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樂陵市位於山東省西北部,北鄰河北省。全市總面積1172平方千米,總人口70萬人(2012年末)。轄4個街道、9個鎮、3個鄉:市中街道、胡家街道、雲紅街道、郭家街道、楊安鎮、朱集鎮、黃夾鎮、丁塢鎮、花園鎮、鄭店鎮、化樓鎮、孔鎮鎮、鐵營鎮、西段鄉、大孫鄉、寨頭堡鄉。市政府駐市中街道。

地處黃河下游,南有德(州)惠(民)新河,中間有馬頰河,北有漳衛新河三大水系。年平均氣溫12.4℃[1],年均降水量400~500毫米。國家金絲小棗生產基地和山東省重要的產棉區。永(安)館(陶)、濟(南)鹽(山)、滄(州)惠(民)幹線公路過境。公路通車裡程1466.7千米(2007年)。主要旅遊景點有文廟大成殿、五里冢遺址、碧霞元君故居、惠王城遺址、冢上遺址、咸平城、金堤、漢般縣故城、百萬畝棗園等。

目錄

歷史沿革

秦為齊厭次地,西漢屬青州刺史部平原郡。東漢置樂陵郡。據《山東通志》記載,「大阜曰陵,樂則取曰民用是」,故曰樂陵。一說,據《元和郡縣誌》:「本燕將樂毅功齊所築,漢以為縣。」三國時改樂陵國。晉屬樂陵郡,唐屬滄州郡,宋屬河北東路滄州景城郡。明屬山東布政司濟南武定州。民國屬濟南道,1948年屬滄南專區。1950年設立樂陵縣,1958年屬商河縣,1960年復置樂陵縣。1988年9月1日,撤銷樂陵縣,以其行政區域設立樂陵市。

1990年1月1日,商河縣的奎台鄉劃歸樂陵市管轄。1993年12月10日,撤銷王寨子鄉,將其行政區域併入楊安鎮;撤銷大徐鄉,將其行政區域併入朱集鄉。1996年,樂陵市面積1172.2平方千米,人口59.7萬人。轄4個鎮、21個鄉。市政府駐城關鎮。

1996年12月25日,撤銷朱集鄉,設立朱集鎮(魯政函民字[1996]58號批覆)。至此,樂陵市轄5個鎮、20個鄉:城關鎮、黃夾鎮、孔鎮、楊安鎮、朱集鎮、郭家鄉、三間堂鄉、西段鄉、胡家鄉、楊家鄉、大孫鄉、茨頭堡鄉、楊盤鄉、丁塢鄉、張橋鄉、化樓鄉、張屯鄉、鄭店鄉、王集鄉、花園鄉、劉武官鄉、鐵營鄉、寨頭堡鄉、雙廟趙鄉、奎台鄉。

2000年6月15日,樂陵市撤銷城關鎮,以原城關鎮的行政區域設立市中街道,辦事處機關駐原城關鎮政府駐地;撤銷胡家鄉,以原胡家鄉的行政區域設立胡家街道,辦事處機關駐原胡家鄉政府駐地;撤銷雙廟趙鄉,以原雙廟趙鄉的行政區域設立雲紅街道,辦事處機關駐原雙廟趙鄉政府駐地;撤銷郭家鄉,以原郭家鄉的行政區域設立郭家街道,辦事處機關駐原郭家鄉政府駐地;撤銷三間堂鄉,將其行政區域併入朱集鎮;撤銷楊家鄉、茨頭堡鄉,將其行政區域併入黃夾鎮;撤銷丁塢鄉、楊盤鄉,合併設立丁塢鎮,丁塢鎮政府駐原丁塢鄉政府駐地;撤銷花園鄉、劉武官鄉,合併設立花園鎮,花園鎮政府駐原花園鄉政府駐地;撤銷鄭店鄉、王集鄉、奎台鄉,合併設立鄭店鎮,鄭店鎮政府駐原鄭店鄉政府駐地;撤銷化樓鄉、張屯鄉,合併設立化樓鎮,化樓鎮政府駐原化樓鄉政府駐地;撤銷張橋鄉,將其行政區域併入孔鎮。至此,樂陵市轄4個街道、8個鎮、4個鄉:市中街道、雲紅街道、郭家街道、胡家街道、楊安鎮、黃夾鎮、朱集鎮、孔鎮、化樓鎮、花園鎮、鄭店鎮、丁塢鎮、寨頭堡鄉、鐵營鄉、大孫鄉、西段鄉。

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2],樂陵市常住總人口615833人,其中:市中街道66518人,胡家街道25666人,雲紅街道23083人,郭家街道21496人,楊安鎮42593人,朱集鎮56981人,黃夾鎮63051人,丁塢鎮35521人,花園鎮42050人,鄭店鎮59327人,化樓鎮37031人,孔鎮47130人,西段鄉25594人,大孫鄉21739人,鐵營鄉24700人,寨頭堡鄉23353人。

2007年末,樂陵市總面積1172.16平方千米。總人口68.17萬人,其中城鎮人口17.82萬人。有少數民族22個,985人。轄4個街道、8個鎮、4個鄉,1089個行政村。

2010年,撤銷鐵營鄉,設立鐵營鎮。調整後,全市轄4個街道、9個鎮、3個鄉:市中街道、胡家街道、雲紅街道、郭家街道、楊安鎮、朱集鎮、黃夾鎮、丁塢鎮、花園鎮、鄭店鎮、化樓鎮、孔鎮鎮、鐵營鎮、西段鄉、大孫鄉、寨頭堡鄉。市政府駐市中街道。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樂陵市常住總人口652415人,其中:市中街道105719人,胡家街道24120人,雲紅街道29424人,郭家街道15710人,楊安鎮47374人,朱集鎮55801人,黃夾鎮57084人,丁塢鎮37573人,花園鎮43233人,鄭店鎮59310人,化樓鎮36917人,孔鎮48186人,鐵營鎮25431人,西段鄉24260人,大孫鄉22529人,寨頭堡鄉19744人。

視頻

樂陵市 相關視頻

「墨韻樂陵·李硯繪畫作品展」在德州樂陵市孫軼青藝術館開幕
樂陵市審計局黨史審計人物系列宣講之謝覺哉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