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乔树宾[1] 毕业院校,河北医科大学。 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冠心病研究室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冠心病诊治中心常务副主任,冠心病诊治中心三病房主任,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担任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副会长,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委员,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介入心脏病学组副组长。1983年毕业于河北医科大学医学系,获学士学位,1989年西安医科大学获硕士学位,1993年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获博士学位。曾在河北省医院内科任住院医师、总住院医师及主治医师。1993起在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心内科任主治医师,副主任医师及副教授,1999晋升为主任医师,教授。1999年批准为硕士生导师;2003年为博士生导师。培养硕士生3名,培养博士15名,硕士生4名,在读6名。曾先后在日本湘南镰仓综合病院,澳大利亚墨尔本Epworth & Box Hill医院和新加坡总医院Singpore Heart Center研修冠心病介入诊断和治疗,以后又在荷兰和加拿大进修冠心病介入诊治。擅长于心内科冠心病诊断与治疗,以及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的化学消融治疗。

乔树宾
出生 1961年5月
河北省
国籍 中国
职业 主任医师、教授
知名于 擅长于心内科冠心病诊断与治疗,以及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的化学消融治疗。
知名作品PTCA并发急性血管闭塞
冠心病早期诊断及疗效评估
补救性PTCA治疗急性心肌梗塞

目录

个人简介

在职信息:阜外医院

所属科室:心血管内科

职称信息:主任医师 教授

学历信息:1983年毕业于河北医科大学医学系,获学士学位,1989年西安医科大学获硕士学位,1993年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获博士学位

职务经历

曾在河北省医院内科任住院医师、总住院医师及主治医师。1993起在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心内科任主治医师,副主任医师及副教授,1999晋升为主任医师,

学术专才

1、曾先后在日本湘南镰仓综合病院,澳大利亚墨尔本Epworth & Box Hill医院和新加坡总医院Singpore Heart Center研修冠心病介入诊断和治疗,以后又在荷兰和加拿大进修冠心病介入诊治

2、从1983年开始从事大内科工作,1987年从事心内科至今,始终在临床一线,熟悉和掌握了心内科常见病、多发病和急、危、重症病人的诊治。

3、工作重点为冠心病的介入诊治,已完成千余例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和支架植入术,独立应用介入治疗抢救急性心肌梗塞和心原性休克,并在该方面发表多篇论文。

4、擅长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诊治,(经桡动脉途径进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附417例应用。中国循环杂志,2002;17(suppl):12-14。经桡动脉途径进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2;30(suppl):114-116)。

5、指导多家医院开展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职业成就

 
缩略图 来自搜狐焦点图片]

1、1999年批准为硕士生导师,培养硕士生3名

2、2003年为博士生导师

3、冠心病科研工作,承担“冠心病早期诊断及疗效评估”课题的研究

4、 2002年因“ 化学消融治疗肥厚梗阻性心肌病”(第三作者),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5、完成“补救性PTCA治疗急性心肌梗塞”的临床研究(中华心血管病杂志),获99年度院级临床医疗成果一等奖

6、完成“PTCA并发急性血管闭塞”的临床研究,获中国99`介入医学论坛优秀论文奖

7、先后发表科技论文60余篇,其中以第一作者发表30余篇,参加专业书籍的编写10余部。 8、2018年CCC&CISC2018|乔树宾:NSTE-ACS指南更新要点再解读

乔树宾教授对其更新要点进行了解读

新版《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诊断与治疗指南》的发布,使我国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NSTE-ACS)管理更加规范。值此,第九届临床心 血管病大会(CCC)暨第十五届冠心病介入沙龙(CISC)会议,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乔树宾教授对其更新要点进行了解读。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 乔树宾教授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缺血时间管理 新指南认为,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UA/NSTEMI)高危患者应尽早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并推荐基于症状及临床表现对上述NSTE-ACS患者进行有创治疗策略风险评估。

对于STEMI患者,时间就是心肌,时间就是生命。新指南强调,STEMI患者的心肌缺血时间管理;推荐将心电图明确STEMI诊断的时间点作为再灌注治疗决策的起点,废除了侧重在患者到医院后时间管理的“门球时间”概念,以期兼顾院前救治,强调现代医疗STEMI治疗理念。鉴于中国PCI率不断上升而死亡率却并未下降,延迟治疗是重要原因之一,故新指南强调要基于症状及心电图,简化流程,尽量争取时间。有关基础医院,新指南推荐可选择溶栓联合早期PCI策略,对患者进行早期救治。

ACS患者PCI血运重建推荐

新指南推荐,ACS患者PCI推荐桡动脉入路,基于EXAMINATION研究显示,新一代药物支架在靶血管重建率及支架内血栓发生方面明显优于裸金属支架,故推荐优先选择新一代药物支架。关于血运重建策略,建议NSTEMI患者实施完全血运重建(I类推荐,C级证据),认为多支病变患者可根据当地心脏团队方案基于患者的临床状况、合并疾病及病变炎症程度选择血运重建策略;鉴于DANAMI3-DEFER研究显示,延迟支架置入不能增加临床获益、不能减少临床不良事件,故不建议STEMI患者延迟支架置入。新指南不推荐PCI支架置入时常规行血栓抽吸。

此外,新指南认为PCI时应平衡缺血及出血风险。选择新一代药物支架、完全血运重建策略、不延迟支架置入改善缺血风险,采用经桡动脉途径减少出血风险,积极优化PCI及个体化药物治疗以平衡上述风险。

药物治疗推荐

新指南认为,对于ACS患者,预防事件及降低胆固醇仍是研究和临床工作的重点。预防事件,新指南肯定了延长双联抗血小板治疗的获益,提升新型P2Y 12抑制剂的地位,肯定抗凝治疗的作用。关于降低胆固醇,新指南在强调以他汀类药物治疗为主导的前提下,提升非他汀类药物治疗的地位。

关于双联抗血小板治疗,新指南认为STEMI患者,延迟双联抗血小板治疗仍有获益;对于NSTEMI患者,也应尽早行双联抗血小板治疗,除非有极高出血风险等禁忌证应在阿司匹林基础上联合应用P2Y 12受体抑制剂并维持至少12个月,且强调“终止口服抗血小板药物尤其是在治疗时间窗内提前停药可增加心血管事件再发风险”。

抗凝治疗,新指南就新型抗凝药物比伐卢定的应用作了具体推荐。指南认为,NSTEMI患者PCI时比伐卢定可作为普通肝素联合糖蛋白IIb/IIIa抑制剂(GPI)的替代治疗(I类推荐,A级证据);STEMI患者中基于MATRIX研究结果将比伐卢定的推荐等级则从I类降至IIa类,但对于有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者则认为I类推荐。

调脂治疗,新指南推荐,NSTEMI患者若已接受中等剂量他汀类药物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仍≥1.8 mmol/L,可增加他汀剂量或联合依折麦布进一步降低低密度脂蛋白(IIa类推荐,B级证据);STEMI患者若接受最大耐受剂量他汀类药物治疗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仍>1.8 mmol/L,则推荐加用非他汀类降脂药物(IIa类推荐,A级证据)。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