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要讀.南京大屠殺(甘茂華)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為什麼要讀.南京大屠殺》是中國當代作家甘茂華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為什麼要讀.南京大屠殺
年輕的歷史學家張純如的《南京大屠殺》中文版在2015年8月由中信出版社出版。我讀完全書,感到震驚,內心難以平靜。我覺得每個中國人都應該讀一讀這本書,以史為鑑,以警世人,勿忘國恥,熱愛和平。耶魯大學歷史教授白彬菊說:「張純如對南京大屠殺的研究擴展了'二戰』暴行的內容,該書反映了她對該問題研究的深入。該書非常精彩,值得一讀。」該書讀來令人心碎,很多章節令人不忍卒讀,但我們應該閱讀,因為這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曾經被人們遺忘的大浩劫,只有正視過去,才能把握今天,駕馭未來。正如本書腰封所說:這是一部令國人流淚的書,所有的中國人都要看的書。
該書真實記錄:1937年11月,日軍在攻陷上海之後,緊接着對中華民國首都南京發起了大規模進攻。1937年12月13日,南京淪陷後,日軍在這裡大肆進行了一場世所罕見的殘暴屠殺。成千上萬的中國年輕人被聚集並驅趕到城外,或遭機關槍掃射倒地,或被當作練習刺刀的活靶,或被渾身澆滿汽油活活燒死。幾個月來,南京城內屍橫遍地,屍臭瀰漫。數萬名中國婦女遭到強暴。許多日本士兵在強暴中國婦女之後甚至還挖出她們的內臟,割掉她們的乳房,將她們活活釘在牆上。日軍把人活埋至腰部,然後幸災樂禍地放狗將他們撕碎,此種殘暴景象實在觸目驚心。日軍甚至用刺刀挑起嬰兒又扔進開水鍋里。南京大屠殺血腥殘暴,慘絕人寰。我們不能忘記這一切,不能忘記血染長江的一幕。
書中寫到:在南京大屠殺期間,現場為數不多的西方人冒着生命危隊拯救中國平民,建立國際安全區,並將他們眼前發生的種種暴行告知外部世界,發出警示。至少在中國歷史的某一時刻,這些外國人曾經是英雄。這也是本書的一個亮點。任何時候,哪怕至暗時刻,也需要英雄主義存在。張純如是一位值得敬重的學者,她不僅在美國、中國、德國等地搜集閱讀了大量歷史資料,而且還採訪了倖存者,發現了《拉貝日記》及其報告,以鐵證如山的事實和極其悲憤的筆觸揭露了世人所了解的南京大屠殺,日本占領下的南京,對日本戰犯的審判,倖存者的命運等鮮為人知的情節。遺憾和令人惋惜的是,2004年11月9日,張純如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自己的轎車內開槍自殺。今天我們讀這本書,紀念她並向她致敬,我們記住了張純如這個名字。
正如張純如在其著作《南京大屠殺》中所言,中國在歷史上飽經苦難。但我們終於站起來了,崛起在世界民族之林。2014年2月27日,中國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七次會議通過決定,將每年的12月13日設定為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它提醒我們,南京大屠殺不應該被遺忘,忘記過去就意味着背叛。這本書喚起我們對這段最黑暗歷史的關注,為人類通向未來和平的道路灑滿陽光。[1]
作者簡介
甘茂華,中國作協會員,宜昌市作協原常務副主席,宜昌市散文學會名譽會長。果園文學讀書社顧問、形象大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