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九边

QZH讨论 | 贡献2020年3月30日 (一) 16:23的版本
(差异) ←上一版本 | 最后版本 (差异) | 下一版本→ (差异)
九边
图片来自今天头条

九边,又称九镇,是长城沿线的九个军事重镇,分别是辽东镇蓟州镇宣府镇大同镇太原镇(也称山西镇三关镇)、延绥镇(也称榆林镇)、宁夏镇固原镇(也称陕西镇)、甘肃镇。是中国明朝弘治年间在北部边境沿长城防线陆续设立的九个军事重镇。

史书纪载

明史·兵志》:‘元人北归,屡谋兴复。永乐迁都北平,三面近塞。正统以后,敌患日多。故终明之世,边防甚重。东起鸭绿,西抵嘉峪,绵亘万里,分地守御,初设辽东宣府大同延绥四镇,继设宁夏、甘肃、蓟州三镇,而太原总兵偏头三边制府驻固原,亦称二镇,是为九边’。

目录

历史沿革

九边重镇

九边,亦称九镇。边:边墙、长城。明万里长城东起丹东鸭绿江,西止祁连山下的嘉峪关,绵延万馀里。分九个区域管辖,每“边”为一“镇”,被称为九边重镇。

九边建置次序为甘肃建于洪武三十一年六月,宁夏建于建文四年八月,宣府建于永乐元年,大同建于永乐十二年,辽东永乐十三年已建镇,延绥建于天顺二年,固原建于成化四年,蓟镇建于成化十二年,山西镇建于弘治十八年。

明朝建立后,逃亡北方边塞以外的北元仍不时骚扰,严重威胁著明朝的统治。明太祖朱元璋[1]为巩固北部边防,屡次派将北征,同时,还分封子朱棣朱权等将重兵驻守北部边塞。明成祖朱棣五出漠北,又于沿边设镇,派兵驻守。初设辽东、宣府、大同、延绥四镇,继设宁夏、甘肃、蓟州三镇,又设山西、固原两镇,是为九边。

九边十一镇

九边重镇初设于明成祖时期,经洪熙宣德景泰天顺成化各朝,至明孝宗弘治年间设置完成。明嘉靖年间,为加强京城的防务和保护帝陵(明十三陵)的需要,又在北京西北增设了昌镇、在北京西南增设了真保二镇,共计为十一镇,合称为"九边十一镇"。

编制

九边各镇设镇守总兵官副总兵官参将游击将军守备千总把总等官,无品级、无定员。其总镇一方者为镇守,独镇一路者为分守,分守一城一堡者为守备,与主将同守一城者为协守。此外,又有提督、提调、巡视、备御等官。各镇都驻有重兵。

造成财政日益拮据

万历中期,各边仅主兵就有六十万左右;还有为数甚多的客兵。如蓟州镇,隆庆时,主兵原额为三万人,万历初连客兵在内达十六万五千馀人。各边为进行备战与士兵给养所需的军饷,初多仰给于屯田,正统后,逐渐由京师太仓库供应。各边额数,弘治(1488~1505)、正德(1506~1521)间,每年约四十三万两;嘉靖(1522~1566)时的最高额,每年为二百七十馀万两;万历(1573~1620)时,每年则达三百八十馀万两,相当于明朝每年田赋收入的总数,成为明朝财政日益拮据的重要原因。

九边之设,使明朝北部边塞形成一条东起鸭绿江,西抵嘉峪关,广袤万里、烽堠相望、卫所互联的北方防线。对加强北部边防,起了一定的作用,但也耗费了大量人力物力。明朝为此加饷加税,尤其在明中叶以后,使人民负担沉重;而各级军官的残酷盘剥,又使饷银短绌,军士往往因生活无著而发动兵变。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