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从民国幕僚说开去读伍立杨先生的《烽火智囊》(木耶)
作品欣赏
也从民国幕僚说开去读伍立杨先生的《烽火智囊》
伍立杨先生的《烽火智囊》我读了三遍。读第一遍时,只读了语言,美的语言是花园里朵朵绽放的鲜花,香气四溢,美不胜收,被鲜花吸引住了就忘了其它。读第二遍时,读到了人物,可书中人物众多,错综复杂,千姿百态。好比舞台上群莺乱舞,是一拨刚下去,或者还尚未下去,一拨或者几拨就迫不及待地上来,让我有些迷糊了,还是顾不上其它。等读第三遍时,我才对该书略感一些质上的内容。因此,下面来捣鼓几句。
伍立杨先生的《烽火智囊》写的是民国幕僚传奇。民国建国前后较长的一段时期社会是烽火硝烟,混乱动荡,明争暗斗,你死我活,错综复杂,险象环生。于这个时期中,幕僚也罢,幕僚之主儿也罢,平民百姓也罢,无不烙上了那个时代的人鬼参杂、良莠不齐的烙印。而就那些幕僚普遍表现出来的意志生命力来看,时时刻刻地对当时社会产生了或正或负的作用。一般来说,人于有生命的时间内是要有所作为的,这种有所作为又反过来推进人的生命意志不断发扬,从而使人本身向上或向前进展。民国之幕僚也不例外。伍立杨先生正是从这一角度去评析民国幕僚的,于外则命中要害,于内则切入腠理,在整体上既普遍又特殊的让我们去准确把握他们之命脉。
在对这些幕僚人物的铺陈述说手法上,伍立杨先生除了以大量详实的史据(包括书籍、文件、信简、文物、档案、书画、相片、故居等),生动的故事,朋友或后人的解说等来演绎、说明、分析、反证、解剖、概括和逻辑推理外,还极其擅长应用中国画之人物画的技法。中国画之人物画的技法认为,若善画者画出绝代美人,高明之处是画之也未尽,留有空白处,有依约之形,让思想者去评析。高明的画家是大不必一心臻至完美去追寻什么轮廓无不鲜明,风神无不俱足的风格。因为他们知道,那样美则美矣,只会让读者感到也不过如此而已。伍立杨先生之高明处,就是说其幕僚们的“本意”,是让原其的正面诉之不尽的,那些侧面、反面的,甚至是于作者思维之中的早已蕴含其中或早就达到尽致了。因此,我们读了伍立杨先生的《烽火智囊》,对人物的感觉不仅是个个栩栩如生、惟妙惟肖、丰满、深刻和风趣,更重要的是让我们把握了人物的思想、心理特征和人性。在了解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时代之间的种种关系的同时,看清那些黑暗面与黑暗面之间的,被扭曲的灵魂与被扭曲的灵魂或尚未完全被扭曲的灵魂之间的,一场场诙谐的表演的本来面目。让人捧腹,让人无穷回味。
而在评判幕僚个人的野心时,又将其同人物之心理转变、外因之托付、过程和结果是牡丹还是罂粟等等因素联系在一起。不过于归咎于某一人、某一团体、甚至是某一政府。因为有诸多因素在起着作用。纵使某地、某时、某方面有野心家,利用了某组织、某主儿之事态,这也大都受之一个“时”字所颐指,或者说是“时未定态”所急迫,是在急切地等待着一个“态”来固定其型,急需一番大弥纶,急需重新经天纬地,也就是到了不破不立的非常时刻。就是那个“时”字于明于暗中发挥着主导作用。这样处理,不但让幕僚们的种种表演有了自认为名正言顺的理由,也让我们这些早就脱离那个年代的读者准确无误地找到了问题的实质、根源。令人感叹和信服。
而这些幕僚之所以能叱咤一时,也或多或少对当时社会的推进有或正或反的作为,让历史留有或虚或实之名,此乃因为有其必然的社会和个人因素。
毋庸置疑,不论哪个社会,一般主儿的知觉性的某方面往往低于幕僚,必需幕僚,必需受之幕僚之真理、智慧之光所照耀,才能觉醒,才能准确把握住时态、事态,才能准确把握各种行动的措施和各类运动的方向,才能在推动社会进步的同时成就自己。这是事实,是世俗的真谛,是没有哪朝哪代是可以超越的。而在动荡年代就更加明显。因此,伍立杨先生极其准确的把握了这一尺度,该褒该贬、该抑该扬,该取该舍,绝不含糊,淋漓尽致。我们知道,幕僚往往是挑选主儿的,但于那个非常时期我们也大不必理解为是幕僚们一开始就对主儿有层次之分,或者说是选择了这一层,抛弃了那一层。不过,刚正不阿的幕僚对本来就出卖国家、出卖灵魂的主儿除外(这种情况极少)。而对这些幕僚伍立杨先生尽管心存极大的宽容,也是泾渭分明,不惜笔墨的。让我们似看《最后的晚餐》一样,对犹大的嘴脸一目了然,并且感悟到描绘刻画之精准和深刻。
以历史的观点看社会文明进步,其过程不是直线的,是螺旋纹式之圆转。所以在人与事上常有重演之事。尽管时间向前推移,事物常态也有所改变,但其质之元素仿佛是在运转的螺旋纹上之同一垂直线上的一点,即使所看到的表象相同,然而所含的演变已在上升了。
我们认识历史,钩沉往事,当然是于过去为记忆,于现在为知识,于将来为先见。当感觉性往后推移时,历史和往事成为眼前之景象,对这些景象进行挑拣后又作为现在有用的知识,用来作为判定现实中对与错的依据,又作为现实中行动之指南和估计行动之结果。假如我们按这一思路再往深一层想,伍立杨先生洋洋洒洒的文字,潇洒自如的叙述和生动形象的刻画,让我们轻易意会或无穷联想起书中的某人、某地、某事。其人、其地、其事似乎相识,似乎已在身边。而其实这一切又是自己所未尝的。从这一层面上来说,我们也大不必沉湎于书中寻找那些早已时过境迁的人和事来作为对当下的现实进行对照或者主观臆断强加其一致性。我想,这和目前历史电视剧的主题取意大不相同,某些历史电视剧似乎总是不太尊重历史的真实,所谓针对现实或为现实所用,勉勉强强、别别扭扭地挖掘出什么时代之意义来。这是伍立杨先生一种艺术上的高超。因为今日之太阳已经不是昨日之太阳,今日所吃的谷子是从春耕时作为种子的谷子中来,尽管其外貌、形态、内涵有些相同相似,但已经不是春耕时作为种子之谷子了。
读了伍立杨先生的《烽火智囊》,对这些感知和收获是十分显而易得的。 [1]
作者简介
木耶,男,原名:冯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