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九味一枝蒿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毛叶链珠藤

中文名称;九味一枝蒿

拉丁学名;Ajuga Bracteosa Wall. ex Benth.

二名法;Ajuga Bracteosa

界;植物界

门;被子植物门

纲;双子叶植物纲

亚纲;合瓣花亚纲

九味一枝蒿(学名:Ajuga bracteosa)为唇形科筋骨草属下的一个种。云南嵩明用根入药,用于止血消炎。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矮小,具匍匐茎,从基部分枝,枝长10-30厘米,细弱,具花的茎直立,高约10厘米,被灰白色长柔毛或绵状长柔毛,以幼嫩部分为密。基生叶有柄,柄长1-1.5厘米,其余的叶无柄或近无柄;叶片坚纸质,基生者匙形或倒披针形,长2-4厘米,宽0.7-1.2厘米,茎上者倒卵形或儿圆形,长1-1.5厘米,宽0.6-1厘米,先端钝或几圆形,基部楔形,下延,边缘具不显著或不整齐波状圆齿,具缘毛,两面被疏柔毛或糙伏毛,侧脉2-4对,与中脉在上面不明显,下面显著。轮伞花序生于茎中部以上叶腋内,向上渐密聚成穗状,下部者疏离;苞叶下部者叶状,均密被绵状长柔毛,边缘具缺刻及缘毛;苞片及小苞片匙形,长2-8毫米,宽1-2.5毫米,无柄,疏被柔毛,近全缘;花梗短,长约1毫米,被柔毛。花萼钟形,长4.5-6毫米,外面被长柔毛,在齿上尤为密集,内面无毛,具10脉,萼齿5,钻状三角形,整齐,长为花萼的1/2或略长,先端锐尖,具长柔毛状缘毛。花冠紫色或淡紫色,有深紫色斑点,筒状,略超出花萼,外面被微柔毛及淡色腺点,内面近基部具毛环,冠檐二唇形,上唇短,直立,顶端微凹,下唇宽大,伸长,3裂,中裂片倒心形,侧裂片长圆形。雄蕊4,二强,略超出于花冠,花丝粗壮,挺直,具长柔毛,花药与花丝相接处有时具白色小突起。花柱粗壮,无毛,超出雄蕊,先端2浅裂,裂片细尖。花盘环状,裂片不明显,前面呈指状膨大。子房4裂,无毛。小坚果椭圆状或椭圆倒卵状三棱形,背部具网状皱纹,腹部中间隆起,具果脐,果脐占腹面2/3或更多。花期4-6月,果期5-6月或稍晚。

生长环境

生于开阔山坡的稀疏矮草丛、略肥沃上上,海拔1500-1900米。

分布范围

云南中部、中南部及西部,四川西南部;阿富汗印度尼泊尔缅甸也有。模式标本采自尼泊尔

主要价值

云南嵩明用根入药,用于止血消炎。

植物的用途及功能:根用于止血消炎,据嵩明、杨林报道,每用8分,相当于40万单位的青霉素。

别名:地胆草

【药 名】:九味一枝蒿

【来 源】:为双子叶植物药唇形科植物九味一枝蒿的根。

【功 效】:收敛止血、解毒消肿。

【主 治】:治吐血、便血、衄血或金创刀伤所致出血。

【性味归经】:苦、涩,平。入心、肝二经。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克。外用,捣敷。

【别 名】:地胆草、痢止蒿(云南)

【动植物资源分布】:生长于四川西南部,云南中部、中南部及西部。

【考 证】:始载于《中国植物志》。

【中药化学成分】:含蜡酸(cerotic),棕榈酸(palmitic acid),油酸(oleic acids ),亚油酸(linoleicacids),葡萄糖,阿糖,酚酸(phendic acids),B-谷甾醇(B-sitosterol), r-谷甾醇(r-sitosterol)及一种未鉴定的无色板状结晶 C40 H82 O,溶点 94℃。

【生药材鉴定】:性状鉴别 全草灰绿色。茎细方柱形,紫红色,密被白色柔毛;匍匐茎节上有根。基生叶匙形或倒披针形,具长柄;茎生叶对生,柄渐短,完整叶片展平后呈倒阔卵形或近圆形,长1-1.5cm,宽0.6-1cm,先端钝,基部楔形,下延,边缘具波状钝齿,上部叶 先端3浅裂,具缘毛,两面有白色柔毛;叶柄疏被白色柔毛。轮伞花序腋生,苞叶密被绵状长预知毛,边缘有具缺刻及缘毛;花梗短,有柔毛,花萼钟形,外被柔毛,花冠唇形,紫色或淡紫色,有深紫色斑,外被微柔毛及淡色腺点,内面近基部具毛环。小坚果椭圆状三棱形,背面有网状皱纹,果脐占腹面2/3以上。气微,味苦。以叶多、色绿、味苦者为佳。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