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為你們而作(鹿曉蘭)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為你們而作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為你們而作》中國當代作家鹿曉蘭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為你們而作

夜晚的城市入睡了,星星眨着亮晶晶的眼睛,窗台上的水仙花散發着清香。

我一覺醒來,渾身汗涔涔的,朦朧記得做了夢,夢見自己身穿橄欖綠,口戴口罩,守衛在鄉間的路口。曾經嚮往的橄欖綠,竟然在夢中實現了,不由得甜美地笑了。看看手機,凌晨兩點半,眼睛卻分外有神,毫無困意。「寫一篇文章吧,用文字溫暖大家的心靈,也算為疫情防控盡一份力!」散文學會、作家協會要求文藝愛好者,從不同角度反映眾志成城抗擊新型冠狀疫情,以文藝作品鼓舞士氣,這是一種責任。幾天來詩歌、散文鋪天蓋地。最初,許多文友交流感慨:蝸居在家,腦子生鏽一樣,想寫就是無從下手,沒有身臨其境,真的不好寫。

直到前天,凌晨五點,心情激動澎湃,熱血沸騰,幾天來積蓄的情感像一種火焰在燃燒。於是靜悄悄地起床,好好爆發小宇宙。我寫白衣天使毅然的逆行,寫鍾南山院士的呼籲,寫社區工作者、鄉村幹部、人民警察等不同崗位上的工作者,不顧自己安危,維護人民安全去積極奉獻精神,寫菜農奉獻的愛心……心中如泉水噴發,題目為《隔不斷的愛》。散文學會精心編輯後,我分享到文學朋友群里。一個警察朋友發了一個大大的「贊」字說:你記錄這個時期的感人時刻,動人瞬間,全國人民同舟共濟,戰勝疫情,奉獻的愛心。大難當頭才看出我們國人的凝聚力和戰鬥力,謝謝你,是你的文章記錄了愛的奉獻,感動着我們!鼓舞鬥志再奮戰!期待你筆下美麗的身影和感人故事。」這心靈的共鳴令我激動萬分,一種成就感湧上心頭,我也可以為戰勝疫情獻上微不足道的力量,這也是我寫作的初衷,只要有人喜歡,我會繼續寫,為這個警察朋友寫。

哥哥也是奮戰在一線的警察,有好幾天沒有聯繫他了,通過侄女分享的年夜飯餐桌照片,那把空着的椅子牽動了我的心,父親臉上寫滿了擔憂,仿佛聽到他的輕微嘆息。父母期盼着節日團聚,兒子有一段時間沒有看望他了,除夕之夜還不回來嗎?初一凌晨七點,我給哥哥發了一個祝福短信,悄無聲息。心裡有種忐忑不安,打電話過去,清脆的鈴聲無人接聽。午餐做了一桌子飯菜,吃的沒滋沒味,時間一分一秒地行走,我盯着手機等待信息。十三點六分,終於收到哥哥的新年祝福,他抱歉說上午在開會。

記得昨天,我看到一個訊息:海關路上的一個宿舍的患者,從武漢回來第十二天了,江南春賓館狀元樓作為密切接觸者隔離區。我把訊息發到家人微信群,半個小時後,哥哥回復了「我下午去海關路了,沒什麼,瞎傳!第二人民醫院借用江南春賓館的狀元樓,部分作為醫護人員休息的房間,部分用做需要醫學隔離觀察人員的房間,由公安協助封閉管理。」他還說上午就社會督導了四個街道,隨機抽查四個社區、村居。一股自責感湧上心頭,警察看到疫情信息,一定是心急火燎地第一時間趕到現場,這不是給他們添亂嗎?他們緊繃神經,好像是匍匐在地上的戰士,聽到風吹草動,就要提高警惕,備槍而戰。

猶記得,上高中時的一個暑假,哥哥帶着我走進城市,讓我開拓眼界,增長見識。在坐車返回家的路上,一條街道車水馬龍,堵得水泄不通,哥哥匆忙地起身下車,他揮手指揮着交通,陽光毫不留情地發着熾熱,汗水浸透他的橄欖綠色衣服。車一點一點地移動,也沒看到哥哥的影子,我焦急地望着車窗外,搜尋哥哥的身影。車大約弛緩了幾百米,哥哥才氣喘吁吁地返回車上,我幾分不解,眼神中閃着疼惜與幽怨,他擦着臉上的大顆汗珠說:「這身衣服不能白穿啊!」二十多年過去,我還記憶猶新,那時他還是未畢業的警校學生。

我翻了朋友圈,一個新聞戰線工作的朋友剛剛更新,「奔波一天,晚上繼續堅守在辦公室」 ,配着白天現場採訪的圖片,頓時淚水盈滿眼眶。多少人自從年初一就奮戰一線,連續工作十幾個小時。一次通過電話問候一個派出所工作的同學,他平靜地說:「自從24號以來沒有回家了,就當派出所是家吧!」一個自願到社區服務的同學,他馬不停蹄地跑街道、進社區,開展針對性的疫情防控知識、政策的宣傳,貫徹到全區城鄉的各個角落、不留死角。他說農村(社區)是相對薄弱的一個環節,面對快速擴散的肺炎疫情,組織各社區(村)兩委成員、黨員幹部加強對轄區內人員進行檢測檢查,逐個進行信息登記核實和體溫測量,做群眾的貼心骨和主心骨。

我們可以居在溫暖的家,吃可口的飯菜,可以喝茶、聽音樂、聞花香,無聊的人數着水仙花、米蘭開了幾朵,看窗外搖曳的樹枝,期盼着發芽變綠。我可以讀自己喜歡的書,我想寫所思所感,想寫那護目鏡後的美麗眼睛,想寫22歲感染科護士因終日用消毒液、滑石粉、洗手液腐蝕的那雙血痕累累的手,寫那一對情侶隔着汽車玻璃相互擊掌,「一定平安回來!」的誓言,想記下第三批支援武漢醫療隊的名字,寫患者康復後恭手致謝的笑臉,想寫的太多了……凌晨三點,用手機碼着文字,我還會再寫,即便感動少有的幾個人,為奮戰一線的他們而寫,寫他們凱旋而歸的歡呼。我期盼着。

寂靜的夜色里,無人的街頭,寂寥的燈光閃爍,我聞到了春天的氣息,看到了黎明的曙光。[1]

作者簡介

鹿曉蘭,山東人,濟寧市作家協會會員,濟寧市散文學會會員,任城區作協副秘書長。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