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溪镇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九溪镇地处云南省玉溪市江川区城西部,玉溪市红塔区东部,地处东经102°38′13″,北纬24°18′14″之间。北与前卫镇、安化彝族乡相连,西与红塔区相连,南与通海县政府仅12公里,距江川区县城10公里,交通十分便利。玉溪市政府仅12公里,距江川区城10公里,交通十分便利。
全镇辖1个社区8个村委会 (其中:2个彝族村委会),28个村民小组,26个自然村,常住人口27114人(2017年)。[1]
地理环境
九溪镇属亚热带气候,四季如春,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干湿季节分明。年平均气温15.6℃度,年平均最高气温22.2℃度,年平均最低气温10.7℃度。年平均降雨量为773毫米。土壤以红壤、紫色土、水稻土为主。富含多种有机和无机成分,土地肥沃。适宜种植水稻、烤烟、蔬菜、花卉、经果林等农作物。
经济概况
九溪夏季盛产野生菌和烤烟,年产野生菌176吨、烤烟120万公斤;冬季盛产花卉和蔬菜,年产蔬菜3172.9万公斤。是九溪镇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2015年全镇生产总值51026万元,农村经济总产值4249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0374元。 面对新的发展机遇,镇党委、政府本着富民、兴镇稳镇的原则,全力实施好"123456"战略,即围绕镇域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发展这一目标,突出特色农业富民和培育三大产业兴镇两个重点,实施生态立镇、农业稳镇、招商引资活镇三大战略,发挥政策、资源、交通区位、劳力四大优势,推动新型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城镇化、经济民营化和可持续发展五项进程,培育粮烟、畜牧、蔬菜、花卉、林果、旅游六大产业,努力把九溪建成镇村协调发展、特色突出、产业发展强劲的田园式生态产业镇。
特色产业
九溪地处半山区,山广林茂。植被以云南针叶林、青松为主,森林覆盖率达53%,适宜野生食用菌生长,每年6月雨季到来至10月,山中盛产各种野生菌被人们称之为" 山珍",其中干巴菌更是"山珍"中的精品。野生菌营养丰富,味道鲜美可口,是人们餐桌上的佳肴美味。野生菌的价值可观。1955年以来,每年6至10月,九溪群众成群结队上山采集野生菌,九溪集市每天都有野生菌上市,农民采集野生菌每年可增加收入150~200万元。由于九溪无污染,出产的野生菌质优味纯,吸引了昆明、玉溪等地顾客纷纷前来购买和品尝野生菌。
花卉产业是九溪近年发展起来的新兴产业。由于乡镇在土地使用、税收征管等方面给予协调和优惠,采取"招财进宝"的办法,引进资金,引进人才、技术,从而带动本地人学会栽培技术,通信息,熟销路,促进了群众发展花卉产业。明珠公司、彩云公司、园艺公司3户花卉龙头企业,花卉种植面达264亩,花卉种植户30户。九溪生产的鲜花素以花苞大、花期长闻名,在市场上颇受顾客青睐,价格不菲,销往全国各地,远销香港,部分出口国外。
餐饮业。以蒋记菌子宴、陈记牛肉馆、阳山庄一品羊肉店等特色餐饮业为龙头的第三产业快速发展,近年来,年均接待人数达17万人次以上,直接收入达800多万元。特色餐饮业的快速健康发展,进一步提高了九溪的对外知名度,为镇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增强了生机与活力。
生产总值
2006年全镇实现现价生产总值(GDP)13014万元,比上年增长8.99%,人均生产总值4995元。在生产总值中,一产业完成7040万元,比上年增长4.1%;二产业完成20967万元,比上年增长16.25%;三产业完成3877万元,比上年增长14.94%,一、二、三产业比重调整为54:16:30;粮食总产476万公斤,人均产粮193公斤,农业现价总产值10665万元,比上年增4.09%,其中农业产值6878万元,比上年增4.86%;林业产值689万元,比上年减3.15%;牧业产值2422万元,比上年增2.6%;服务业产值488万元,渔业产值188万元,比上年增32.75% ;油料总产78万公斤,蔬菜产量1066万公斤,水果产量41.97万公斤;退耕还林造林面积4907亩,生猪存栏21606头,山绵羊存栏2813只,大牲畜存栏982头,禽蛋奶总产量9万公斤,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23715万元,人均总收入9621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 3351元,实现地方财政收入450万元。
指导思想
"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
"十一五"时期是加快经济社会发展、进一步打牢基础、增强发展后劲的关键时期,其镇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发展观念,完善发展思路,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突出发展优先、富民优先、节约优先、生态优先,不断提高综合经济实力、可持续发展能力、和谐社会建设水平、人民生活质量,把九溪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入科学发展轨道,不断开创经济社会建设新局面。
总体思路
"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思路
以加快发展为主题,以富民强镇为根本,围绕镇域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发展这一目标,突出特色农业富民和培育三产业兴镇两个重点,实施"生态立镇、农业稳镇、招商引资活镇"三大战略,充分发挥各种优势,努力把九溪建成镇村协调发展、特色突出、产业发展强劲的生态产业镇。
"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宏观预期目标
预期目标
立足镇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基础,综合考虑未来的发展趋势和条件,"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宏观预期目标主要为:
--生产总值达19864万元,年均增长10%;
--地方财政收入达560万元,年均增长5%;
--农民人均纯收入达4021元,年均增长5%;
--五年固定资产投资累计达23569万元,年均增长10%;
--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以内。[2]
基层组织
村组干部培训
党建工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要求,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省第八党代会精神,以加强党的基层组织政治建设,巩固发展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果为重点,全面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九溪镇设1个党委、9个党总支,27个村级党支部,4个老干支部,4个机关支部,共计45个基层党组织,党员915人,其中男性746人,女性169人,35岁以下的151人,60岁以上的393人。九溪镇设1个基层团委,团总支9个,团支部50个,团员718人。进一步提升工作水平,形成了常规工作不掉队,重点工作有创新,亮点工作有特色,整体工作上台阶的工作格局。
支柱产业
烤烟是农民增收、财政增长的主要支柱产业。2006年,按照"控得住、稳得住"的总体要求,围绕"规范合同、加强建设、科技兴烟、主攻质量、提高单产、增加效益"的工作思路,规划约定种植烤烟面积9000亩,田烟轮作100%,地烟轮作达50%以上,涉及8个烟区村委会、25个村民小组、5365户烟农,户均种植面积1.67亩。新建六十亩、中营立式标准化烤房群2座,喜乐庄卧式烤房群1座,从根本上解决了群众"烘烤难"问题;严格规范化早栽,强化中耕管理,加强成熟采烤和科学烘烤;以自然把为基础,严格交售合同,入户预检,坚持标准,合理定级,平稳收购,把田间长相长势好的优势转化为群众增收的经济优势,确保了烤烟收购量完成137.20万千克,占年初计划数138万千克的99.4%,上中等烟(正组烟)125万千克,完成率达100%,总收购金额1519.70万元,户均创收2800元,人均增收700元,上等烟比例达53%,综合平均单价11.08元。
人口
九溪镇辖9个村民委员会(其中2个彝族村委会),28个村民小组.在这美丽富饶的土地上,距住着汉族、彝族2个民族。2006年末,全镇总人口26050人,其中,男13047人,占总人口的50.08%,女13003人,占总人口的49.92%;农业人口24694人,占总人口的94.79%;非农业人口1356人,占总人口的5.21%;有少数民族2623人,占总人口的10.06%。人口自然增长率为4.41%,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229人。截至2017年,常住人口27114人。
社会事业
医疗卫生
有卫生机构10个,病床20张。有卫生技术人员13人。完成了村级标准化卫生室建设10个。传染病发病率190例/10万人。"四苗"覆盖率100%。 已婚育龄妇女5173人,已落实节育措施4703人,节育率90.90%,全年领取独生子女证人数343人,开展生殖道感染普查普治工作。
2003年成立了九溪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委员会,分发了8000份《江川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告户主通知书》。目前9个村委会7105户,共计24541人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96.7%。5338名农户参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享受低保人数880人。
水利设施
九溪水资源丰富,水利条件优越。抚仙湖-星云湖出流改道工程使两湖之水流入九溪湿地,经净化后流入九溪大河。九溪大河由南向北从中横穿而过,汇入玉溪市东风水库。全镇现有小一型水库3个、小二型水库13个、坝塘37座,年蓄水量约1000万立方米,沟渠257公里,大小抽水站57座,供水站1个,人畜饮水池21个,小水窖3535口,水利化程度达65%以上。
能源建设
全镇共建沼气池2227口,占农村总户数的3%,50%进行了"一池三改"。
集贸市场:
以1995年建成了占地9137平方米的综合农贸市场为标志,九溪集镇旧貌换新颜,彻底结束了"以路为市"、集镇脏、乱、差的历史。已完成集镇街道硬化、绿化、亮化、此外,九溪镇下辖的9个村委会其中7个已形成传统的早街集市。
集镇建设
90年代末期,九溪完成了小城镇占地面积0.13平方公里的建筑规划。投资300万元启动了小城镇建设,建成了明珠路、东大路、振溪路,基本形成了"两纵三横"和城镇格局,2002年投资30多万元完成了振溪路延长线工程,新区挡墙以及老区两侧小沟的综合治理。完成路面亮化工程,安装路灯27盏、完成新老镇区绿化面积3928.5平方米、完成新老镇区排水排污沟工程5.06公里、安装IC卡电话3部,同年新增小城镇建筑面积3200平方米,吸引民间资金400多万元。2005年投资40万元完成小城镇祥规修编工作。占地9.41亩的九溪客运中心已竣工即将投入使用。现已基本形成了以地生财,以财建镇,以镇招商,以商活镇,以镇富民的城镇建设格局。
文体卫生
2005年10月投资250万元兴建了占地面积约8亩,建筑面积约685平方米的文体中心1个,内设阅览室、图书室、棋艺室、书画室、休闲娱乐广场,全民健身区等多功能娱乐室;同时建成舞台1个,篮球场2块,公厕1个。先后投资1838万元,建成9个村委会的11所小学和1所中学。投资300多万元建成1个卫生院和9个村卫生所。全镇现有文化活动室24个,篮球场13块,门球场5块,地掷球场1块。垃圾填埋场1个,垃圾桶14只,垃圾清运车1辆。
三通
九溪地处玉溪和江川之间,玉江一级高速公路中段。距离玉溪10公里,江川12公里。区位优势明显,交通便利,玉江高速公路从境内穿过,是江川连接玉溪的重要交通枢纽。镇区有供水站1座,供水人口17812人,全镇自来水普及率达69%。太和营北侧新建110KVA九溪变电站一个,完成农村电网改造的村委会9个,共28个村民小组,7996户。全镇共安装固定电话1950部,小灵通用户500户。
民风民俗
弹三弦对歌
九溪彝族的"火把节":在江川县九溪西南边沿的山区,有矣文、扯纳苴、罗合白、放马沟和阳山庄五个彝族自然村,聚居着2240多彝族同胞。他们每年农历六月二十五日都要过"火把节",名曰过小年。节日的诞生和节日的浓郁气氛,有它的历史根源。
清初,闯王李自成被清兵打败以后,部属流落到云南各地,变为军民。他们住在平坝沿有后顾之忧,因而隐匿山中,与为数最少而土地最宽广的当地彝族靠拢同居,自称越族。他们自食其力,开荒造地,耕耘为生。
那时,烽烟四起,谷菽歉收,百姓过着水深火热的日子。清政府为了使这些越族安居乐业,采用安抚和同化的办法,收诸姓改为彝家姓氏,使其后辈子孙对于祖辈历史渐渐淡忘。
有一年,正是稻菽扬花吐穗时节,彝家听说:"今夜有清军围攻彝寨,凡有叛逆不顺者斩尽诛绝。"这可惊骇而忙坏了寨主,他立即召唤得力干将共同商量对策。同时命令各家各户备好松明火把和器械,以待干戈。是夜,全寨人遍布山路和阡陌,一声牛角号响,成百上千束火把划破夜空,人们如猛虎般地周旋着,呐喊着,其声震荡着四野山谷。然而事情令人费解,长时间未曾发现丝毫疑窦,直到拂晓才收兵回寨。
事情往往出乎人的所料,兴许是因火把燃烧了所有危害农作物的昆虫,当年家家五谷获得了丰收。户户粮仓堆满,畜牧业也得到了发展,使凶音化为吉祥。这一来,寨主喜出望外,于是发令:"每年逢六月二十五日定为'火把节'庆贺五谷丰登"。为了展示节日的庄重和欢快的气氛,还规定了一些民俗:一是当年六月二十六日前死去的人,不得当年去祭坟,放鞭炮,要到次年六月二十五日才可去祭,并规定连续祭三年而后停止。在祭坟的三个火把节期间,凡死者家属有亲朋好友都携带着鸡、鸭、肉、糖等物前来参加祭坟过节。此时,家家堂屋里垫着青松毛,还有笑声、鞭炮声交织一起,呈现了节日的新气氛。宴桌上摆满佳肴美酒,实是令人陶醉。埂未过门的媳妇要接来婆家过节,而已婚的媳妇又得回娘家去。三是全寨的男女青年,在酒足饭饱之后,互相高兴而自愿地到村外汇合,燃起堆堆篝火,尽情地跳唱,直跳得汗流浃背,唱得口干舌燥。跳累了原地小憩,唱哑了喝瓢冷水,跳啊!唱啊!一直跳唱个通宵。[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