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木沙拐棗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喬木沙拐棗 |
中文學名:喬木沙拐棗 界:植物界 門:蕨類植物門 綱:蕨綱 目:真蕨目 科:蓼科 屬:沙拐棗屬 分布區域:甘肅省, 新疆自治區,前蘇聯中亞地區 |
喬木沙拐棗,系1958年從原蘇聯中亞地區引進種子,於當年在於夏中衛縣沙坡頭育苗,1959年在流動沙丘上試種。經幾年觀測,表現良好,生長健壯,結實豐富,易於繁殖,抗逆性強,固沙性能好,曾先後被引至內蒙古磴口、甘肅民勤和臨澤、新疆吐魯番和精河等地,我國西北大部分沙區現已普遍種植。
[1]
形態特徵
喬木沙拐棗為喬木狀灌木,高30—50cm。老枝灰白色或灰褐色,分枝少,枝幹近直立,同化枝簇生,向上灰綠色,節間長2—5cm。葉鞘邊緣膜質,透明,葉小與托葉合生。花梗長約3mm,從時鞘內長出,大部分3數,其中2枚隨花脫落,1枚結果,花被片闊披針形,先端鈍圓,果期向外彎;花葯玫瑰色,瘦果連同刺毛卵形,直徑20—22mm;瘦果向左扭曲,長lOmm,寬5mm.具4肋棱,刺毛每棱2排,由中上部2—3回分叉,成熟時黃色或褐紅色(圖95—1)。.細胞染色體2n=18
生長環境
喬木沙拐棗在寧夏沙坡頭地區4月上旬芽萌動,下旬長出同化枝,5月下旬至6月上旬開花,6月上旬至7月上旬結果,不久脫落,7月下旬停止生長,9月中旬二次開花,9月下旬至11月中旬同化枝脫落,整個生長期平均約180。新疆吐蕃地形底下,年平均氣溫較沙坡頭地區高5℃左右,喬木沙拐棗在該地區生長期也較長。3月下旬芽開放,4月中旬現蕾、開花,直至5月下旬花期結束,4月下旬開始結果,6月上旬果 熟脫落,9月下旬至11月上旬二次開花,10月中旬結果,11月上旬果實和嫩枝均脫落,整個生長期平均約220夭1)。種子(瘦果)千粒重93.56—122.04g。根系十分發達,寧夏沙坡頭引種的4年生喬木沙拐棗,垂直根已扎入沙層深達4m以下,水平根向四周伸展,根幅達將近20m(圖95—2),成長的喬木沙拐棗水平根長可達25—30m。地上部生長第1—2年很快,若無沙埋到第4年以後生長變慢。據測定,當年生苗最 高達178cm,平均為129.6cm,地徑最粗2.04cm,平均為1.04cm2)。新枝平均生長量第1年為115cm,第2年143cm,第4和第6年均為26cm 。就整個植株言,在流沙上栽植的第1年高115cm,冠幅最大160X150cm,平均為89.1*84.9cm,到第6年,最高達313cm,平均156.5cm冠幅最大370*280cm,平均138*112cm。結實早而豐富,在沙坡頭引補當年栽植的結實量少,以後逐年增加,第4年單株結實平均28g,最多達90g3)。它的壽命較長,一般在20年以上。喬木沙拐棗具早生解剖結構,營養枝有單層表皮細胞,外壁加厚,具角質層,角質層厚6m,比 一般中生植物厚1倍左右,上有下陷氣孔,氣孔下具氣室。下皮層為單層細胞,排列疏鬆,不具葉綠體,積蓄着類似脂肪物質,保護內部 組織不受劇熱危害。表皮下.纖維成簇狀,有兩層具葉綠體的薄壁細胞,其中一層排列成柵欄組織狀,皮層由多層薄壁細胞組成1)。蒸騰強度較中生植物低。5月20日測定,每克鮮重蒸騰量為0.3—0.8g(中生植物:白楊Populsgansuensis為1.29g,沙棗Elaeagnusangustifolia為l.049g)。沙埋和風蝕對喬木沙拐棗的生長影響很大。沙埋促使它的生長量增高,枝條呈深綠色,顯示出健壯生長的外貌;沙割對它 沒傷害,一般雖能抗禦風蝕,表現在因風蝕裸露的側根可以萌發出根櫱苗,但風蝕對植株生長仍有不良影響。據在沙坡頭的觀測,沙埋區的喬木沙拐棗株高173.6cm,新枝生長90.7cm,而在風蝕區的株高和新枝生長分別為140.0cm和35.4Cm2)。在流沙上栽植的喬木沙拐棗對流沙的生態條件也有所改善,使細顆粒成分和有機質含量均有所增加。據測定,原來含物理粘粒(<0.01mm)尚不到0.2%的流沙,栽植 喬木沙拐棗3年,沙地0—10cm的表層中粉沙(0.05—0.01mm)和粘粒比流沙表層增加了0.5個百分點,有機質含量由0.0605%增加到0.1528%,提高了1.5倍3)。
主要價值
喬木沙拐棗為綿羊和山羊所喜食。春天採食其嫩枝和果實,其他季節採食脫落下來的細枝和果實。由於它生長季早,在早牧牧場飼料貧乏、營養低下的時節,它在提供營養價值高的飼料上有重要意義。它還是駱駝喜食的良好飼料,駱駝不僅喜食其嫩枝和果實,而且有些較為粗老的枝條也可利用。從化學成分着,在花期它的蛋白質含量較高,無氮浸出物豐富,而粗纖維含量較低,礦物質中鈣較多,而磷偏低。綜合評定,它應屬於中等飼用植物。其他用途喬木沙拐棗這種植株高大的沙生灌木,是一朴優良的防風固沙植物。生活的最初幾年生長迅速,栽植2年即可完全固定流沙,覆蓋度可達50—60%。平茬後的粗老枝條是很好的薪柴。
栽培技術
栽培喬木沙拐棗以先育苗後栽植為宜。育苗、播種、扦插均可,苗圃地要求排水良好的沙土或沙壤土,不宜有鹽鹼。在早春進行播種育苗,因補子發芽較困難,要在播種前10—15天催芽。先用清水浸泡3天左右,待種子胚芽膨脹後,撈出裝麻袋中置於陽光下提高溫度,為了 保持濕潤,上面加些覆蓋並每天灑水2—3次。當有一小半種子露出小白芽時即可播種。每公頃用種子150—200kg,行距30cm。也可秋播,秋播種子可不用催芽處理,直接擠入苗床。苗床土壤宜保持比較濕潤,除灌一次冬水外,夏季也要適當補水。出苗後視情況間苗,每米留苗20株即可。扦插育苗時,於春季選取1—2年生枝條作插穗,長約20cm,粗約1cm,行距40cm,株距10cm,土壤也要保持濕潤。它的苗木 生長較快,一年生播種苗高50cm左右、插條苗高1m,當年即可出圃。喬木沙拐棗的栽種以植苗較好,它適於在流動沙丘背風坡下部栽植,當沙丘向前移動時,植株被埋的部分即可長出不定根,同時枝條迅速生長,爬上背風坡或丘頂,生長旺盛。春或秋栽植均可,行距2—4m ,株距lm左右,每公頃有苗2500—5000株。喬木沙拐棗栽植3—5年,生長變慢或停頓,枝條衰老,宜進行乎茬復壯。平茬宜在植物休眠期、不同年份隔行輪番進行,既可促其復壯,又不致再起風沙。
參考來源
- ↑ 喬木沙拐棗概述(附圖),中國自然標本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