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鄉鎮財政規範化建設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鄉鎮財政規範化建設是中國的一個專有術語。

漢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1],已有六千多年的歷史。從倉頡造字的古老傳說到公元前1000多年前甲骨文的發現,漢字有着深厚的歷史底蘊。後來的演變經歷了幾千年的漫長曆程,在形體上逐漸由圖形變為筆畫,象形[2]變為象徵,複雜變為簡單;在造字原則上從表形、表意到形聲。

目錄

名詞解釋

鄉鎮財政規範化建設是指為加強財政管理基礎工作和基層財政建設,切實提高鄉鎮財政公共服務能力,由省財政部門統一組織開展的鄉鎮財政組織機構規範化、業務工作精細化、內部管理科學化、隊伍建設常態化和政府便民服務優質化等五個方面的工作。

推進鄉鎮財政規範化建設的舉措

一是建立健全內控制度。對現有內控制度進行完善,逐步細化控制智能的方法、措施、程序,規範化、系統化健全內控體系,提高內控制度的可行性。

二是嚴格審批撥款程序。積極推行「陽光政務」,清理財政撥款微權,形成撥款清單,推行公開透明、清正廉潔的撥款程序。

三是加強財政管理薄弱環節。嚴格落實財政管理的各項規章制度,對於代管村財部分,實行財政資金收支績效考核,賞罰分明;對於專項資金,嚴格招投標管理、撥款程序,建立資金使用台賬,做到使用有依據,結款有支撐。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