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书魏郑公传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书魏郑公传》是北宋散文家、史学家、政治家曾巩的作品之一。

曾巩为政廉洁奉公,勤于政事,关心民生疾苦,与曾肇、曾布、曾纡、曾纮、曾协、曾敦并称“南丰七曾”。曾巩文学成就突出,其文“古雅、平正、冲和”,位列唐宋八大家[1],世称“南丰先生”。

原文

余观太宗常屈己以从群臣之议①,而魏郑公之徒②,喜遭其时,感知己之遇,事之大小,无不谏诤③,虽其忠诚所自至,亦得君以然也。则思唐之所以治,太宗之所以称贤主,而前世之君不及者,其渊源皆出于此也。能知其有此者,以其书存也。及观郑公以谏诤事付史官,而太宗怒之,薄其恩礼,失终始之义,则未尝不反复嗟惜,恨其不思④,而益知郑公之贤焉。夫君之使臣与臣之事君者何?大公至正之道而已矣。大公至正之道,非灭人言以掩己过⑤,取小亮以私其君,此其不可者也。又有甚不可者,夫以谏诤为当掩,是以谏诤为非美也,则后世谁复当谏诤乎?况前代之君有纳谏之美,而后世不见,则非惟失一时之公,又将使后世之君,谓前代无谏诤之事,是启其怠且忌矣⑥。太宗末年,群下既知此意而不言,渐不知天下之得失。至于辽东之败⑦,而始恨郑公不在世,未尝知其悔之萌芽出于此也。夫伊尹、周公何如人也?伊尹、周公之谏切其君者⑧,其言至深,而其事至迫也。存之于书,未尝掩焉。至今称太甲、成王为贤君⑨,而伊尹、周公为良相者,以其书可见也。令当时削而弃之,或区区之小让,则后世何所据依而谏,又何以知其贤且良与?桀、纣、幽、厉、始皇之亡,则其臣之谏词无见焉,非其史之遗,乃天下不敢言而然也。则谏诤之无传,乃此数君之所以益暴其恶于后世而已矣。或曰:“《春秋》之法,为尊亲贤者讳,与此其戾也。”夫《春秋》之所以讳者,恶也,纳谏诤岂恶乎?“然则焚稿者非欤?”曰:焚稿者谁欤?非伊尹、周公为之也,近世取区区之小亮者为之耳,其事又未是也。何则?以焚其稿为掩君之过,而使后世传之,则是使后世不见稿之是非,而必其过常在于君,美常在于己也,岂爱其君之谓欤?孔光之去其稿之所言,其在正邪,未可知也,其焚之而惑后世,庸讵知非谋己之奸计乎?或曰:“造辟而言,诡辞而出,异乎此。”曰:此非圣人之所曾言也。令万一有是理,亦谓君臣之间,议论之际,不欲漏其言于一时之人耳,岂杜其告万世也。噫!以诚信持己而事其君,而不欺乎万世者,郑公也。益知其贤云,岂非然哉!岂非然哉!

注释

①太宗:唐太宗(599—649),即李世民

②魏郑公:魏征(580—643),字玄成,唐朝著名政治家,封郑国公。

③谏诤:直爽地说出人的过错,劝人改正。

④恨:遗憾。

⑤灭:灭绝,杜塞。掩:掩盖,遮没。

⑥怠:疏慢。忌:避忌,讳饰,掩盖。

⑦辽东之败:唐太宗进攻辽东,损失惨重。辽东战役后,太宗怅然于魏征辞世,无人谏阻其远征。

⑧伊尹:名挈,商初大臣,助汤灭桀,汤去世后又佐继位者。周公:姬旦,文王之子,武王之弟,辅武王伐纣,统一天下,又佐成王开创盛世。

⑨太甲:成汤孙,即位三年间暴虐乱德,伊尹放之于桐宫(成汤葬地);三年后悔过反善,被接回复位。见《史记•殷本纪》。成王:武王子姬诵。让:谦让。桀:夏末代君主。纣:商末代君主。幽:西周末代君主。厉:即周厉王即姬胡。始皇:秦始皇(前259—前210),嬴政。前221年统一全国。《春秋》之法:春秋文字简短,每于一字间寓褒贬,后世即称此为春秋笔法。《春秋》,编年体史书,相传为孔子依鲁国史官所编《春秋》整理修订而成,载鲁隐公元年(前722)—鲁哀公十四年(前481)间计二百四十二年史事。戾:违反,背叛。小亮:小聪明。亮:亮察。孔光:字子夏,鲁人,孔子十四代孙,西汉末年大臣。庸讵:反诘之词,难道,哪里。造辟:朝见君主。诡辞而出:用假话敷衍,不泄露实情。令:即令,即使。杜:断绝,阻碍。

作者简介

曾巩(1019年~1083年),字子固,汉族,建昌军南丰(今江西省南丰县)人。嘉佑二年(1057)中进士[2]后,熙宁二年(1079)先后在齐、襄、洪、福、明、毫等州任知州,守正不阿,颇有政声。元丰四年,任史馆修撰,编纂五朝史纲,未成。著有《元丰类稿》五十卷、《续元丰类稿》四十卷、《隆平集》三十卷。曾巩的散文创作成就很高,《唐论》是代表作,可与欧阳修的《朋党论》媲美。著名有《墨池记》、《越州赵公救灾记》、《寄欧阳舍人书》和《福州上执政书》。曾巩也擅长写诗,有四百余首传世。曾巩培养了一批名儒,陈师道王无咎曾肇和曾布受业于他。

视频

书魏郑公传 相关视频

百家讲坛:风云唐太宗(上部)太宗的镜子
南丰儒文—曾巩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