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九九艳阳天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九九艳阳天》是1957年电影《柳堡的故事》中的插曲,由胡石言黄宗江作词,高如星作曲,禹鼎潘文林呼延生孙佩华演唱。

歌曲描述了冬九九结束时的初春美丽景色,表达的是革命中的青年人纯洁的爱情故事。此曲旋律优美,节奏明快,柔美婉转的音乐充满了生命力,被众多歌唱家唱遍了大江南北,经久不衰。歌曲《九九艳阳天》已经入选央视《回声嘹亮》曲库。[1]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九九艳阳天                 歌曲原唱         禹鼎、潘文林、呼延生、孙佩华
                填词         胡石言、黄宗江                 歌曲时长         4:00
                谱曲         高如星                 歌曲风格         民歌
                发行时间         1957年                 演奏         中国铁路文工团歌舞剧团管弦乐队

创作背景

《九九艳阳天》是高如星24岁时为《柳堡的故事》写的插曲,歌曲描写了冬九九结束时的初春美丽景色。[2]

1950年,胡石言的小说《柳堡的故事》发表。小说讲述了抗日战争时期,新四军某连副班长李进与柳堡少女二妹子渐生情意,为了革命事业,他们暂时搁置儿女情长,积极投身革命斗争,几年后重逢,有情人终成眷属的故事。1957年,由八一电影制片厂摄制、陶玉玲等主演的同名电影《柳堡的故事》公映,电影还把小说里写到的“九九艳阳天”这首民歌,“原汁原味”搬上了银幕,旋即风靡大江南北。

歌名解悉

聋哑青年激情上演舞蹈《九九艳阳天》   原图链接图片来自雾海云涛

《九九艳阳天》,唱的并不是农历九月初九的重阳节。[3]

1. 电影《柳堡的故事》一开头,就表明了故事发生在1944年的春天,所以不会唱关于秋天的歌。

2. 根据词语的一般常用意义,“艳阳天”是指风和日丽的春天。

3. 歌词中的“东风呀吹得那个风车转哪,蚕豆花儿香啊麦苗儿鲜”一句,也不会是秋收景象,而更像是春天。

4. 那么临近春天的时候有哪个“九九”呢?此处的“九九”是指数九寒天的那个“九九”。中国古代将夏至和冬至后的八十一天,各分为九个段落,每个段落各九天,每九天为“一九”,按次序定名为“一九”、“二九”至“九九”,分别称为“夏九九”和“冬九九”。通常所说的“九九”是指冬九九,即一年中气温由较低过渡到最冷,再逐渐回暖的一段时间,一般从冬至那天开始,到惊蛰前后结束。当然也指九九中最末的一个九天

因此,《九九艳阳天》歌词中所描述的内容,应是指春耕时节的农村忙碌景象。

原版歌词

影片《柳堡的故事》中的《九九艳阳天》的原版歌词,共分四段,但并不是连贯地唱完一整首歌,而是将每一段分别穿插在影片的前段、中间、结尾中。

                男声领唱:

                九九那个艳阳天来哟

                十八岁的哥哥呀坐在河边

                东风呀吹得那个风车儿转哪

                蚕豆花儿香啊麦苗儿鲜

                男声合唱:

                风车呀风车那个咿呀呀地个唱呀

                小哥哥为什么呀不开言

                男声领唱:

                九九那个艳阳天来哟

                十八岁的哥哥呀想把军来参

                风车呀跟着那个东风转哪

                哥哥惦记着呀小英莲

                男声合唱:

                风向呀不定那个车难转哪

                决心没有下呀怎么开言

                女声独唱:

                九九那个艳阳天来哟

                十八岁的哥哥呀想把军来参

                风车呀跟着那个东风转哪

                哥哥惦记着呀小英莲

                风向呀不定那个车难转哪

                决心没有下呀怎么开言

                男声独唱

                九九那个艳阳天来哟

                十八岁的哥哥呀告诉小英莲

                这一去呀翻山又过海呀

                这一去三年两载呀不回还

                这一去呀枪如林弹如雨呀

                这一去革命胜利呀再相见

                女声领唱:

                九九那个艳阳天来哟

                十八岁的哥哥呀细听我小英莲

                哪怕你一去呀千万里呀

                哪怕你十年八载呀不回还

                女声合唱:

                只要你不把我英莲忘呀

                只要你胸佩红花呀回家转

                啊…… 啊…… 啊……

作者简介

曲作者

高如星,1929年出生于晋西北的兴县。他从小就表现出了对音乐的热爱和天赋。他不仅会唱很多当地民歌,而且就连树上小鸟的鸣叫,也能引发他的创作灵感,并随即哼出动人的旋律。说他是音乐方面的天才,也是不为过的。[4]

1944年,14岁的高如星加入到了抗日的队伍,并成为“战斗剧社”中的一员,主要任务是担任乐队伴奏。这段时间高如星进步很快。他不仅学会了各种乐器,并且还无师自通地学习了作曲。

1950年,高如星跟随部队来到康定,去慰问奋战在康藏线上的筑路大军。在这里,他写下了人生中的第一首歌《藏胞歌唱解放军》,受到了战友们的一致好评。这之后,高如星进入总政歌舞团,并经常随团到国外进行学习和演出,也交到了不少同样热爱音乐的外国朋友。还认为:音乐是无国界的。

当时是60年代,许多运动纷至沓来。但高如星却好像对此一无所知,他依然“单纯”地与一些外国留学生进行交往,就音乐方面的问题进行探讨。当时,其实是有战友提醒过他的:“你被怀疑了”。但他却并没当一回事儿。他说:我脑子里全是音乐和音符,怀疑我做什么?

可是,没想到,很快,他就被打倒了。不仅被从八一厂扫地出门,安排到武汉军区文工团去搞创作,而且还惨遭批斗和折磨。他所写的《九九艳阳天》,他所交往的外国朋友,都成了他的罪状,而且连说也说不清。 他感到从未有过的绝望和痛苦。好在这时,有一个美丽而温柔的女子,义无反顾地,来到了他的身边。这个女子,就是王云霞,北影厂的著名演员和电影明星。王云霞虽不是北影厂最有名的电影演员,但她在银幕上所塑造的众多人物形象,也同样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而她更加让人敬佩的地方,还在于她性格中的善良和坚毅。

1964年,高如星到北影厂,为《汾水长流》这部电影谱写音乐,并与王云霞相识。当时两人都属于“被监视和看管”的对象,所以大有惺惺相惜之感。并且在日后的交往中,都认定对方是好人,只是性格太单纯而已。所以,两人很快就确定了恋爱关系。那年春节,经过多方努力,王云霞与高如星的结婚申请终于得到批准。而这时,正是高如星被严加看管的时候,可王云霞不顾个人命运会受到更严重的牵连,义无反顾地就来到了高如星的身边。王云霞的这个行为,使高如星万分感动。

他当时正在创作一部歌剧《枪之歌》,他在其中,饱含深情地为王云霞专门写了一首歌,取名叫《跟着我》:跟着我,跟着我!咱们夫妻双双过黄河。就像一对惊弓鸟,南山上再去搭新窝。 听不见枪,听不见炮,开块荒地也能过生活。高如星所创作的《枪之歌》也同样受到了赞誉和好评。但这些,却又成为他新的罪状。那些人问他:为什么要写《九九艳阳天》这样的“靡靡之音”?高如星说:那不是靡靡之音,那是革命抒情歌曲。那些人又问:为什么那么多人喜欢听你写的歌?高如星回答:也许是好听吧。结果换来一顿毒打,直接导致肋骨被打断插入了肺部。

那是1971年的冬天,高如星肺部感染化浓,而且还发生了癌变,被发现时已经是肺癌晚期了。这时高如星被允许去医院看病,但却必须得像犯人一样戴上手铐。高如星认为这是对他人格的侮辱,宁愿死也拒绝这样去接受治疗。在高如星病入膏肓的时候,他把妻子王云霞叫到身边,说:咱们去照张相吧,我想穿上军装去留个影,好让孩子们看看,他们的父亲不是坏人。

结果,这张照片拍好后没几天,1971年的2月14日,一代音乐才子高如星,就这么走了,永远地离开了这个世界,年仅42岁。真正的英年早逝啊!

很多朋友所不了解的是,高如星其实是放牛娃出身。但他却为我国电影音乐的创作,做出了巨大贡献。由他为《英雄虎胆》、《江山多娇》、《苦菜花》、《回民支队》、《野火春风斗古城》等众多电影所谱写的音乐,至今都深受广大观众的欢迎。

词作者

黄宗江

黄宗江(1921年10月—2010年10月18日),出生于北京市,中国内地编剧、作家、演员,毕业于燕京大学西语系。

1931年,10岁的黄宗江以“春秋童子”的笔名在杂志《世界日报》上发表寓言独幕剧《人的心》。

1942年,参演剧情电影《乱世风光》。

1945年,创作个人第一部电影剧本《大团圆》,这是黄宗江第一个搬上舞台和银幕的作品 。

1957年,与胡石言共同担任爱情电影《柳堡的故事》的编剧,他凭借该片获得中国文化部电影文学剧本创作三等奖。

1963年,由其担任编剧的剧情电影《农奴》上映 。“文化大革命”期间,被打成反革命,被分配到甘肃天水。

1982年,担任剧情电影《柯棣华大夫》的编剧 。

1986年,与黄宗英、黄宗洛联合创作散文集《卖艺人家》 。

1994年,创作戏剧戏曲选集《黄宗江剧作选:舞台集、嫁接集》。

1999年,出版散文集《戏痴说戏》 。

2000年,与多人联合创作散文集 《卖艺黄家》。

2005年,创作小说《梅兰芳与马连良》 。

2010年,由其出演的电视剧《生死桥》播出 ;10月18日下午1点47分,黄宗江因结肠癌引起肺感染医治无效,在解放军301医院逝世,享年89岁

胡石言

胡石言,文艺三级作家。浙江平湖人。上海法政学院肄业。父亲胡士莹为杭州大学中文系教授,母亲陈秾为中学国文教师,胡石言自幼受到文学熏陶。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逃难到安徽江西浙江等地。

1938年到上海求学,积极参加共产党领导的学生运动,并开始文学创作。

1942年5月从上海法政学院政治系肄业,参加新四军,到苏北抗日军政大学九分校学习。

194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此后一直从事宣传教育、编辑和文化工作。历任新四军第一师第三旅七团文化教员、第一师第七团《战斗报》编辑、宣教干事、华中野战军团宣教股股长、华东野战军师宣教科副科长,南京军区政治部文化科副科长,南京军区前线歌剧团团长,话剧团团长,南京军区创作室主任,《陈毅传》编写组组长。

1944年发表第一篇短篇小说《子弹》。建国后因病休养。

1950年创作了中篇小说《柳堡的故事》,歌颂革命战士的献身精神和美好爱情,表现战争中的人情与人性,获得很大成功,被翻译为英、德、印、匈各国文字,并被拍为电影。

195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曾任中国作家协会江苏分会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理事,江苏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委员,访问阿尔及利亚、叙利亚中国作家代表团团长。

个人著作: 小说集:《柳堡的故事》(译有英、德、匈、印等国外文版本并改编为同名电影)、《小研究》、《秋雪湖之恋》。

主编传记文学:《决战淮海》、《百万雄狮下江南》、《新四军故事集》、《陈毅传》、《陈毅文学传记》等。

短篇小说:《漆黑的羽毛》、《秋雪湖之恋》分别获1982年和1983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江江的香格里拉》获1983年《解放军文艺》奖、《陪同》获1984年《雨花》奖、《中子星》获1986年《解放军文艺》奖。

歌曲鉴赏

表演艺术家谢芳、张目夫妇联袂演唱《九九艳阳天》 原图链接图片来自世界潮我看

《九九艳阳天》是超越一般电影的插曲,歌曲描写了冬九九结束时的初春美丽景色,成为纯朴、真挚、缠绵爱情的象征。而且歌曲结构简单,通俗上口,电影放映过程犹如起了教唱作用,观众看完电影差不多就可以背唱下来。

这首脍炙人口、流传广泛的电影歌曲,其歌词大量运用了民间的素材和民歌中赋比兴、问答和重复等表现手法,让整首歌曲充满活泼的生命力,有着坚实的生活基础。歌曲调式为传统的五声调式为主干的六声调式,曲调以级进音型为主,间有小跳,使之旋律优美,节奏明快,柔美悠扬,婉转俏丽,音域跨度不大,采用了典型的江苏民歌小调式的表现手法,恰似劳作休闲时所哼唱的小曲,又如年轻恋人的对唱,极具生命力和生活性。

歌曲的旋律优美动听,曲调活泼委婉,歌词真挚淳朴,充满着浓郁的地方风味和民歌情趣,让人百听不厌,过耳不忘。这首歌深受到广大观众的喜爱,是传唱半个世纪至今仍保持着旺盛生命力的经典音乐作品。

专辑录入

发行时间 所属专辑 演唱者
1997年         《20世纪中华歌坛名人百集珍藏版》         张振富和耿莲凤
1999年7月1日         《老唱片.银屏笙歌》         革命歌曲
2000年5月1日         《爱我中华精品歌集》         宋祖英
2002年         《同一首歌(二)》         尹相杰、于文华
2002年         《金曲精选》、《情深谊长》         宋祖英
2002年2月21日         《中国电影百年回忆》         孙佩华
2002年5月8日         《中国歌典 艰苦奋斗的岁月》         群星
2004年1月1日         《最精彩的中国旋律 1》         内地杂锦合辑(轻音乐)
2004年4月2日         《Times Lover Vague Impression 红色经典影视》         革命歌曲
2004年9月13日         《张振富/耿莲凤民歌珍藏》         张振富/耿莲凤
2004年12月1日         《百年唱片名人名歌(3) 我的祖国》         叶毛、廖沙
2005年7月5日         《山歌好比春江水》         雪伶
2005年5月17日         《中国电影百年歌曲精萃3(1950 年代)》         张振富/耿莲凤
2005年10月8日         《发烧》         黑鸭子合唱组
2006年05月04         《红色经典影视民歌》         革命歌曲
2007年5月18日         《新音乐长征路 红色经典系列一》         新音乐长征路
2007年12月13日         《民歌对唱》         红英与唐彪
2008年1月15日         《幸福像花儿一样》         童蕾
2008年03月13日         《红色经典》         刀郎
2008年10月6日         《爵士民歌》         耿艺
2009年10月28日         《九九艳阳天 EP》         李炳辰
2009年9月24日         《祝福》         白雪
2012年2月9日         《典藏民歌金曲》II         马晓梦

翻版演唱

                宋祖英吕继宏 一首《九九艳阳天》太好听了!

                《柳堡的故事》插曲 ——《九九艳阳天》原版原唱 [5]

                名人名歌原人原唱:叶茅-廖莎-《九九艳阳天》[6]

                刀郎黄灿 一首《九九艳阳天》独特的嗓音,一听就上瘾![7]

                央视网视频 > 精彩音乐汇 > 《九九艳阳天》演唱:王丽达、汤子星[8]

                网易云音乐 《九九艳阳天》 演唱:奚秀兰[9]

                古筝演绎《九九艳阳天》,纯朴、真挚、传唱不衰[10]

                怀旧经典老歌500首尹相杰于文华《九九艳阳天》[11]

                老艺术家谢芳张目现场演绎《九九艳阳天》歌声还那么好听,陶醉了![12]

主题歌电影简介

柳堡的故事》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八一电影制片厂摄制、王苹执导的爱情片,由廖有梁陶玉玲徐林格等人主演,1957年上映。该片改编自胡石言的同名小说,讲述了抗日战争时期,新四军某连的副班长李进与少女二妹子产生了纯洁的爱情,经过指导员的帮助教育,他们暂时搁置儿女情长,积极投身于革命斗争。

抗战胜利前夕,被日军占据的柳堡解放了。新四军四班长李进在救二妹子时负伤,槐花树下,两个年轻人相爱了。指导员发现后劝他们放下儿女之情,等打败了日军再回来娶二妹子。部队离开后,恶霸刘胡子欲霸占二妹子,二妹子坚决不从,跳河,生死不明。[13]

解放全中国的渡江战役前夕,两人再度相逢,爱情在战火中升华,二妹子成为大辫子支前队队长,在长江上驾船摇橹送战士过大江,亲眼看见自己的爱人被炮火击中,在满台红旗与百万雄师过大江的气概中,响起《九九艳阳天》这首全国人耳熟能详的歌声。剧中主人公四班长李进与二妹子在短暂的青春里,在枪林弹雨里篆刻生命,以心相伴,未能同行却一生永恒。

视频

85岁老奶奶竟是《九九艳阳天》的原唱!这背后的故事太精彩了!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