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丹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此條目需要擴充。 (2019年9月11日) |
書丹,碑刻術語。即刻石(又包括碑,摩崖,造像,墓誌等類型)必須經過的三道工序之一:撰文,書丹,勒石。指用硃砂直接將文字書寫在碑石上。《隸釋》:「《石經》,蔡邕書丹,使工鐫刻。」南宋姜夔《續書譜》:「筆得墨則瘦,得朱則肥。故書丹尤以瘦力奇,而圓熟美潤常有餘,燥勁老古常不足,朱使然也。」後泛稱書墓誌銘為書丹。[1]
書丹又稱用旦,即用毛筆蘸硃砂在碑石或者其他器物上直接書寫,通常是刻碑前將文字上石的一道工序,之後即可直接用刀鐫刻。用硃砂書寫是因為在光滑的石板上直接墨書會有墨汁流淌和筆畫收縮的缺點,而用硃砂書寫則能準確再現書寫的痕跡,並且硃砂的紅色與石料的顏色容易區分,便於下刀。書丹技術出現很早,出土的殷商甲骨就有朱書或墨書未刻的情況,可見至遲在商代書丹的技術就已經出現。《後漢書·蔡邕傳》明確提到了蔡邕書丹刻碑的經過:「熹平四年,奏求正定六經文字,靈帝許之,邕乃自書丹於碑,使工鐫刻」。[2]
目錄
參考文獻
- ↑ 書法功力哪家強?沙老書丹見真章!. 每日頭條. 2015-03-06 [2019-01-31] (中文).
- ↑ 喻蘭. 碑帖學基礎.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1: 139. ISBN 97871072332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