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了解华西龙头草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了解华西龙头草
图片来自腾讯新闻网

华西龙头草(学名:Meehania fargesii (Levl.) C. Y. Wu )是唇形科龙头草属植物,多年生草本,直立,具匍匐茎;茎细弱,不分枝。叶纸质,心形至卵状心形或三角状心形。花通常成对着生于茎上部2—3节叶腋。花期4—6月。有解表散寒、宣肺止嗽的功效。主治外感风寒症、风寒束肺症。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直立,高10-20厘米,罕为25-40厘米,具匍匐茎。茎细弱,不分枝,幼嫩部分通常被短柔毛老时毛被渐稀,仅节上毛被略密。叶具柄,柄长5-25毫米,从茎中部者较长,向顶端渐变短,有时几无柄,幼时密被柔毛,以后渐脱落,被极短的短柔毛;叶片纸质,心形至卵状心形或三角状心形,长2.8-6.5厘米,宽2-4.5厘米,通常以着生于茎基部的叶片较大,先端短渐尖,基部心形,边缘具疏锯齿或钝锯齿,上面被疏糙伏毛,以中肋较密,中肋微凹,下面被疏柔毛,但中肋隆起,被疏柔毛。花通常成对着生于茎顶部2-3节叶腋,有时亦成轮伞花序;苞片向上渐变小,具柄或几无柄,狭卵形或近披针形,边缘具齿;花梗长2-6毫米,被柔毛,近基部或中部具一对小苞片;小苞片钻形,长约1毫米。花萼花时管形,口部微开张,长1.5-1.8厘米,具15脉,外面密被微柔毛,脉上的毛略长,内面无毛,齿5,呈二唇形,上唇3齿略高,下唇2齿,齿均三角形或卵状三角形或狭三角形,有时微弯,长2-3毫米,具缘毛,先端渐尖。

花冠淡红至紫红色,长2.8-4.5厘米,外面被极疏的短柔毛,常以背部较多,内面除上唇及下唇中裂片中部具柔毛外余部通常无毛,有时在花冠管基部具短柔毛但不成毛环,冠筒直,管状,上半部逐渐扩大,冠檐二唇形,上唇直立,2裂或2浅裂,裂片圆形或长圆形,下唇伸长,增大,3裂,中裂片近圆形,边缘波状,两侧裂片长圆形或圆形,长为中裂片之半。雄蕊4,略二强,不伸出花冠外,后对着生于花冠上唇下方近喉部,略短,前对着生于下唇侧裂片下方冠筒中部,花丝微扁,无毛,花药2室,被微柔毛,成熟后贯通为1室。子房4裂,几无毛。花柱细长,微伸出花冠,先端2裂。花盘杯状,裂片不明显,前方呈指状膨大。小坚果未见。花期4-6月,果期6月以后。 [1]

主要价值

药用价值

【药名】:华西龙头草

【来源】:为双子叶植物药唇形科龙头草属植物华西龙头草的全草。

【功效】:解表散寒、宣肺止嗽。

【主治】:用于外感风寒证、风寒束肺证。

【性味归经】:辛,微温。入肺经。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一15克。

【别名】:华西美汉花(植物分类学报8卷1期)、水升麻(四川)、红紫苏(贵州)

【考证】:始载于《中国植物志》。

变种

走茎变种 红紫苏(贵州梵净山,引自贵州草药1:497),木樨臭(江西婺源)这一变种与原变种不同在于茎较粗壮而长,通常超过30厘米,有多分枝,常形成匍匐生根的走茎;叶常为长圆状卵形,长3-15厘米,具圆锯齿,基部心形;花通常为腋生双花,总梗极短,常着生于茎最上部的1-3节上。产浙江,江西,湖北,广东,四川,贵州及云南;生于常绿及落叶阔叶混交林下荫处,海拔1200-1800米。模式标本采自贵州贵阳青岩狮子山。民间用全草入药,治风寒感冒,又外敷治蛇伤。

梗花变种 疏麻菜(四川南川),山苏麻(四川叙永)这一变种与原变种不同在于茎较高大粗壮,有多分枝,不形成匍匐状的分枝;聚伞花序通常具花在3枚以上,形成具明显的短或长梗的轮伞花序,在茎的上部常形成顶生假总状花序;叶通常为长三角状卵形,形状变异颇大,但均显然较原变种为大。产湖北,湖南,广西,四川及云南;生于山地常绿林或针阔叶混交林内,海拔1400-3500米。模式标本采自湖北西部(?)。民间用全草入药,治腹泻。本变种的形态特征明显的向龙头草过渡,以产于较低海拔的湖南植物尤为显著。

松林变种这一变种与原变种不同在于旱生植物高12-45厘米,直立;叶卵形或三角状卵形,长2.5-5厘米,稍厚,下部叶柄短,长达叶片之半,上部及花序中之叶无柄或近无柄,叶片较小;花成长而稀疏的假总状花序。产贵州中部(贵阳、龙里);四川东南部(南川)及云南东部和东北部;生于松林内,海拔690-2700米。模式标本采自云南罗平。本变种显系向狭叶龙头草过渡。

分布范围

产滇西北、西部(大理、丽江、维西及巍山),海拔1900-3500米的针叶阔叶混交林或针叶林下荫处;我国四川(川东、川西)亦有。

参考来源

  1. 华西龙头草植物网