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子岩风景区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九子岩风景区,是九华山风景名胜区的主要景区之一, 4A级风景区,是九华山国家森林公园主打景双溪寺区。该景区是由青阳县林业局投资建设,由森林公园管理处管理经营的独立景区。[1]
生态环境
九子岩景区位于安徽省青阳县西南部位,是九华山国家森林公园的主打景区。经营面积2000公顷,其中林业用地1700公顷,有林地1467公顷,森林覆盖率73.3%。
九子岩景区围绕"地球呼唤绿色,人类渴望森林"的国际主题建园,定位在"生态"、"绿色"的旗帜下,是以山岳风光为主体,佛教文化为特色,人文景观为点缀的供人们旅游、科学考察、佛教文化交流、宗教活动、度假、探险、休闲等综合性旅游活动场所。 九子岩景区气候宜人,景色绚丽,文物荟萃。园内奇峰峭拔,怪石嵯峨,岭岗横亘,盆地错落,重峦叠翠,集峨嵋之秀,华山之雄,天然画图赏心悦目,是游人避暑和疗养的极佳环境。
自然资源
九子岩景区处在北亚热带与中亚热带之间,共有高等植物1460种,除苔藓植物外,有165科,663属,现有珍稀树种、观赏药用植物上百种,有名木古树100多株。野生动物资源也十分丰富。春季气候温暖,花开遍野,万物复苏,是游人踏青的好季节;夏季气候凉爽,环境优雅,可供游人休闲度假;秋季气温适宜是青年人登山、越野、森林探险的好时机;冬季山下气候适中,游人可自由选择旅游项目,山上白雪皑皑,是欣赏雪景的最佳场所。一年四季,景色迷人,各有特色。
主要景点
双溪寺
始建于1935年,这里环境优美,寺前岩下有“洁泉”,涓涓细流,清澈照人,寺后两条溪流环绕。1935年,陕西省安康县双溪寺吉通和尚来九子岩朝拜进香,慕其山色秀美,便建寺于此,并创办华严道场收徒讲经。
但在1977年,这座寺庙被一场大火化为灰烬,大兴和尚他自己不救,还对救火人讲:“不用救,旧的不去,新的不来”。后来,大兴和尚圆寂后,肉身不腐,轰动四方,十方居士助资修庙,经有关部门批准,于1993年重新建立双溪寺大雄宝殿,中央的莲台上端生着三尊贴金大佛称为“横三世佛”中间为娑婆世界释迦牟尼佛,左边一尊为“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右边尊为“东方净琉璃世界药师佛”。释迦牟尼佛脸部丰满,犹如满月,眉如新月,双眼半开,向下俯视,鼻梁挺直,双唇紧闭,嘴角处微向上翘,带着一种安详欢欣的微笑,双耳垂肩,左手横置左脚上,右手搁在左手上,掌心向上,掌中托一钵,表示释迦牟尼在菩提树下静虑入定,觉悟成佛。
阿弥陀佛是“西方之圣”的教主,又叫“接引佛”,《阿弥陀佛经》描述的西方极乐世界,这个世界以黄金铺地,天上飘着美丽的花朵;这里的众生有非凡的智慧,住着鲜花绿水环绕的宫殿;没有苦恼和艰辛,人人都很幸福,聋子能闻语,哑巴能言声,傻子能变聪明,诸乐不鼓自鸣,这样的世界谁不向往;药师佛是“东方净琉璃世界”教主,“曾发十二大愿”。要让在世的人们除去一切病痛,身心安乐。所有人们常称他消灾延寿药师琉璃佛。“横三世佛”正背后是“海岛观音”,左侧是普贤,右侧是文殊,大殿两侧各塑九尊罗汉,为十八罗汉。
九子峰
九子峰,又名九子岩,其状如九个婴儿团聚在母亲边嬉戏。岩东北为盆地谷口,山泉汇集成涧, “九子”观泉听声,淅淅沥沥,如拔上弦,似抛珠泻玉,清脆悦耳。每当大雨过后,水势激射,泉流飞鸣而下,一条瀑布辗转为七折,似七匹白练垂空,群山如壁,万壑奔流,山岳欢腾,令人惊心动魄。“九翁端坐九芙蓉,子孙嬉戏碧岩中,泉流泽被苍生客,声彻双溪万壑通。”瀑声涧音,幽冥钟声与百鸟和鸣,自然与人文融为一体的交响乐,这便九华旧十景之一“九子泉声”。诗人周赟《九子泉声》描述观泉听声:“淅沥、澄鲜。透沙石、涤云烟……液静运闻莲藕,雨余怒作涛渲。露松风声许和,高山流水调相连。”令人至此亦陶醉三分。
大兴肉身殿
大兴肉身殿供奉着大兴和尚肉身,他继金乔觉、无瑕和尚之后,被佛教界誉为地藏王第三代应身。其肉身端坐在殿堂正中玻璃龛内,已装金供奉,右墙边陈列着大兴遗像、穿破了的袈裟和僧鞋,以及出缸的罗汉佛珠、指甲、衣帽灰片等。大兴和尚俗名朱毛和,又名朱万全,安徽省太湖县人,少时在屯溪市莲花塘学佛,后到九华山百岁宫出家,礼朝五台山、峨眉山、普陀山等佛教圣地,1936年返回百岁宫,1958年到双溪寺。一生艰苦朴素,与人为善,乐观豁达,会用气功、土方给村民治病,分文不取,深受当地群众爱戴,有“活济公”美誉。他常说“好人好自己,坏人坏自己”。
1985年2月遗言“我是百岁老人,不愿火化”吉祥卧坐涅槃成佛,享年91岁。大兴和尚圆寂后,在当地群众的强烈要求下保留了遗体,自发集资建砖塔。一年后,塔边发出的青草牛从来不吃,三年后开缸,见其颜面如生,喉节可辨,毛发尚存,肉身如金刚跌坐,叹为稀有,遂装金供奉,并隆重举行瞻仰大兴和尚法会。
九子寺
九子寺原名广化院,又名华严禅寺,始建于唐,明代重建,清咸丰年间毁于战乱,清光绪十五年(公元1889年)主持僧悟恒重建寮房十余间,1987年重修保存至今。正中大殿,供奉着释迦牟尼,迦叶尊者、阿难尊者侍奉左右,门前左侧壁上嵌有明代碑刻,记述寺庙重建经过。右侧的偏殿供奉着地藏菩萨。九子岩是金乔觉卓锡九华第一修行处。九华山作为地藏道场的缘源就在于此。在此我向大家粗略解说一下地藏王的来历,地藏,梵文ksitigarbhb(乞叉底婆蘖)的音译。是印度佛教菩萨名,《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说他是他方世界的菩萨,“安忍如大地,静虑可秘藏”,故名地藏。
《地藏本愿功德经》解释说,地藏菩萨是释迦既灭以后,弥勒未生以前众生赖以救苦的大愿菩萨。地藏王菩萨有两个显著的特点,一是常居秽土。“我今学业,如是大愿,当于此秽土地,得之上菩提”地藏菩萨的伟大精神,即所谓越是浊恶世界越要去,越是恶业深生众生越要去度化,地藏所表大愿:“众生度尽方证菩提,地狱未空誓不成佛”。体现了佛教重誓愿的特点。是佛教大智、大行、大悲、大愿精神的精髓所在。二是现出家相。其他菩萨如文殊、普贤、观音、都头戴天冠的天人相,唯独地藏菩萨则不然,据《地藏菩萨仪轨》画地藏像,须作声闻、身披袈裟、左手执莲花、右手施无畏,坐莲花台上,或有幢、右手持锡杖,表示爱护众生,也表示戒修精严;左手持如意宝珠,表示满足众生的愿望。地藏菩萨为今众生“尊敬三宝,深信因果”使大乘佛教得以弘扬。[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