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山大佛前的祈(杨宇)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乐山大佛前的祈》是中国当代作家杨宇写的散文。
作品欣赏
乐山大佛前的祈
到乐山旅游的人,大多数是去礼佛祈愿的。
那年我到成都后,就是因为要到乐山朝佛,才在当地报名参加“乐山、峨眉山二日游”的。
在此之前,早就知道乐山大佛闻名遐迩,心里还以为乐山只是一座山,佛以山出名、山以佛增色。上了车后听导游介绍,才知道自已孤陋寡闻了。
其实,乐山历史上属古蜀国,称嘉州,有“海棠香国”的美誉,位于四川盆地西南部,坐落在岷江、青衣江、大渡河三江交汇处,北与眉山接壤,东与自贡、宜宾毗邻,南与凉山相接,西与雅安连界,是四川省下辖的一个地级市,也是成都平原南部的中心城市,2012年被评为中国城市旅游投资竞争力50强,是与荷兰鹿特丹同时被誉为“森林在城市中,城市在山水中”的一座美艳之城。
我原来也不知道,峨眉山属乐山市管辖。又听导游说,那年为了申请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有关方面把乐山大佛与峨眉山并为一个景区申遗成功。
我听了后问导游说:“这算不算是拉郎配啊?”
导游是个年轻小女孩,笑而不答。
还有,之前我更不知道,乐山除了“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的乐山大佛外,还有许多著名景点。到了乐山市后,导游先引导我们去大佛景区附近的好几个景点,其中有汉代学者郭舍人注《尔雅》的“尔雅 ”台,有主持开凿乐山大佛的唐代高僧海通住过的“海师洞”,有东汉至南北朝依山掘穴而葬的麻浩岩墓,有本为魏忠贤祀祠后改为纪念苏轼的“东坡楼”,有“天下山水之观在蜀……寺南清音亭其最佳”的“清音阁”,还有乌尤寺、沫若堂、壁津楼、凌云山碑林、麻浩渔村、东方佛都……我们随着导游小姐在凌云山里转爬上走下,攀花拽翠,曲径寻幽,不亦乐乎。
凌云寺始建于唐代,位于乐山大佛头部的右后方,因此也称大佛寺。寺门正中匾上集苏东坡书“凌云禅院”四字。两旁联文挺有意思:“大江东去,佛法西来”,既有佛法庄严之感,又表明凌云寺所踞的地理位置,还巧妙将“大佛”两字嵌于其中------寺内有天王殿、大雄殿和藏经楼等组成的三重四合院建筑,其中的藏经楼原为寺内收藏佛教经卷的地方,楼下新辟“海师堂”,塑有大佛发起建造者海通法师、以及继任建造者章仇兼琼、韦皋的全身像,以此寄托后人对他们的敬仰之情。
因耸立在凌云寺后的灵宝峰巅,故灵宝塔又名凌云塔。这座塔同样始建于唐代,塔形呈密檐式四方锥体,砖砌而成。是当年大佛凿成后不久,根据山川形势修建的航船标志,目的是使船工提高注意力,以便安全渡过山下的急流险滩。
东坡楼也叫东坡读书楼。位于栖鸾峰巅,门额横匾“东坡楼”三字集黄庭坚手书而成,是一座由楼、廊、亭组成的庭院建筑。楼堂正中有苏东坡的斜倚坐像,正对临崖处有一亭即清音亭。我们在在清音亭凭栏远眺,只见古建筑的亭台楼阁参差相接,摩崖造像、雕塑、壁画、彩绘融为一体,江天悠远,山清水秀。给人一种佛国天堂云烟飘渺的感觉。我在庭院中转来转去时意外地在一处芳园,看到了一株盛开的梅花,让从来没有看见过梅花而又喜欢画梅的我,欣喜异常。可惜不能久待,正在用照相机一阵猛拍的时候,导游小姐过来催我走了。
以上几个景点都在凌云山上,转来转去时抬眼就看到乐山大佛。因此,我眼前总是浮现乐山大佛山一般高大的坐像,总感到乐山大佛就端坐我心中。
我对佛教了解不多,但我尊重佛教,敬仰菩萨。我认为,敬佛是人间的一种信仰,在科学尚不发达、自然奥秘不被破解、人的力量不能胜天之时,佛是芸芸众生困厄之时的救星,是情感世界的一方净土,是滚滚红尘中的一线希望……因而我想,乐山大佛便是这样由几代人在一座山上雕凿出来的一尊大佛吧?
中午过后不久,我们来到了乐山大佛身边,得以仔细地端端详早已端坐心中的这尊大佛:似是破山而出的乐山大佛,体态匀称,头与山齐,足踏大江,双手抚膝,临危端坐,肃穆神情中庄严,也有着慈祥。
当年是谁人发起,又为什么要在这座山上,雕凿出这么一尊空前绝后、旷世未有的大佛呢?
导游小姐给我们解说缘由。她说,乐山扼川西南地区水陆交通要道,岷江、青衣江、大渡河在这里汇合,水运尤为繁忙。凌云山位于三江汇合的拐弯处,山下水流端急,漩涡暗伏,频频发生航运事故。公元713年,凌云寺僧释海通为减缓水势普渡众生,发起募集人力物力在凌云山岩壁上雕凿弥勒佛坐像,历时90年,先后经章仇兼琼、韦臬两位嘉州主事接手才峻工。峻工后的乐山大佛几乎与凌云山齐高,故有“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之说。仔细说来,大佛通高71米,头高14.7米,头宽10米,发髻1051个,耳长6.7米,鼻和眉长5.6米,嘴巴和眼长3.3米,颈高3米,肩宽24米,手指长8.3米,从膝盖到脚背28米,脚背宽9米,脚面可围坐百人以上,是中国最大的一尊摩崖石刻造像。在大佛左右两侧沿江崖壁上,还有两尊身高超过16米的护法天王石刻,与大佛一起形成了一佛二天王的格局。与天王共存的还有数百上千尊石刻塑像,宛然汇集成庞大的佛教石刻艺术群。
听导游小姐说乐山大佛是弥勒佛坐像,但我觉得和我在其他地方看到的弥勒佛袒胸露肚喜笑颜开的坐像有所不同,乐山大佛如此这般严肃端庄、就像是一位大慈大悲的救世主。
在附近的史料陈列馆里,我看到一张1962年拍摄的乐山大佛脸部照片,6米多长的双眼是紧闭的。导游小姐说,这是因为那一年自然灾害死了许多人,大佛不忍看众生遭难,便紧闭双眼来个眼不见心不烦。导游小姐还说,“文革”中大佛差一点毁于“造反派”之手。当时有些人想把大佛改成毛泽东坐像,在大佛头顶凿了洞装了炸药,准备来个“换头术”,但引爆时候不知怎的响不了,“手术”便不了了之。我不知道这两件事是真是假,但据资料考证,有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就是自从乐山大佛雕凿成功,坐镇凌云山腑瞰三江之后,真的减缓了三江水势,航运安全了。我分析这里面有三种可能:一是雕凿大佛时山上多余的石头填到了江水里,平了漩涡暗流缓了水势;二是大佛与山齐高像一座航标,船工远远看到大佛便早早做好过往准备,小心操作渡过了漩涡;三是佛在眼前、佛在左右、佛在心中,船工自然心定神怡,勇往直前!
导游小姐给我们说了一个与此相关的故事。传说唐朝初年,凌云山上有一座凌云寺,凌云寺有一个叫海通的老和尚。他看到山下水深流急,经常船毁人亡,心想水中定有猖獗的水怪。要是在这山上刻造佛像,借菩萨的法力,定能降服水怪,使来往船只不再受害。
老和尚的想法得到了石诚和石虚两个有名石匠的赞同,石虚决定在山岩上刻出各式各样造型的千尊佛像,石诚决定刻一尊像山岩一样高大的大佛,共同把水怪镇住。
为筹款,老和尚化缘去了。化缘回来后,老和尚请了许多凿石造像的能工巧匠,让他们和石诚、石虚一起雕琢佛像,附近老百姓听说老和尚请人雕琢大佛镇压三江水怪,也纷纷赶来帮忙。
住在岩下深潭里的水怪,每天被山岩上掉下的石块打得胆战心惊,眼看巢穴快要被填平了,便涌起千丈巨浪,想把人们从山岩上卷到水里淹死。人们看怪物涌起水来了,纷纷拣起石块像冰雹一样向水怪砸去。不一会,就把水怪埋葬在乱石堆里了。
接着,有个爱财如命官吏听说老和尚从外地化回了许多银两,带几个官兵来到凌云寺,罚他银两一万两,并限他三天交齐。老和尚说,我修建大佛是为了镇压三江水怪,解除百姓苦难,银子是我化来修建大佛的不能交给你。那官吏恐吓说,你“要是不交钱,就剜去你眼睛!老和尚面不改色说,我宁愿把眼睛剜给你,也不将修建大佛的银两交给你!说完就自己剜去双眼,端在盘子里向那官吏走去。那官吏见老和尚真的剜去双眼,吓得不停地后退,忘了身后是悬崖,一下子摔死了。这时候,那一对眼睛又飞回老和尚的眼眶里。那些贪官污吏见了,再也不敢来敲诈老和尚了。
我们听了这一传说,就像景仰大佛一样,敬仰这位老和尚。
我们是从乐山大佛左边,沿着石壁上的“九曲栈道”小心地攀附而下的。这条栈道最宽处1.45米,最窄处0.6米,共217级石阶,沿崖迁回而下可到乐山大佛脚底,途中可见崖壁上留有不少石刻佛龛,遗憾的是它们风化非常严重,要不是这样,肯定与大佛一道祥光普照,争相辉映。
我下到山下,站在乐山大佛左脚的大拇指上,抬头仰望大佛,如同在一座大山脚下仰望山顶,只见云缭雾绕,高不可及。
我双手合十拜过大佛之后,回转身腑看缓缓而过的三江水势,不仅眼界倏然开阔,心灵在和风的吹拂中也受到洗礼和净化。我再次双掌合十,心中喃喃祈愿:感谢天府之行让我有缘拜谒乐山大佛,愿佛光高照,世间祥和,国强民富,家人安康,亲朋好友笑口常开,人人心想事成……[1]
作者简介
杨宇,广东省徐闻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