书育人培养出了同盟会会员刘锡镐等近代著名的革命志士。培养刘锡镐出生在丹洲一户贫困家庭。幼时就读于丹洲书院,刻苦用功,17岁考中秀才仕途光明。刘锡镐却对清政府政治腐败非常不满,对国家民族危难深感痛心,怀揣一腔热血,他放弃了高官厚禄的机会,毅然奔赴香港,参加了同盟会。1911年,武昌起义打响了辛亥革命的第一枪。11月10日,在自己的家乡丹洲,刘锡镐遣散自己家人,以杀身成仁的无畏精神,宣布起义。革命胜利之后,刘锡镐被任命为省革命军参谋长。院内的桂花树就是苏朝阳知事所种植,著名学者费孝通的临时住所也设于此,讲堂墙壁上还书写着文革时期的毛主席语录,在经历了几朝几代后,书院都保留着时代的印记,仍在向我们诉说着时代的演变过程。1945年4月12日清晨,日本侵略军侵入丹洲,烧毁了房屋28户40间,学校、乡公所等公房3座10间,其中书院南北二楼学生宿舍2座。此烧痕是北楼被焚烧时烧及此柱所留下的痕迹,由于及时得到扑救,校室得以幸免。这是日本侵华战争中在丹洲岛留下的铁的罪证,日本的侵华罪行也将永远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现此柱保留完好。讲堂是书院的教学重地和举行重大活动的场所。历史上先生即是在此给学生们上课的,一阵阵清风拂过,仿佛飘来一阵阵远去的读书声。墙上还写有毛主席语录:“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又再次说明了书院曾经作为当地的一个主要文化中心。中庭天井的厢房,曾经是著名的社会学家费孝通的临时住所。解放前,费老到三江做民族调查时曾在此居住过一段时间,在当时丹洲名噪一时。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